邱秋花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腎內科,廣東 廣州 510800)
健康教育信念模式將心理學作為基礎并綜合價值期望、認知理論和動機理論而成,能夠對人們健康行為因素做出解釋,在為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助于改善醫(yī)患及護患關系并推動患者康復進程順利進行[1]。
隨機抽取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78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入組患者認知、聽力以及理解能力均無異常;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史或者人格障礙史;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合并惡性消耗性病變[2]。將所抽取患者隨機分成2組,干預組(n=39)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齡23~84周歲,平均年齡(51.34±3.25)歲,多囊腎1例、高血壓腎病3例、痛風性腎病3例、糖尿病腎病9例、梗阻性腎病1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8例,病程4個月~7年,平均病程(3.24±0.27)年,比組(n=39)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齡21~83周歲,平均年齡(52.19±3.18)歲,多囊腎2例、高血壓腎病3例、痛風性腎病4例、糖尿病腎病9例、梗阻性腎病1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病程5個月~7年,平均病程(3.19±0.25)年。對比兩組疾病類型、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為對比組患者提供常規(guī)健康教育指導,包括心理支持、飲食指導、衛(wèi)生指導等,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如下:(1)由責任護士評估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情況,了解其認知缺陷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疾病誘發(fā)因素、危險因素以及不良行為與疾病發(fā)生及進展之間的關系,使患者充分認知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對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規(guī)范其遵醫(yī)行為,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有利于疾病康復的健康行為,使其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強;(2)醫(yī)護人員與患者共同分析疾病對其身心健康、角色轉變以及工作等造成的影響,可借助圖片或者數(shù)字等形式幫助患者更加直觀、全面地認識自身病情[3];(3)實施健康教育計劃,首先需要強化患者治療成功信念,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治療行為以及生活行為,保持情緒穩(wěn)定,能夠主動自覺及進行癥狀自我監(jiān)控;(4)通過講解和示范成功案例、角色扮演以及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等形式為患者提供試聽教材、健康小手冊以及其他相關健康信息,使患者能夠積極應對和處理治療以及康復過程中遇到的障礙,不斷規(guī)范患者的健康行為[4]。
設計教育教育效果評估表,內容包括主動求治、自我監(jiān)控癥狀、形成良好生活習慣以及情緒穩(wěn)定、遵醫(yī)用藥等。
此次研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及分析軟件包為SPSS 19.0,通過百分率(%)表示正態(tài)分布計數(shù)資料,通過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t、x2檢驗正態(tài)分布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P<0.05,差異顯著。
干預組主動求治、自我監(jiān)控癥狀及形成良好生活習慣患者占比均較對比組高,兩組各項指標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健康教育效果[n(%)]
慢性腎功能衰竭病程長、治療難度大且容易出現(xiàn)較多并發(fā)癥,長期治療容易導致患者喪失治療信心并影響其治療配合度。信念模式有助于強化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使患者堅信通過長期努力可改變自身不良行為。通過健康信念模式能夠幫助患者充分認識自身病情的嚴重性以及危害性,明確健康行為對促進病情改善和生存品質提高所產生的益處,從而可幫助患者改變和糾正對健康不利的行為[5]。
此次研究中,干預組主動求治、自我監(jiān)控癥狀及形成良好生活習慣患者占比均較對比組高,兩組各項指標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綜上所述,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健康教育護理過程中應用健康信念模式能夠顯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