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 ? ? ? ? ?要]? 對于高職院校來講,輔導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會對院校的整體發(fā)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對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團隊勝任力模型的構建進行分析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要利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等科學研究方法進行分析。通過調查研究能夠明確對于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來講,勝任力模型的構建與四個維度內容有關,分別是個人素養(yǎng)、個人工作態(tài)度、知識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對四個維度內的勝任力特征進行具體分析,為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的發(fā)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 ? 鍵? ?詞]? 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團隊;勝任力模型;構建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19-0132-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各種新理念不斷提出,為目前工作進行更加準確的分析提供了工具,勝任力模型就是一種能夠對人力資源進行準確評價的分析工具,能夠有效地推動人力資源管理的發(fā)展和變革。對于高職院校的輔導員來講,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輔導員對于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本篇文章通過對該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對于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發(fā)展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院校勝任力模型的概念
對于高職院校來講,在利用勝任力模型之前需要了解什么是勝任力模型,這樣才能對勝任力模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發(fā)展。所謂勝任力模型是指在擔任某一特定角色時,需要具備該角色的所有特征。由此可見,對于高職院校來講,輔導員的勝任力模型是指在教育一線崗位工作的優(yōu)秀輔導員所具備的所有的特質,包括輔導員的教學態(tài)度、自身的價值觀、知識儲備能力、教學技能等特征。
二、勝任力模型研究設計
在勝任力模型研究的過程當中,本篇文章通過對某高職院校各個輔導員的工作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以輔導員為具體的研究對象,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按照以下四個步驟進行。首先在進行研究之前要收集相關的文獻和資料,利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相關資料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勝任力模型的特征維度。其次,在研究過程當中,對高校輔導員的實際工作內容進行觀察和分析,總結出輔導員崗位勝任力的相關特征。然后,通過訪談調查的方法和調查問卷的方法初步建立高職院校勝任力模型。最后,邀請專家對高職院校初步建立的勝任力模型進行評估和修正,得到該高職院校最終的勝任力模型。
(一)研究對象
對于高職院校的勝任力模型建立來講,在研究過程當中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輔導員并且數量盡可能多,這樣才能得到更加準確的勝任力模型的結果。
(二)研究方法和流程
1.文獻的查閱和統(tǒng)計分析
在研究過程中首先要進行文獻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對于所收集的資料,要利用各種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篩選,將有代表性的勝任力模型挑選出來,并總結勝任力模型中的具體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勝任力模型如冰山模型、CCR模型等。通過將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勝任力模型的勝任力特征進行總結,編繪成詞匯表之后再對詞匯表當中的勝任力特征進行具體的總結、分析、歸類,將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勝任力特征挑選出來,最后得到勝任力特征的幾個維度。
2.研究工作分析
對于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勝任力模型建立來講,在分析過程中要對輔導員的工作內容進行具體分析,這樣能夠為勝任力模型建立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并且通過對工作內容進行具體分析,也能了解輔導員勝任力模型建立的相關要素。在對輔導員工作進行分析的過程當中,要確定輔導員工作具體內容,在輔導員這個崗位上都包括哪些職責,輔導員的職業(yè)素質又是什么以及績效標準等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也能為后續(xù)的工作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利用行為事件訪談和問卷調查進行研究
在實際研究過程中還需要對輔導員進行事件訪談,同時利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來對輔導員的工作內容進行具體的整理和研究。在這一過程中應當選取工作經驗豐富的專業(yè)輔導員進行事件的訪談,對于工作時間在5年以上的輔導員需要利用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其工作內容進行調查,之后再總結勝任力特征的相關詞匯??偨Y好勝任力的相關詞匯后,將詞匯與勝任力特征的維度進行對比分析,確定每個勝任力模型的維度是否合適,根據勝任力模型的維度建立初步的勝任力模型。
4.專家評估法
對于高職院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來講,在初步模型構建完成之后,需要邀請專家對勝任力模型進行評估和修正。邀請的專家可以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或者是心理學專業(yè)等專家,在實際評估和修正過程當中,需要觀察勝任力模型是否能夠反映出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實際工作情況和勝任力特點。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利用調查問卷對勝任力模型進行修正,最終得到完善的勝任力模型。
三、對勝任力特征文獻進行收集后的結果分析
在進行文獻收集和分析過程中,主要收集的是萬方、中國知網等學術期刊的相關數據,在收集過程中通過“輔導員勝任”等內容進行查詢,對查詢到的內容進行分析總結后得到以下四個維度的內容:(1)個人素養(yǎng),對于高職院校的輔導員來講,個人素養(yǎng)主要包括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對困難問題的耐挫折能力、自身的親和力、個人魅力對于情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自身正直誠實的品格等內容。(2)職業(yè)態(tài)度,對于高職院校的輔導員來講,職業(yè)態(tài)度是指輔導員在實際工作當中對學生的關愛程度、待人熱情程度、工作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團隊的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等內容。(3)知識技能,對于高職院校來講,輔導員的知識技能是指輔導員自身的思想政治知識程度、人文知識程度、團隊建設能力、職業(yè)規(guī)劃指導能力的內容。(4)工作能力,輔導員的工作能力是指輔導員在實際工作當中的協(xié)調能力、溝通能力、洞察能力等內容,這些能力都直接決定了輔導員在實際工作當中能否對突發(fā)情況應對自如,能否高質量地完成實際工作內容。
通過對以上四個維度中勝任力特征詞匯出現(xiàn)的頻率進行分析研究后,能夠發(fā)現(xiàn)輔導員在實際工作當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心理輔導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科研能力等50項特征的出現(xiàn)頻率超過了10%。
四、勝任力模型的確定過程
對于高職院校來講,在確定了輔導員勝任力的初步模型后還需要利用事件訪談、問卷調查以及專家評估等方式,對初步的勝任力模型進行評估和修正,以便確定最終的勝任力模型。
在訪談的過程當中,需要對工作經驗豐富的輔導員、輔導員的院系領導以及一部分學生進行溝通。在溝通交流的過程當中,可以將一部分的文獻研究成果呈現(xiàn)給他們,這樣能夠使溝通交流過程更加順利,也能夠使被溝通人員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并且在這一過程當中可以邀請工作經驗較為豐富的輔導員進行問卷填寫,進一步收集相關數據,為后續(xù)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溝通和調查工作結束之后,需要對相關數據和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將無關緊要的勝任力特征剔除,將具有高度相似度的勝任力特征進行整合,通過研究后確定了構建高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25個勝任力特征。首先對于輔導員的個人素養(yǎng)來講,包括輔導員的親和力、自身的學習能力、耐挫折能力、身心的健康程度以及自我認知能力。其次對于輔導員的職業(yè)態(tài)度來講,指工作過程當中的忠誠感、責任感、服務意識以及對于學生的主動關愛程度。再次對于輔導員的知識技能來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基礎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管理學知識等能力。最后,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包括協(xié)調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等。
五、勝任力模型在高職院校當中的具體應用
通過分析研究后能夠明顯發(fā)現(xiàn)在高職院校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勝任力模型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對于高職院校來講,在實際的人力規(guī)劃、人才招聘、職業(yè)規(guī)劃等工作過程當中,勝任力模型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都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的質量。勝任力模型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需要結合高職院校進行具體分析,并且要針對高職院校發(fā)展的特點收集相關的資料,建立符合高職院校發(fā)展的模型,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勝任力模型的作用,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師資隊伍整體建設的水平。另外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利用勝任力模型當中的勝任力特征,能夠更好地提高輔導員管理工作的質量。這是由于勝任力特征能夠使管理工作更加靈活,為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管理方式,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fā)輔導員工作的熱情,從而為高職院校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對于高職院校來講,輔導員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關懷和保護。對于學生來講,在上學期間,如果遇到困難的事情或是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和矛盾,首先會想到各自的輔導員。由此可見,輔導員在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對于高職院校來講,由于學生這一群體具有特殊性,因此維護校園風氣,保障校園安全是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工作當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勝任力模式的建立能夠對輔導員的工作進行準確的評判,也能夠為輔導員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能夠促進校園工作的發(fā)展和進行。
參考文獻:
[1]劉瑩.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商務談判人才培養(yǎng)初探:以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26-28.
[2]栗廣社,關偉,劉宏霞,等.基于MBTI的北京地區(qū)高職院校輔導員人格特征研究[J].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32(2):106-112.
[3]楊惠,馮慶媛.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輔導員參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困境與突破[J].職教通訊,2018(16):67-70.
[4]熊偉.論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創(chuàng)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8(42):29-30.
[5]董一霏.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提升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9.
[6]楊夢樂.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提升研究:以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4):31-34.
[7]段海慶.基于職業(yè)自信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探究[J].新西部,2019(23):110,123.
[8]賴漢深.職業(yè)化專業(yè)化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優(yōu)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9]寧煥煥.高校研究生干部勝任力模型構建與實證分析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9.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