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念圖”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如何呢?文章作者以高一年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通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比較,研究了使用概念圖教學與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關系。單純從文章作者的實驗結果看,實驗班的平均分要比對照班的平均分高出4分左右,說明運用“概念圖”教學,確實對提高成績有幫助。
關鍵詞:“概念圖”教學;教學策略;設計思路
一、方法
1.設計思路
對照班的師生以傳統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教學,實驗班的師生在傳統常規(guī)的方法基礎上運用“概念圖”為策略進行教學。在單元教學結束后,運用測試的方式將兩個班級成績進行比較,來研究“概念圖”教學與生物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
2.樣本
高一年級,選擇兩個常規(guī)測試成績相差較低的班級進行實驗,將其中一個作為實驗班,另一個作為對照班,兩個班級人數分別為62人與61人。
3.實驗過程
實驗班師生在傳統常規(guī)的方法基礎上運用“概念圖”策略進行教與學。
(1)讓學生觀看教材中的“概念圖”,理解“概念圖”的價值與制作方法,讓學生初步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概念圖”。
(2)在第三章的每一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都讓學生找出新概念。
(3)引導學生理清“細胞的基本結構”中的概念關系,并運用“概念圖”輔助教學。
(4)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課理解課本的概念,自行構建起每一節(jié)課的“概念圖”。
(5)師生共同完善每一節(jié)的“概念圖”并分析(注意“概念圖”要具備的節(jié)點、連線和標注等關鍵點)。
按照以上步驟,完成了第三章的教學任務,也整理完善了第三章總的“概念圖”和第三章每一節(jié)的“概念圖”,“概念圖”如下。
“細胞的基本結構”一章教學完以后,又進行了簡單的復習,然后進行測評,整個實驗過程中,我們都盡量地排除人為因素的干擾(即控制無關變量),如出題、評卷都由不參與實驗的教師來做,避免實驗人員的主觀干擾。
我們的實驗的預期設想是:實驗班的測試成績要優(yōu)于對照班。
二、結果
(1)成績測試結果:在傳統常規(guī)教學方法上,運用“概念圖”教學策略具有顯著的教學效果 ,實驗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
從上述兩次測試結果的一致性,可以看出,在傳統常規(guī)的方法基礎上運用“概念圖”策略進行教與學的班級,學生學習效果明顯優(yōu)于只以傳統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教與學的班級。
(2)結果分析:在傳統方法教學基礎上運用“概念圖”策略會收到較為明顯的效果。高中生物教學運用“概念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狀態(tài)也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傳統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主要將知識概念通過灌輸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學生未能經過自主分析與思考,因此難以對知識進行系統整合,無法理解各個概念之間的深層次的關系,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知識整合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發(fā)展。通過“概念圖”教學策略,學生對生物知識邏輯關系的敏感度也會得到提升,可通過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概念圖”的構建,而隨著知識逐漸積累,“概念圖”的內容也會愈發(fā)豐富,不僅可以提高新舊知識學習的連貫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識。尤其是在測試前的復習階段,學生可通過“概念圖”提高復習效率,進而形成完善的“細胞的基本結構”“概念圖”,學生在解決各類高中生物學科中的難題的時候,都能靈活自如地在一個整體的知識網絡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為高中生在生物學科上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概念圖”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構建生物知識網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它更加重視知識概念之間的關系。繪制“概念圖”對學生的概念分析、整理歸納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運用“概念圖”教學策略前,教師需要做好“概念圖”的繪制示范,讓學生掌握“概念圖”的繪制技巧與方法,增強學生對“概念圖”的認知,明確“概念圖”的繪制要求。生物概念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在運用“觀念圖”教學時需幫助學生走出誤區(qū),避免概念闡述混淆現象而影響“概念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呂 媛.概念圖在生物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2012(4).
[2]李 明.高中生構建物理概念圖的調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3]李 方.“概念圖策略”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朱厚鋮,男,廣西梧州人,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