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曉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的特點是病程較長,并發(fā)癥多且危險,治療困難。動脈粥樣硬化就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并發(fā)癥[1]。他汀類藥物可改善內皮功能,抑制炎性反應,穩(wěn)定斑塊,臨床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玉丹參桂膠囊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2],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3],本文就玉丹參桂膠囊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進行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5月—2018年5月治療的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126例,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齡35~5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實驗室檢查提示血脂異常,頸部血管彩超證實頸動脈粥樣硬化改變。將全部患者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63例中男30例,女33例,年齡(45.4±10.1)歲。對照組63例中男29例,女34例,年齡(46.1±10.9)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血糖情況、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情況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等各項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糖尿病常規(guī)治療(糖尿病規(guī)范飲食、運動、胰島素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口服瑞舒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同時口服玉丹參桂膠囊(上海玉丹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每次4粒,每日3次治療。對照組單獨口服瑞舒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治療,療程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2組治療前后均測定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斑塊面積和總積分[4],并全程觀察各組胃腸道不良反應及肝腎狀況。
2.1 血脂情況2組患者治療后TC、TG及LDL-C均顯著低于治療前,HDL-C顯著高于治療前。治療組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情況比較 (例,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2 頸動脈斑塊情況2組患者治療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斑塊面積和總積分均低于治療前,治療組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IMT、斑塊面積及軟斑塊總積分比較 (例,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不良反應治療組未出現(xiàn)任何肝腎及胃腸道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1例,頭暈、頭痛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7%。
頸動脈位置表淺、容易觀察,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窗口”。有研究表明,頸動脈IMT增厚與心腦血管粥樣硬化密切相關[5],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特點是不穩(wěn)定、容易破裂、提高誘發(fā)嚴重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因此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尤為重要。糖尿病患者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比較高,斑塊不穩(wěn)定和破裂會誘發(fā)血栓形成,嚴重者可導致缺血性梗死,發(fā)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因此,對于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在控制血糖和糖尿病基礎治療的同時,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穩(wěn)定易損斑塊、延緩斑塊進展尤為重要。
玉丹參桂膠囊具有擴張冠脈和增加冠脈血流量,增加心輸出量,降低左室內壓,降低心肌耗氧指數(shù)和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降低外周阻力,調整缺血心肌氧的供需平衡[6];玉丹參桂膠囊能顯著抑制血栓形成,其最大抑制作用與阿司匹林相當,且與阿司匹林聯(lián)用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的同時不增加出血風險;另有研究表明玉丹參桂膠囊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可更顯著地降低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本觀察結果表明,治療后2組患者TC、TG及LDL-C均顯著低于療前,HDL-C顯著高于療前。治療組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斑塊面積和總積分均低于治療前,治療組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玉丹參桂膠囊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可進一步改善血脂,保護血管內皮,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綜上所述,玉丹參桂膠囊聯(lián)合他汀治療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可獲得更佳的效果,更好改善血脂和穩(wěn)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且安全性更好,值得臨床探討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