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 黃艷 曾用強
[摘? ? ? ? ? ?要]? 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培養(yǎng)學習興趣、掌握學科知識、提升綜合能力,在國外已有多年的實踐和研究,但是將戲劇教學引入我國大學日常英語課堂并不多見。探究發(fā)源于西方的戲劇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我國高職人才培養(yǎng)和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求,解決現(xiàn)有職業(y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構建戲劇教學在高職課堂的實踐模式頗具意義。課堂觀察、教師反思和學生報告等數(shù)據(jù)的分析結果表明,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兩年多的戲劇英語教學實踐對師范生的專業(yè)核心技能和職業(yè)核心能力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該實踐為戲劇教學引入高職英語課堂提供了示范。
[關? ? 鍵? ?詞]? 戲劇英語;高職教育;專業(yè)核心能力;職業(yè)核心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19-0080-04
職業(yè)教育擔負著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許多職業(yè)院校積極開發(fā)特色課程、探索專業(yè)核心技能和職業(yè)核心能力并重的“雙核協(xié)同”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英語教育專業(yè)為例,專業(yè)核心技能指英語語言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職業(yè)核心能力包括職業(yè)精神和價值觀、自我管理能力、溝通合作能力等。[1]然而,我國目前職業(yè)教育的體系還不夠完善,人才培養(yǎng)質量也參差不齊,普遍存在著課程、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問題。如何使高職院校的課程對接職業(yè)要求、符合學生認知、激發(fā)學習興趣,成為新時代職業(yè)教育的新要求。
戲劇教育在英美等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通過戲劇學習,學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還能得到知識、技能和自信心的綜合提升。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倡行和人們對英語教學本質的不斷認識,我國一些中小學和高校開始嘗試將戲劇引入學校的英語教育活動中。然而,這些活動大多以課外表演為主,將戲劇英語作為一門正規(guī)的課程納入教學的設置并不多見。本文在梳理國內(nèi)外戲劇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以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兩年來開展戲劇英語教學的實踐為例,探討將戲劇教學引入高職英語課堂的可行性。
一、戲劇教學理論與研究
(一)起源和現(xiàn)狀
戲劇教學是指運用戲劇理念和技巧從事教育活動的一種方法。在教師有計劃的指導下,采用娛樂游戲、情境對話、即興扮演等方法,讓學生在互動接觸中發(fā)揮想象、表達思想、增進交流、傳遞美感。[2]戲劇教育重點在“教育”,而非“戲劇”,也就是在教育中融合戲劇元素,用戲劇的方式或者有劇場性質的活動來學習其他學科知識。[3]戲劇英語教學也就是通過戲劇的方法來教授英語語言知識,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戲劇教學發(fā)軔于20世紀初英國與美國的小學教育,以后逐步發(fā)展到中學甚至大學并且傳播到世界各國。在現(xiàn)代英國的正規(guī)教育體系中,戲劇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貫穿于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教育階段,形成了一個系統(tǒng)的、逐級遞進的、金字塔形的戲劇教學體系。[4]美國的戲劇教育,尤其是高等戲劇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目標,在規(guī)模和質量上都居世界前列。[5]受歐美國家的影響,戲劇教學在亞洲地區(qū)也受到了重視與歡迎。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更是被納入必修課程,融入教學體系。
(二)戲劇教學優(yōu)勢
戲劇教學擁有諸多優(yōu)勢,從培養(yǎng)高職學生(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技能和職業(yè)核心能力的角度來看,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如圖1所示)。
第一,戲劇教學對語言學習具有獨特的價值,能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語言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6]二語習得的理論也強調,語言習得的過程實質上是語言輸入、協(xié)商互動和語言輸出的過程,需要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讓學習者在一定的語境下進行有意義的溝通交流。[7]可見,現(xiàn)代學習理論和外語教學觀都強調社會情境和交際互動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而戲劇正是一種包含特定情境的、具有社交性質的藝術形式。以戲劇方式開展語言教學最可貴之處就在于“它能夠提供不同的故事情境和大量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學會使用語言與人溝通”[8]。國外有關戲劇教學的大量研究表明,戲劇教學對學習者的語言表達,如詞匯、語法、句式結構、流暢度和清晰度等,都有積極的作用[9]。
第二,除了發(fā)展語言能力,戲劇學習還能調動其他的智能,培養(yǎng)學生的班級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溝通合作能力,鼓勵學生表達自我,提升自信。根據(jù)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力至少可以分成七個范疇(后增至九個):語言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nèi)省智能。[10]在戲劇課堂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創(chuàng)編腳本、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思想,配合音樂來抒發(fā)情感、溝通合作來完成表演、通過戲劇來反思自我等,為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和內(nèi)省智能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11],同時也提供機會讓學生從多方面展示自我,從而促進了自信心的發(fā)展。
第三,戲劇教學注重人格品質培養(yǎng),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職業(yè)精神。美國社會學家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論認為,個人正是通過扮演角色,獲得運用和解釋人的各種有意義行為的能力,從而進一步認識社會各種行為規(guī)范,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社會化。[12]在戲劇學習中,學生獲得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切身體驗,不但以戲劇角色來演繹人物的真善美,也以生活角色來領悟人生的愛憎分明。通過戲劇學習,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我、了解他人、認識社會、了解世界。不僅在學習知識,也在學習做人,因此能形成良好的人格氣質,樹立積極的人生目標。[13]
第四,戲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化和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師范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戲劇教學特別注重師生互動,強調改變“我講你聽,我說你做,我教你學”的教學模式。[14]在戲劇課堂上,師生角色和權利關系都發(fā)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權威的知識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和輔助者,需要時時與學生溝通意見,提供幫助。學生是演員,更是課堂這個舞臺的中心,他們通過課上的理解、體驗和模仿、課后的排練和表演來進行學習。[15]隨著教師將更多的話語權交給學生、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平等,一個以學生為主體、自我管理的課堂得以形成。
第五,合作是戲劇教育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戲劇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人際溝通、合作學習的能力。[16]戲劇教學的很多活動需要溝通合作,例如戲劇游戲、搭檔演講、角色扮演等。戲劇表演更是涉及劇本、演員、導演、音樂、舞美等諸多環(huán)節(jié)的密切配合。一臺精彩的戲劇演出是學生不斷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的過程,更是整個“劇組”和所有“演員”通力合作的過程。通過這項集體性的活動,寬容、協(xié)作等優(yōu)秀的品質得以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意識得以強化。
第六,戲劇教學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象,有助于培養(yǎng)師范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戲劇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如戲劇游戲、即興表演、劇本改編等,鼓勵學生表達新穎的想法、大膽地對作品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戲劇課堂的包容性,如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安全的學習氛圍,為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了空間。[17]
雖然國外對于戲劇教學的價值已有廣泛共識、對戲劇教學的實踐也有多年研究,戲劇教學在我國仍處于探索階段,課堂實踐缺乏力度,教學研究也寥寥無幾。[18]此外,我國的戲劇教學還存在著認識薄弱、平臺有限、課程稀缺、師資不足等困難[19]。將戲劇教學引入職業(yè)教育,探索適合高職學生的戲劇英語教學實踐模式將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聚焦《戲劇英語》在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以下簡稱“廣外藝”)英語教育專業(yè)開展的情況,探究戲劇教育的實踐模式及其對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研究問題如下:
1.《戲劇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活動和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哪些?
2.《戲劇英語》對高職學生的專業(yè)核心技能和職業(yè)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有什么作用?
研究搜集了三個方面的數(shù)據(jù),各自的主題、來源和搜集方法見表1。
研究采用質性研究的路徑,對教學資料、課堂觀察、教師反思等數(shù)據(jù)采取資料分析法進行整理,探究課程的教學組織和實施情況。對于學生反思報告的文本采用扎根理論研究的三級編碼方式分析數(shù)據(jù)[20]:第一級開放式編碼,盡可能使用學生自己的詞語生成相關的原生代碼;第二級聚焦編碼,聚合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初始代碼,充分反映最重要的數(shù)據(jù)并形成類屬;第三級軸心編碼,建立起類屬之間的聯(lián)系。
三、戲劇英語教學實踐
(一)教學內(nèi)容、活動和評價
《戲劇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是圍繞促進高職學生核心能力發(fā)展的總目標來制定的,具體包括戲劇游戲;課堂管理;即興創(chuàng)作;舞臺技巧;公眾演講;肢體模仿;戲劇文本的選擇、改編和排演;中西文化差異等。課程的教學活動與傳統(tǒng)課堂不同,為此,學校建造了一個擁有小舞臺和多媒體設施的戲劇教室,主要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師講解、互動游戲、即興表演、劇目排練、作品展示。
作為英語教育專業(yè)核心課程《綜合英語》的一個組成部分,《戲劇英語》(30%)和《綜合英語》(70%)合為一個整體考核框架??己梭w現(xiàn)過程性和作品化特點。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課上參與和排練表現(xiàn),作品化特點指考查小組合作戲劇教學作品和全班合作戲劇匯演作品的完成情況。
(二)教學效果
學生反思報告分析結果表明,課程對高職學生的專業(yè)核心技能和職業(yè)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均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具體分析結果見表2。
首先,課程對專業(yè)核心技能,如班級管理、英語語言和課堂教學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在195份反思報告中,與班級管理相關的詞句出現(xiàn)44次。不少學生認為期末的戲劇匯演促進了班級的凝聚力。在匯演籌備的過程中,選擇劇目、分配角色、組織排練、配合舞美等工作使學生的班級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以下這位學生的描述較有代表性,“戲劇大賽使班級的凝聚力增強,大家都比以前更團結更活躍了,也更愿意為班級付出?!保–5-S21)
英語語言和課堂教學分別被提及了11次和5次。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進步,“極具震撼的戲劇表演不僅提高了我們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提供了豐富的語言體驗,讓我們在排練和表演中練就流利自信的口語、加深對英文的理解,提高了我們的英語表達溝通能力?!保–8-S10)此外,戲劇課堂也幫助學生積累了很多教學方法,如戲劇游戲、即興表演、角色扮演等,鍛煉了他們的課堂教學能力。例如,“在課堂中學到了許多教學方法以及適合課堂的小游戲?!保–4-S22)
其次,課程對職業(yè)核心能力,如自我管理、溝通合作、價值觀培養(yǎng)、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與自我管理相關的詞句在反思報告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共69處。戲劇英語“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上活動、投入課后排練、學習時間大幅增加、自我管理能力也顯著增強,這對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高職學生來說尤其可喜。例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短短的二十分鐘內(nèi)所呈現(xiàn)出來的精彩演出,是同學們在背后無數(shù)次排練所匯聚而成的。感動于每一個班級的付出,從早上到晚上,從小舞臺到教學樓下,每一個班級都投入百分百的熱情去排練?!保–8-S7)
促進溝通合作、樹立職業(yè)精神也是學生一致認同的收獲,這兩個方面分別被提及了49次和42次。例如,“從選劇本、分角色、背臺詞、排練到最后的表演,戲劇更多的需要我們?nèi)伺c人之間的溝通和配合。”(C4-S11)“戲劇表演的過程讓我意識到,一定要有個小目標,再為之付出努力,不管成功與否,認真做這件事就會豐富你的經(jīng)驗?!保–3-S19)
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分別被提及了35次和4次。戲劇大賽準備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摩擦,如演出資金不足、排練場地缺乏、全班意見不統(tǒng)一、同伴表演不認真等,鍛煉了同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戲劇課堂上的劇本改編、即興表演等活動鼓勵了學生開拓思維、大膽想象,鍛煉了創(chuàng)新能力。
最后,課程對素質培養(yǎng)也有積極的效果。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例如,“戲劇英語改變了傳統(tǒng)英語學習的沉悶,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戲劇大賽體現(xiàn)了每個學生對戲劇的了解與喜愛。(C2-S19)“感謝戲劇,讓我們有勇氣和自信綻放自己的青春?!保–8-S7)
四、結語
戲劇教育擁有諸多優(yōu)勢,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研究將戲劇教學置于中國職業(yè)教育的背景中理解,基于對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師生的第一階段調研,探究了戲劇英語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活動和評價方式,展示了該課程對高職學生專業(yè)核心技能和職業(yè)核心能力的積極促進作用。研究的下一階段將聚焦專業(yè)核心技能和職業(yè)核心能力的每一項內(nèi)容設計問卷、逐項考察。在前期基本情況調研的基礎上,對師生進行深度訪談,挖掘個案,為將戲劇教育引入高職課堂提供更多啟示。
參考文獻:
[1]徐蘇燕.“三方協(xié)同”模式下卓越教師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J].課程 教材 教法,2017,37(8):104-109.
[2][5][14][19]張生泉.戲劇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256.
[3][4][15][18]王薔.以戲劇教學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科能力的發(fā)展:北京市芳草地國際學校英語戲劇課探索[J].課程 教材 教法,2016,36(2):93-99.
[6]VYGOTSKY, L. S.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S. Vygotsky: Volume 1. Thinking and Speaking [M].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7.
[7]LONG, M. H. 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In RITCHIE, W.C and BHATIA,T.K(eds).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Blackwell,1996.
[8][16]吳夏娜.戲劇教學法:開創(chuàng)多元化的教與學空間[J].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學報,2009,23(3):58-60.
[9]WAGNER, B. J. Educational Drama and Language Arts: What Research Shows [M].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1998.
[10]GARDER, H.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11]NTELIOGLOU, B. Y. “But why do I have to take this class?” The mandatory drama-ESL class and multiliteracies pedagogy[J].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2011, 16(4): 595-615.
[12]MEAD,G. H. Mind, Self, and Society[M].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5.
[13]何新.基于英語戲劇表演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證研究 [J].巢湖學院學報,2011,13(14):141-145.
[17]ZAFEIRIADOU,N.Drama in language teaching:a challenge for creative development [J]. ISSUES, 2009(23):4-8.
[20]STRAUSUSS, A. and J. CORBIN.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M]. Newbury Park, GA: Sage, 1990.
◎編輯 陳鮮艷
An Exploratory Practice of English through Drama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JIANG Yan, HUANG Yan, ZENG Yong-qiang
Abstract:Worldwide,a substantial amount of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drama education has the potential of fostering students motivation, enhanc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pability, and contributing to students emotional development. Nevertheless, practices and empirical studies on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drama in Chinese regular classrooms are very limited. Drawing upon theories and studies pertinent to education in drama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uccessful model of such practice in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It discusses how the course of English through Drama has been introduced to and implemen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rooms, and how the course has positively impacted on students English competence and professional core skills.
Keywords: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dram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glish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core 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