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摘要:根據(jù)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編制全新的學案才能提高學生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性品質和關鍵能力。編制學案已經成為初三道德與法治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編制;學案;學科素養(yǎng)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指“ 當個體(這里一般指學生)在復雜的、不確定的生活情境中。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tǒng)。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性品質和關鍵能力。”針對初三的學習,市面上的練習不乏有陳舊和不符合學生學情等弊端,所以,編制學案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關于編制學案,我們掌握如下幾個技巧便會事半功倍。
一、學習學科素養(yǎng),為命題把控方向
“雙向細目表”是我們都很熟知的命題衡量表,其中一個維度規(guī)定命題涉及的知識或技能,另一個維度用于刻畫知識或技能上的不同掌握水平,簡化為識記、理解和應用三類。所以,編制學案前先做一個簡單的雙向細目表。
近幾年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則關注學科課程學習的“真實性學業(yè)成就”。它有三個特征:(1)能夠創(chuàng)造知識,而不僅是再現(xiàn)他人知識或對他人知識做出反應。(2)能夠開展嚴謹?shù)奶骄?,深刻理解問題,采用新穎方式整合或重組已有知識,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3)具有超越評價的審美、實用或個人價值,即對個體和社會都有價值的觀念、方法、方案或產品。學科素養(yǎng)要求我們命題的時候不只是考察學生習得事實性的學科知識和概念,而是能夠運用這些知識或概念解決復雜的現(xiàn)實性問題,與雙向細目表互相補充,可以構建整合真實情境、課程內容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等多個維度的評價框架。
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命制學案時,需要準確把握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供恰當?shù)闹涡圆牧匣蛐畔?,讓學生在做題中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進步。所以,編制學案應該將雙向細目表和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相結合。
二、提煉情境,讓學生學以致用
情境指在一定時間內各種情況的相對的或結合的境況。廣義的情境,即個體所處的日常生活、社會和文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時事政治。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具有獨特的時政性,學生光學會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時事政治進行分析。狹義的情境是學生生活的現(xiàn)實主題、人物、事件及其時空關系,這也是我們命制學案和上課的重要依托。
(一)提煉新聞時事,用情境提升能力
初三學案的命制可以選取不同范圍的時政:國家社會新聞——將國家和社會上近期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方面發(fā)生的新聞與九上的“改革”、“創(chuàng)新”、“民主”、“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民族團結”、“中國夢”相結合。如:2020年新年伊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就是我們命制學案的重大時政,我們的每一份學案都可以用到,達到一個材料多種命題的效果。
世界新聞——將世界上近期發(fā)生的重大事件與九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相結合也是很好的命題資料。
地方時政——教師將本地近期發(fā)生的時事與學生所學的知識相結合,學生在生活中都會看見,這樣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而且,分析時政有助于幫助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觀察學生生活,將情境學以致用
初三的學案要選擇或創(chuàng)設合理的生活情境來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從而觀察和判斷他們適應和改變實踐生活的能力。有的教師為了情境而情境,他們會編排一個已經過時的或者不真實的情境,這會讓學生感覺到“兩層皮”,所思所想并非所寫的答案,是不真實的,這就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所以,學案命制時,要抓住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引發(fā)學科核心素養(yǎng)表現(xiàn)的問題。
所謂真實情境,是指源于現(xiàn)實生活、貼近學生經驗的生活場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往往具有極其豐富的信息和特征,蘊含著大量的潛在線索和條件,需要學生認真細致地分析并結合書本組織答案。真實情境下的任務不像傳統(tǒng)題目那樣具有完整明晰的條件和問題結構,也沒有書本固定的答案。但是,抓住主干信息并掌握方法,學生便能找出解題思路。解決真實情境的問題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進而大大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教師尋找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真實情境之間的結合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學案呈現(xiàn)方式多樣化,答案也要科學優(yōu)化
一般而言,新聞時事政治是綜合性的,其內涵和外延都比較大,不加處理或者問題太空都會讓學生摸不著北。但是,針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來命制的學案又要求我們命制指向整合的、開放性的情境化任務,通常這樣的任務又比較復雜,涉及各種因素和條件。因此,我們要盡量避免因信息提供過多或過少而影響到學生不同素養(yǎng)水平表現(xiàn)的可能性,要將時政信息有效化處理并有側重點地設問。
我們要通過命制學案幫助學生學會運用道德與法治的概念體系和思維方式分析情境,從中提煉關鍵信息,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這還要求教師命制學案時把問題的切入口縮小、再縮小并用多種方式呈現(xiàn):如文字、表格、圖表、漫畫等。
道德與法治學科要培養(yǎng)學生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性品質和關鍵能力。所以,評分標準應該在核心素養(yǎng)界定的維度和指標上,使不同素養(yǎng)水平的學生在解決任務中能表現(xiàn)出不一樣學習效果。這樣,我們的“創(chuàng)新附加分”就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
總之,初三道德與法治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研究,學生的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不斷提高,進而形成優(yōu)秀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