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日暖
古詩詞,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內涵極其豐富。我們炎黃子孫,應當繼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撐起精神的大廈。通過對古詩詞的教學,學生更能體會中國古代詩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之情,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從而促進人格的完善。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呢?我結合自身的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鼓勵學生多誦讀、多積累
充分利用古詩詞朗朗上口、押韻、對仗等特點,以及小學生記憶力的優(yōu)勢,鼓勵他們利用晨讀,課外時間誦讀、積累。輪流領讀,相互評價,共同進步。教師利用閱讀指導課時間采用形式多樣的考察辦法,評選出古詩詞誦讀、積累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課布置朗誦詩詞的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回家誦讀給家長欣賞,并錄下視頻。為詩歌朗讀打下基礎。
二、插上想象翅膀,激發(fā)詩詞興趣
小學生最富有想象力也最具有好奇心。課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它們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走進課文。把單調的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如教學白居易的《暮江吟》時,可引導學生改寫、換詞,在改寫的過程中,賞美景,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對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運用信息技術,營造美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動手畫畫,激發(fā)興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詞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在教學中教師將抽象凝練的語言化為栩栩如生的畫面,教學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王維《畫》教學時,引導學生把握詩意之后, 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或用筆畫下來,深入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山行》《如夢令》等都可以運用繪畫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形象更真切地了解文意,獲得和作者同樣的美的體驗。
(2)吟唱激趣。古詩詞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韻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詩詞中的“情”化為可作用于聽覺的音律,有利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把古詩詞讀唱出來,更是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感染了學生,感染了在場所有聽課的教師。
四、品味詩文魅力
經典詩文用詞準確、凝煉,詩句的精深充分表現了漢語言的美。因此,指導學生在理解品味詩文,讓學生在品詩的過程中體會古詩詞的魅力,激發(fā)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我經常組織學生收聽詩文誦讀及賞析講座,觀看配畫、配樂詩誦錄像。學生從動人的畫面上,從悅耳的樂聲中,想象、體會、感受詩文的藝術魅力。學生在欣賞中對經典詩文的描繪進行再造想象,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詩文的意蘊,從而增進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另外,我還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自行查閱資料,通過詢問、調查、收集、閱讀等手段,來理解、感悟古詩詞的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蘊含的哲理等。為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自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我在班上開展一些激勵性活動,如“詩詞背誦大賽”、“詩詞欣賞交流會”等。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性都很高,不僅獲得了不少知識,還能夠“旁征博引”,表達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