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永峰
河南林州市腫瘤醫(yī)院放射科 林州 456550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居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首位[1]。胃癌的TNM分期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而常規(guī)胃鏡、鋇餐透視檢查無法顯示胃癌浸潤的范圍、程度及淋巴結轉移情況,故不能為臨床TNM分期提供依據[2]。64排螺旋CT(64-MSCT)具有分辨率高、無創(chuàng)、掃描迅速等優(yōu)點,能全面了解胃癌病變的范圍、大小及周圍臟器浸潤情況,可為術前臨床TNM分期提供依據[3]。選取2016-07—2019-01間在我院接受根治手術的200例胃癌患者,以術后病理TNM分期為“金標準”,探討術前64-MSCT增強掃描評價胃癌患者臨床TNM分期的價值。
1.1一般資料本組200例患者中,男114例,女86例;年齡42~81歲,平均61.35歲。術前均無青光眼、體內金屬植入史,均行64-MSCT增強掃描檢查,并經胃鏡及病理檢查確診。胃底賁門癌96例,胃竇癌56例,胃體癌48例。由同一組醫(yī)生實施胃癌根治性手術(D2)。術后常規(guī)病理學結果:中分化腺癌47例,未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93例,黏液腺癌30例,印戒細胞癌19例,高分化管狀腺癌6例。
1.2方法設備為美國GE公司64排螺旋CT機,電壓120 kV,層厚5 mm,電流200 mA,螺距1.625 mm。禁飲食12 h,檢查前10 min肌注20 mg山莨菪堿,口服溫水800~1 000 mL,輕拍后背打嗝,排出空氣。由膈頂掃描至臍平面進行平掃,然后經肘靜脈注射碘海醇80 mL,3.0 mL/s。于注射后35 s(動脈期)、65 s(門脈期)、90 s(平衡期)掃描。其中可根據病灶位置不同進行補充掃描,如胃底賁門取左側位或仰臥位,胃竇取左前仰臥斜位或右側位,胃體取仰臥位。將數(shù)據傳送至三維圖像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建處理。閱片由3名高年資影像學醫(yī)師分別獨立完成。多角度觀察胃癌病灶,仔細觀察病灶形態(tài)、大小、厚度、分層結構;同時調整窗寬、窗位,觀察病灶周圍脂肪間隙是否存在淋巴轉移、浸潤。脂肪間隙累及標準:壁外側脂肪密度增加,表現(xiàn)絮狀或斑片狀。淋巴結累及標準:非血管性軟組織結節(jié),胃周外部結節(jié)短徑>8 mm,胃周結節(jié)短徑>6 mm。
1.3觀察指標及分期標準以術后病理TNM分期為“金標準”,評價術前64-MSCT增強掃描的臨床TNM分期的準確率。T1:浸潤局限于黏膜下層或黏膜層;T2:侵及漿膜層或肌層;T3:浸潤突破漿膜,未累及周圍組織;T4:浸潤突破漿膜且侵及周圍組織。N0:無淋巴結轉移;N1:距病變<3 cm,淋巴結發(fā)生轉移;N2:距病變>3 cm,淋巴結發(fā)生轉移,包括肝總動脈、胃左動脈、胃大小彎、腹腔動脈、脾動脈周圍淋巴結。M1:有遠處轉移;M0:無遠處轉移。
1.4統(tǒng)計學方法通過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Kappa檢驗64-MSCT增強掃描分期與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其中,Kappa指數(shù)>0.75表示一致性極好,0.4~0.75表示一致性較好,<0.4表示一致性差。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T結果術前64-MSCT增強掃描及術后病理檢查的T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術前64-MSCT增強掃描及術后病理檢查的T結果比較
2.2N結果術前64-MSCT增強掃描及術后病理檢查的N結果比較,見表2。
表2 術前64- MSCT增強掃描及術后病理檢查的N結果比較
2.3M結果術前64-MSCT增強掃描及術后病理檢查的M結果比較,見表3。
表3 術前64-MSCT增強掃描及術后病理檢查的M結果比較
2.4術前64-MSCT增強掃描臨床TNM分期的準確率術前64-MSCT增強掃描臨床TNM分期中,T、N、M的準確率分別為82.00%、73.00%和97.00%。M的準確率高于T和N分期(P<0.05),且一致性極好(Kappa=0.905,P<0.001)。見表4。
表4 術前64-MSCT增強掃描臨床TNM分期準確率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無明顯癥狀,確診時已屬于進展期,根治性手術(D2)是主要治療手段,術前臨床TNM分期準確性直接關系到治療方案的制定,以及手術可切除性和預后的評估[4]。術前消化道鋇餐、胃鏡及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胃癌的最有效方法,但無法準確評價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腫瘤浸潤深度及是否有遠處器官轉移,不能為術前進行臨床TNM分期提供循證醫(yī)學依據。而普通CT于胃癌術前分期診斷準確性存在較多爭議,檢出率僅為60%~65%[5]。
近年來,隨著CT技術的發(fā)展,64-MSCT因具有分辨率高、無創(chuàng)、掃描迅速等優(yōu)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對胃癌患者行64-MSCT動態(tài)增強掃描,能于較短時間完成門靜脈期、動脈期、平衡期掃描,可減少呼吸造成偽陰影,實現(xiàn)容積掃描,獲取較為豐富的數(shù)據信息,進而完成模型重建[6]。同時進行多平面重建能準確定位病灶部位,較為清楚反映病灶形態(tài)及胃壁浸潤的深度;還可對淋巴結的形態(tài)、大小、強化方式、密度進行深入觀察[7]。
收集近年來我院收治的200例胃癌患者術前64-MSCT增強掃描的資料,以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進行對照,結果顯示,64-MSCT增強掃描術前臨床TNM分期中,T、N、M的準確率分別為82.00%、73.00%和97.00%。M的準確率高于T和N分期,且一致性極好。充分表明術前64-MSCT增強掃描對胃癌患者臨床TMN分期的準確性。但需準確掌握掃描時機、強化高峰時間,細致分析病灶情況,以減少誤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