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昊玥
前幾天講評試卷時,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們見過煙囪嗎?”同學們都搖頭。我對此無比驚訝:原來兒時司空見慣的煙囪如今已蹤跡難覓了。想想也是,天然氣、抽油煙機已經(jīng)進入尋常百姓家,還有誰會膠柱鼓瑟地留著象征落后的煙囪呢?
放眼望去,隨時代洪流而逝的,何止炊煙!我在農(nóng)村出生長大。我家那時有一臺織布機,用紡紗機紡成的線泡在水盆里,白凈得像清湯掛面。奶奶要忙活好久才能織出一小塊布。我在一旁胡鬧,把梭子拿在手里,讓它像一艘小船在空中漂浮。村西頭有爺爺?shù)囊粔K菜地,我成天跟在他后面亂跑,采一把狗尾巴草,拿小鏟子翻土然后把剛吃完的蘋果核埋進土里。秋天,大人們把裝滿新采摘的棉花的蛇皮袋往院子里一放,便吃飯去了。我和小伙伴們躺在袋子上,嗅著新鮮的棉花特有的清香,望著深遠的星光滿天的蒼穹,心中滿是寧靜與喜悅。
后來,我求學在外?;剜l(xiāng)時,發(fā)現(xiàn)兒時形態(tài)各異的房子都被刷上了千篇一律的黃藍漆,曾經(jīng)的泥濘小路也不見了。這是發(fā)展的必然,但同時它亦帶來某些失去,就像如今的我再也找不回在田野里奔跑打鬧的歡樂。我們在城市化的洪流中昂首闊步,卻也失去了太多的東西。我們離自然、鄉(xiāng)土太遠了,我們足夠幸運,也足夠失落。
【簡評】“隨時代洪流而逝的,何止炊煙”,一句多么沉痛的感慨。為何不舍?為何沉痛?因為炊煙等象征著美好安樂的鄉(xiāng)村生活,就像作者在文章第二段所展現(xiàn)的那樣。即便是沒有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歷的人,被作者所描繪的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打動后,也會發(fā)出深深的感喟。(承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