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旭東 (江蘇省海門中學 226100)
圓錐曲線問題在高考中一直是學生較難逾越的一道坎,而近幾年對于橢圓中的斜率問題的考查顯得尤為突出,對于那些不熟悉套路的學生而言,一個個斜率可謂“群魔亂舞”,讓人吃盡苦頭. 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體會對與斜率有關的問題稍做整理,拋磚引玉,懇請同行指正.
斜率探究之1一步到位
圖1 圖2
點評 若讓A,B兩點向中間無限靠攏,則借助極限知識可知(1)與(2)兩者可融為一體.
圖3
點評λ,e,k這三個關鍵元素在解題中相得益彰、和諧共處,而“知二求一”就是常規(guī)考查的方向.
斜率探究之2二龍戲珠
圖4 圖5
圖6 圖7
點評 (4)—(7)這四個結論,形變神不變,讀者可細細體會其中關聯(lián).
圖8 圖9
略證(1)若kMN不存在,顯然滿足.
(2)若直線MN斜率存在,不妨設為k,
圖10
點評 (8)與(9)充分體現(xiàn)了特殊與一般的關系.(10)又很好地傳承了(9),這為指導我們的命題起著積極的作用.
圖11 圖12
點評 (11)與(12)不僅可以通過逆向設問來構造題目,甚至還可用來幫助我們確定準線的位置.
斜率探究之3三國演義
圖13 圖14
點評 (13)與(14)涉及橢圓中兩類特殊的三角形,(13)體現(xiàn)了設而不求思想與韋達定理的精彩演繹,(14)隱藏了焦點三角形中頂點P處的內角平分線與P處切線垂直的特征.
圖15 圖16
點評 (15)與(16)的相關結論時常隱于各省市的模擬試題中,用等差數(shù)列作為載體來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兩題運算難度較大,學生會有一定的畏難情緒,但作為教師如何設置臺階把學生引入門,使其站在一定的高度,一覽眾山小,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筆者僅以橢圓為例,歸納了橢圓中與斜率有關的部分有趣、優(yōu)美的性質,同樣在雙曲線與拋物線中也有類似的性質,在此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