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摘要】?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提出英語教學目標應由掌握語言系統(tǒng)向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轉(zhuǎn)變,強調(diào)語言交際能力。而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課堂多以教師翻譯課文和語言點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地“學”和“背”。針對這一想象,本文將圍繞一種新型的拼圖式教學,探究如何利用“信息差”創(chuàng)建英語交際環(huán)境,實現(xiàn)有效的外語習得。
【關鍵詞】? 英語閱讀教學 信息差 拼圖式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159-01
一、相關理論
(一)信息差
在日常交際過程中,信息作為一種重要的有加工輸出,常常出現(xiàn)一種“信息不等值”的現(xiàn)象(王志遠、鄧軍莉,2008)。這種“不等值”能激起交流者進一步交流的需求和興趣,從而達到信息的交換,縮小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同學生之間都存在“信息差”。筆者認為,可以利用這種信息的不均衡的特點,創(chuàng)設英語語言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用英語交流信息的興趣。
(二)拼圖式閱讀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將拼圖的方法和觀念與英語閱讀的方法和手段結(jié)合起來,即構(gòu)成拼圖式閱讀(jigsaw reading)(楊素珍,2018),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更多的參與感。同時,創(chuàng)造學生間同齡人信息交流機會,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心理壓力,從而促使學生使用英語作為情景交流的工具,在交際過程中,無意識地吸收語言并使用語言(Krashen,1981)。
二、拼圖式閱讀在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實踐探究
(一)制定教學目標,精選閱讀材料
拼圖式閱讀對教學材料的挑選有一定的要求,所選閱讀材料的段落分布需要具有一定的特點。一般要求所選文本可以被劃分為幾個相對平均的小段落。教師可以結(jié)合授課班級人數(shù)特點,選擇合適的文段,將其分為若干部分。所選文章應緊扣高中英語教學目標,并結(jié)合授課班級的學生情況和水平,可以進行適當?shù)男薷?,從而更好地為目標學生所使用。筆者授課班級為英語“尖子班”,閱讀基礎相對較好,普通教材中的閱讀無法完全滿足學生進一步提高的需求。因此,以培優(yōu)和提高拓展作為目標,筆者選取了一些地道外語閱讀材料,雙語新聞如《少年的你》(Better days),文章結(jié)合了當下熱門電影,讓學生更有新鮮感,可以在閱讀材料上先抓住他們的眼球。該文章一共有十個段落,可被劃分為五個部分。文章在上課前打印成若干分,每份按照劃分部分裁剪為五個小節(jié)。同時,筆者準備了圖片,視頻音頻等豐富的背景材料在課件上呈現(xiàn),作為本課話題的引入和介紹。
(二)科學分組分任務
在拼圖式閱讀中,學生將進行兩次分組:基本組(home groups)和專家組(expert groups)。首先,教師按照劃分好的閱讀文本,將學生分為相對應數(shù)量的基本組。筆者將40個學生分為8個基本組(G1-G8),每個基本組里面有5個學生,分別對應文章被劃分好的五個部分(A、B、C、D、E)。學生按照分組基本組座位坐好之后,將拿到自己負責的閱讀部分。第一步,每個學生先自主閱讀自己負責的部分(individual work)。在此之前,教師應給出明確的指令,提出具體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
(三)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溝通與探究
將每個基本組中有相同閱讀部分的學生集合在一起,組成專家組,組內(nèi)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相同的閱讀材料。下一輪的討論,學生將在組內(nèi)集中探究其中一個部分,交換自己的意見。此時,組內(nèi)不同“專家”存在小范圍的信息差,每個學生獲取的信息都不盡相同,因此在組內(nèi)學生可以輪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達到信息質(zhì)和量的高度集中。同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補充自己的筆記,為下一輪的信息交流做好充分準備。專家組討論完畢后每位學生帶著更加豐富全面的信息回歸基本組,此時組內(nèi)成員存在較大的信息差,每個人所持有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可以激起組內(nèi)成員交流的興趣。在這一輪交流中,每位成員將自己的信息歸納,以匯報的形式將信息傳遞給組內(nèi)成員,實現(xiàn)整篇文章的整合。學生在分享自己負責的部分時,經(jīng)過上一輪專家組的討論,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比較熟悉,而這些信息對聽眾來說是全新的,因此每一位發(fā)言者可以更加自信地“教”給同齡人一些新的知識。與此同時,聽者需要理解發(fā)言者的信息并記錄下來,實現(xiàn)對文章總體的理解。每位同學的“聽”和“說”都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得到鍛煉。
(四)信息輸出與反饋
專家組討論完畢后,教師可以通過抽點部分學生進行信息輸出從而檢測拼圖式閱讀成果。例如,筆者對文章的五個部分分別請不同小組的五個同學做匯報,并加以點評和反饋,引導全班再一次復習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經(jīng)過前幾次的拼圖式閱讀課堂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不足。例如部分學生只專注于自己負責的部分,沒有獲取其它部分的信息,最后只理解了文章的一小部分。針對這個問題,筆者改變最后的學生信息輸出模式,抽查學生復述自己“專業(yè)領域”以外的部分,這能有效地促使學生在信息交流過程中能更積極主動地去獲取“專業(yè)領域”以外的內(nèi)容,達到拼圖式閱讀的更全面的效果。
三、結(jié)束語
拼圖式閱讀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教學模式,利用學生之間“信息差”創(chuàng)造語言交流情境。同時為學生提供了獨立閱讀,分享閱讀和合作閱讀等多種機會(王薔、熬娜仁圖雅,2015),可以鍛煉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交流信息差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但是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從材料的挑選,到學生到分組分層和任務難易程度的匹配,到最后的信息輸出和反饋,每一步都少不了教師的精心打磨。
[ 參? 考? 文? 獻 ]
[1]王志遠,鄧軍莉.“信息差”在英語專業(yè)基礎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7):57-59+74.
[2]楊素珍.拼圖式閱讀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英語教師,2018,18(10):67-69.
[3]Stephen D. Kr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4]王薔,敖娜仁圖雅.中小學生外語閱讀素養(yǎng)的構(gòu)成及教學啟示[J].中國外語教育,2015,8(01):16-2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