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俗話說得好,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晚上吃頓飯。伴隨著爆竹聲擺上餐桌的年夜飯是中國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頓晚宴。年夜飯源自于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在拜祭神靈與祖先后開始團圓聚餐。在這一天,即便遠隔千里無法到場,家人也總會給未歸的游子留一個位置,擺上一幅碗筷,寓意“合家之歡”。
作為過年的重頭戲,年夜飯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寓意。一般人家年夜飯的桌上會擺上魚,寓意“年年有余”,還會有些腐竹、蓮藕、生菜等寓意富足、聰明、生財,希望來年的日子能越過越紅火。還有一些人家會擺上寓意好市的蠔豉、寓意發(fā)財?shù)陌l(fā)菜等以求吉利。
年夜飯各地有自己的特色和講究。南方地區(qū)的年夜飯有兩樣菜不可少,一是有條頭尾完整的魚,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南方俗稱圓子,象征著團團圓圓。除此以外,寓意長長久久的臘腸、寓意年年高升的年糕、寓意團團圓圓的湯圓、意味著開初的餛飩都是南方人年夜飯餐桌上的???。
北方人的年夜飯則少不了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中,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帮溩印笔切屡f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此外,民間還流傳著”餃子就酒,越吃越有”的說法。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小時候對年夜飯最大的記憶就是除夕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包餃子的時候把硬幣放在一個或幾個餃子里面,誰吃到帶硬幣的餃子預示著他在新一年中會取得財源廣進的好運。據(jù)說,這是來自于農(nóng)耕文明時,勞動者對于新的一年財富的美好祈愿。
親手炮制一桌盛宴,以美食的名義迎接團圓、歡慶祈福,這樣的儀式感神圣不可侵犯。但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年夜飯的形式也變得豐富多樣。火鍋成為新寵被擺上了年夜飯的餐桌,火鍋沸煮,熱氣騰騰,無論葷素各種美味都可以在火鍋中吃到,同時紅紅紅火火的火鍋背后是人們越來越紅火的日子。
年輕人的年夜飯似乎又是另一番風味,“預定年夜飯”“私廚走進家”“半成品深加工”,不愿下廚的年輕人通過這些方式省去籌備年夜飯的麻煩,還實現(xiàn)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的愿望。飯店的年夜飯供應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除了比較傳統(tǒng)的桌餐,火鍋年夜飯、少數(shù)民族特色年夜飯,甚至是西餐年夜飯都有飯店推出,這也讓出去吃年夜飯有了更多的選擇。
一桌年夜飯,濃縮著國人最熟悉的味道和最溫馨的情感寄托。這些菜肴在各個家族的血脈里有著固定的名目,許多輩人的口味與習慣,在時間的漏斗里流下來,散發(fā)出的香氣早已超越了菜肴本身的馥郁。那是一種光亮,照見父母眼角的慈愛,照見兒時簡單的歡喜,照見全家圍坐的喧鬧……那是中國人血液里最濃的鄉(xiāng)愁。
有人說,一頓年夜飯到另一頓年夜飯間的距離要走上整整一年,然而對于等待兒女歸家的老人來說,這一年可能比看起來的更長。對于他們來說,看著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才是年夜飯最大的意義。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在笑逐顏開的拜年聲中、在喜氣洋洋的春晚中,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圍,年飯之意不在飯,而在于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