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魯霞 王晗婷 冉曉芬
摘 要: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署和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發(fā)展面臨新形勢。新時代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發(fā)展指明新方向,積極響應新時代新號召、切實精準用新思想武裝頭腦、貫徹落實新思想到工作實踐;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發(fā)展提出新要求,精準把握大學生特點、善于研判大學生群體思想脈動、做深做實做專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發(fā)展提出新課題,在大學生多元精神世界中定方向、引導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產生共鳴、提升思政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發(fā)展提出新挑戰(zhàn),優(yōu)化工作方式方法、找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員;新時代;新形勢
新時代之新在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期,在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重要階段,大學生決不能僅僅安于低頭讀書,更應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習得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和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及時回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戰(zhàn),既是立德樹人根本要求,又是培養(yǎng)時代信任的迫切需要。
一、新時代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發(fā)展指明新方向
(一)積極響應新時代新號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立足新時代特點,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新的要求。作為青年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主要承擔者,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積極響應新時代號召,深入貫徹學習、認真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日常工作開展中做新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踐行者,努力做到三個堅持;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穩(wěn)定性響應新時代新號召,落細落小落實。
(二)切實精準用新思想武裝頭腦
“給人一瓢水,先有一桶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作為新思想的學習者和傳播者,應當認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增強個人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思想認同,能夠將新思想的理論魅力與個人工作實際緊密結合。一方面,要自覺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拓寬學習路徑,積極進行總結;另一方面,善用新思想武裝學生頭腦,“入腦”、“入心”。
(三)貫徹落實新思想到工作實踐
明確問題導向,認真總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實踐問題,運用新思想總結破解難題的新思維,鍛煉破解難題的新能力,養(yǎng)成做好育人工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立德樹人的具體育人成效,構建新思想、新理念與青年學生的良好溝通渠道,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確保將新思想中關于青年學生的育人要求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善于在班會、思政課堂、網文撰寫中,將新思想貫穿其中。
二、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發(fā)展提出新要求
(一)精準把握青年大學生特點
做好新時代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應切實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特點,做好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引領教育和價值觀導向教育。新時代大學生年齡構成為95后,獨生子女偏多、家庭依賴偏重,物質條件相對優(yōu)越,無人不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抓住時代契機,做好青年大學生特點研究工作,既助于思想引領工作開展,更助于個人職業(yè)生涯成長發(fā)展。
(二)善于研判大學生群體性思想脈動
精準把握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行為變化,將思想教育引領工作全面做到“學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在哪里”。深刻認識到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戰(zhàn)場在網絡,善于運用網絡育人新平臺,通過論壇、貼吧、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充分把握大學生思想動向,精準引領學生群體輿論導向,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切實把握學生群體思想脈動,通過教學研究、課題立項等不同形式提高個人思想引領力,成為學生信服的思想引路人。
(三)做深做實做專思政教育管理工作
當前,國際國內各種反動勢力聲音不斷沖擊大學生的思想認知,甚至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基本價值判斷;網絡世界的復雜性和難控性吸引大學生的眼球,甚至誘導大學生參與到不合適的言論中。內外環(huán)境發(fā)展和育人手段載體的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應朝著做深做實做專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方向發(fā)展,不斷強化個人能力建設適應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以及網絡發(fā)展帶來的新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模式,將思想引領工作深化為個人“行動自覺”,牢牢把握思想引領主動權。
三、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發(fā)展提出新課題
(一)在大學生多元精神世界中定方向
大學生多元精神世界基于新時代復雜多變的世界形勢、網絡媒體的發(fā)達、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生長環(huán)境特殊性等多重因素。面對大學生群體多元精神世界,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導是一個新的課題。教育環(huán)境、教育載體、教育對象的變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引領工作不僅要有方法的調整,更要有思想的認識和思維的轉變。切實引導大學生群體以愛國為根本,以中國夢為奮斗方向,以黨的全面領導為前進動力。
(二)引導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產生共鳴
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引導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產生共鳴,是一個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如何讓大學生自發(fā)自覺學習、認同主流意識形態(tài),并產生共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做好自身意識理念的優(yōu)化,更要推動個人引導能力的提升。近幾年來,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像徐川一樣,將理想信念教育講到深入學生內心。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將此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去研究、實踐、落實。
(三)提升思政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一直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引導受教育者做出符合時代主流思想要求與個人發(fā)展訴求相結合的選擇。新時代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認真研究學習提升思政工作精準性和有效性這一課題,切實結合時代特點和大學生特點,研究有效的思政工作方式,引導青年大學生做出符合時代主流思想要求和個人發(fā)展訴求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
四、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發(fā)展提出新挑戰(zhàn)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工作方式方法面臨新挑戰(zhàn)
首先,強化自我適應與調整。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新時代、新特點、新群體、新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需在做好自我適應與調整的基礎上實現(xiàn)更好地發(fā)展。對標新時代的宏觀發(fā)展要求和育人要求,聚焦新時代大學生新特點和多元思想,站穩(wěn)思想引領時代方位,抓牢思想引領精神實質,做好思想引領戰(zhàn)略謀劃,提高思想引領真實本領。其次,踐行多樣性工作方式。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給思想引領工作提供了更多載體、更多新方法探索的契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引領工作面臨從傳統(tǒng)型到多樣型轉變的挑戰(zhàn)。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強化自身能力建設,盡快適應網絡提供的多平臺工作渠道,根據學生特點開展群體性、單獨性、主題性、隨意性等線上線下不同形式思想引領教育工作。思想引領教育切實做到,符合時代要求,跟隨時代發(fā)展,滿足學生需求。另外,倡導發(fā)展與使命協(xié)調。不管任何時期,榜樣引領作用最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想要引導大學生發(fā)展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時代人,首先自己要學習成長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者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將個人發(fā)展與新時代新使命有機結合到一起,二者之間是相互統(tǒng)一、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的關系。只有將個人充分發(fā)展到最佳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引領青年大學生成人成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力點面臨新要求
第一,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101年前,五四運動爆發(fā)。在國家危難之際,青年知識分子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掀起了一場偉大的愛國運動,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101年后的今天,五四運動帶來的精神財富世世相傳,早已融入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里,塑造著每一個國人的容貌,淬煉著國人的思想。83年前,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剛毅堅卓”為校訓的西南聯(lián)大師生在8年的抗戰(zhàn)中頑強拼搏,3882名學生順利畢業(yè),其中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72位院士,數(shù)百位人文大師,學習之為報國,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為戰(zhàn)后新中國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引導每一個青年大學生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在學習中充分認識并貫徹落實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五四精神和以“剛毅堅卓”為核心的西南聯(lián)大精神。
第二,責任擔當,精神追求。2013年5月4日,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大學生應當將學習作為一種責任擔當、一種價值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勤學方能練就過硬的本領,才能實現(xiàn)個人理想信念,才能為社會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不同行業(yè)、不同角色都義不容辭承擔著自己的責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道引導青年大學生通過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擔當、能擔當?shù)娜耍瑢崿F(xiàn)個人的理想信念,在關鍵時刻能與祖國同頻共振。在思政工作中引導大學生秉承報國之心投入學習,用定力保靜心,以辨別學思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面臨新挑戰(zhàn)
認識自然,尊重自然。2018年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馬克思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但“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chuàng)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應當在生產、生活、發(fā)展中善待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自然也會饋贈人類。反之,亦然。新時代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生態(tài)觀,研究自然科學、探索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方式,努力讓更多的人明白并踐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避免災難的再次重現(xiàn)。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18.
[3]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N].新華社,2019-11-12.
[4] 齊心開創(chuàng)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9-4-27.
作者簡介:孫魯霞(1992.02- ),女,漢族,山東青州人,碩士,輔導員,湖南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新時代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