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考評模式是教學的指揮棒,是教學的導向。《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對教學起積極的導向作用,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教師用什么方式來考查學生,學生就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那里。
關鍵詞:言語表達;考評:評價
由于我國人口多,班額大,小學英語教師普遍跨班、跨年級教學,教師精力有限,用一份試卷來考查學生一個單元的學習情況,省時、省力、操作也簡單,成了老師不二的選擇,然而這不應該是唯一的選擇。試卷評價,雖重點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但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能力的考核是忽略的,特別是英語,它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學習的主要意義在于交流,而交流是建立在聽、說基礎上的,因此教師在考核評價方面更應側重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考查。然而,如果每個單元教學結束后逐一評價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會耗費師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考核成為“雞肋”,那么怎樣的考核方式既可以省時、省力又能直指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呢?
在探索情智課堂評價模式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了捆綁式口語考核,比較適用于小學高年級單元考查,它既能很好地檢測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兼顧班容量的問題,在實施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豐富了語言體驗,更讓學生的智慧在組內(nèi)碰撞,使得學生整體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一、 分組捆綁 為表達考核設單位
對于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考查,傳統(tǒng)的做法是“師對生,一對一,我問你答”,這樣的考查客觀、準確,卻耗時,一般一學期最多組織一次。分組捆綁式考核以組為單位,著眼于階段性考查,特別適合平時的單元檢測。教師在新授一個單元前,先給學生隨機分組,比如讓全班同學A~G循環(huán)報數(shù),報到A的分在一組,報到B的分在一組,如此隨機分成7組。教師最好做到每個單元采取不同的方式分組,盡量讓每個學生能在不同的單元里和不同的人捆綁。分組結束后,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個單元時他們是一組的,學習、考評都會被捆綁在一起,只有分享、合作、互相幫助才可以在考核中勝出??己说膬?nèi)容就在近兩個星期的課堂教學中,同學們要認真聽好每一節(jié)課,不漏掉每個細節(jié)。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較強的集體榮譽感,為了團隊的榮譽往往會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成績較好的學生會督促后進生好好聽課,并能在課后主動把組員聚在一起回顧和分享課堂所學,成績較差的學生迫于組內(nèi)壓力會較以前更認真地聽課、學習,以不拖小組后退為底線,產(chǎn)生積極學習的愿望。
二、 指向表達 促進學生優(yōu)效學習
首先,要明確考核的目的,我們要考核的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測出紙筆測驗所不能測量的能力,包括學生應用整個單元語言知識的能力、新舊知識的整合能力以及決策、合作、交流、創(chuàng)造的能力。這樣的嘗試不是要取代筆試,而是要找出補充評價方式,全方位了解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豐富學生的語言體驗。所以,我們在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后需要設計一個考核方案,單設一節(jié)考評課??己朔桨傅闹贫ㄒ詥卧w教學為依托,以單元教學目標為向導,以教學內(nèi)容為依據(jù),注重趣味性、競爭性,激發(fā)學生語言表達的愿望,以六年級Unit 8 Our dreams 為例,筆者設計了這樣的考核評價方案:
由上表可知,本次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四個方面的語言表達——詞匯、句型結構、故事理解和挑戰(zhàn)題(以學生觀點為主),在每個板塊中,教師又根據(jù)難易程度把問題分四層,最簡單的分值最低,如vocabulary一列,學生若能說出這個單元中關于職業(yè)一類的6個單詞能得10¥(第一層);能用英語解釋dentist,dancer,football player,do more sport得20¥/個,顯然這個任務要比上一層直接說6個職業(yè)更難,學生在教師新授這些單詞的時候必須認真聽才能記住這些單詞的英文解釋(第二層),順序由1到4,每次只能選一個,當某個單詞被正確回答后,教師擦掉該題的分值,加入小組考核表中,能運用新學單詞說句子得30¥/個,高分值試題都指向大量的語言表達。各組學生按照抽簽序號輪流回答問題,學生在考前和考中都只知道有四個板塊,不能看到教師的方案,只能看見黑板上的表2,這就要求學生在考核前做充分復習。學生在組里商議決定回答哪一類、哪一程度的問題,選擇簡單的問題,擊中率比較高,但得分較低,累計得分也會低;但若是選擇分值較大的問題,難度大,擊中率就低,如第一組不能回答出自己選擇的問題,第二組學生繼續(xù)回答,直至整班學生都想不到正確答案,教師再解釋、分析。視情況,教師還可加入指名答環(huán)節(jié),對組里不活躍的學生進行提問,分值計入組總分,最后綜合得分最高的組獲勝。這樣的考評課大概占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目標直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既有效地復習了近期所學,又準確地反映學生近階段的學習水平,有很強的競爭性和趣味性。因為有明確的板塊和清晰的目標,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會更集中,課后會主動做針對性的口語練習,抱團學習,盡最大努力爭取勝出,考評方式的改變反作用于學習效率,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優(yōu)效學習。
三、 完善標準 提升語言考評效能
考評課的結束不是“指向單元語言表達能力考核”的尾聲,教師后續(xù)還要做好反思、分析和展示工作。反思,是為了完善今后的考核標準,對不當之處、思慮不全之處進行記錄和反饋,比如,在分組捆綁考核時,小組內(nèi)可能不是每個組員都積極發(fā)言參與了,很多情況下,為了得高分,都是成績優(yōu)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在搶答,這時,在考評標準里就要加入附加細則——考核時,組內(nèi)每個成員都需積極發(fā)言,如有不參與語言表達考評的成員,即使小組總分最高也不能獲得單元冠軍,這就促使學生互相幫助、互通有無,教師可以關注到每個學生的語言表達。分析,從指向語言表達能力的分組捆綁考評中,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哪一塊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如在前幾個單元的考評中會發(fā)現(xiàn)學生聽題后,總是以幾個關鍵性的、孤立的單詞來回答老師的考核問題,不善于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此時,教師就得重視這種現(xiàn)象,在今后的教學中明確告訴學生,語言完整表達的重要性,并要求學生在今后的課堂交流中盡量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展示,在每個單元考評結束后,教師要對考評結果進行展示,對考核中總分靠前的幾組進行張榜表揚(班級板報上),對口語表達優(yōu)秀、進步明顯的學生給予減免作業(yè)、期末口語加分等獎勵。科學、合理的語言表達考核,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說英語的內(nèi)驅,監(jiān)控了教學過程及結果,對教學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指向語言表達能力的分組捆綁考核彌補了單一筆試考核的缺陷,解決了傳統(tǒng)口語考試耗時、耗力的尷尬局面,以單元教學內(nèi)容為考核框架,便于操作,評價更全面,從而促進了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整體提升,落實了小學英語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
作者簡介:呂玉蘭,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江區(qū)青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