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爭艷 楊曉雯
摘 要 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要內容從側重傳統(tǒng)故事向傳統(tǒng)故事與發(fā)展故事并重轉變,講好中國故事的基本方式從課堂講授、文化體驗到多方位實踐轉變?;谝陨限D變,高校要做好“傳授、感知、講述能力、傳播實踐”四個全面的工作,引導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關鍵詞 留學生 中國故事 四個全面
中圖分類號:G648.9?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15
The Transformation and Strategy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to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HU Zhengyan, YANG Xiaowe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main content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has changed from focusing on traditional stories to focusing on both traditional stories and development stories. The basic way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has changed from classroom teaching, cultural experience to multi-faceted practice. Based on the above chang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eaching, perception, tell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practice", and guide foreign students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Keywords foreign students; Chinese stories; The Four-Pronged Strategy
據(jù)教育部網(wǎng)站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92185 名外國留學生在全國31個?。▍^(qū)、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學習,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長比例為0.62%;其中云南留學生人數(shù)為19311人,在全國省市中排名第9;在云南學習的大部分留學生為學歷生,占來華留學生人數(shù)的80%以上,碩士和博士留學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來華留學生在對外闡釋中國精神、宣揚中國價值觀、傳播中國聲音方面具有特殊的優(yōu)勢,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特殊小縱隊。高校要積極培育和引導好這支小縱隊,探索向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有效途徑,以推動文化傳播、促進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轉變
1.1 講好中國故事內容定位的轉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故事講述的內容,要從主要講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的故事向講述中華兒女如何追求“中國夢”、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故事轉變。這不是說不要講述中國的革命故事、歷史故事,而是在講述中國傳統(tǒng)故事的基礎上,加大對當代中國發(fā)展故事的介紹,側重分析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念對社會主義新時代取得的發(fā)展成就和形成的發(fā)展理念的影響。
對中國傳統(tǒng)故事的講述,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的解釋,要注意對故事內涵的分析以及價值觀念的闡釋,引發(fā)留學生對中國人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思考,理解中國發(fā)展壯大的文化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淵源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國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在講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時要注意理清各方面的聯(lián)系,由淺入深地進行介紹,比如介紹云南少數(shù)民族建筑和飲食特點時,可以分析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氣候對建筑和飲食的影響;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時,注意闡釋這種思想是如何影響人們的處事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引導留學生思考中國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和現(xiàn)代中國發(fā)展理念之間的關系,如“天人合一”與綠色文化的關系,“以和為貴”與和平發(fā)展觀的關系。
現(xiàn)代中國發(fā)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無不是佩服中國的發(fā)展速度、仰慕中國的發(fā)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向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時,要介紹中國人民現(xiàn)在的生活和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體現(xiàn)在“中國夢”、“一帶一路”倡議、和平發(fā)展道路等方面。留學生來自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對中國的發(fā)展模式存在不解甚至誤會,高校應采用“以柔克剛”“循序漸進”的方法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進行合理闡釋,對留學生的想法進行適當引導,注意尊重其文化背景和社會制度,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簡單灌輸或粗暴強加。只有真正認可中國、理解中國,留學生才能成為中國故事的優(yōu)秀講述者。
1.2 講好中國故事方式界定的轉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的新時代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新時代。作為留學生培養(yǎng)的主要陣地,和向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要場所,高校要不斷深化改革、轉變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探索講好中國故事的“五位一體”教育模式以及“四個全面”培養(yǎng)策略,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和文化體驗向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以及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體驗轉變。
高校向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首先可以通過課堂直接講述,比如通過漢語課讓留學生學習漢語,了解漢字在中國文化中的作用;通過文化理論課使留學生掌握中國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進一步理解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念。還可以通過文化體驗課使學生親身體驗課本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深對中國的理解,比如開設剪紙、書法、繪畫等文化體驗課程,組織學生到云南石林景區(qū)參觀等。
除了課堂和文化體驗等直接講述中國故事的方式以外,還可以通過中國學生、教師和留學生的日常相處間接向他們展示中國人的價值觀念。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對留學生的教學和日常管理中,比如任課教師上課的精神風貌、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輔導員處理學生問題的方式、行政人員對學生的態(tài)度,以及中國學生和留學生相處時表現(xiàn)出來的處事方式和對待友誼的態(tài)度等。這些方面更直觀的向留學生展示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像“一諾千金”“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知行合一”等。高校的教師、學生是留學生接觸最多的中國人,和老師學生相處過程中感受到的價值觀最容易形成留學生對中國的認識,影響他們對學校和中國的感情。
2新時代應對講好中國故事轉變的策略
2.1 全面?zhèn)魇谥袊适聝群?/p>
對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不僅要教授中國傳統(tǒng)故事,也要講述當代中國的發(fā)展故事,不僅要講解中國的文化知識,也要介紹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知識,不僅要解釋基本概念,也要闡釋價值觀念。
中國故事包含的范圍較廣,內容較豐富,目前云南高校對中國故事的講述只介紹了傳統(tǒng)文化故事是什么,沒有分析其蘊含的價值理念,只描述了中國人的行為習慣,沒有分析傳統(tǒng)文化故事中體現(xiàn)的價值觀念是如何對中國人的行為習慣產(chǎn)生影響的。新時代闡釋中國故事的內涵必將作為云南高校的工作重點,分析中國故事不同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解釋基本現(xiàn)象下蘊藏的價值觀念,解析中國的發(fā)展模式和發(fā)展道路背后的理論依據(jù)是云南高校教師工作的主要方向。因此云南高校教師要轉變思想認識、改善工作方法,首先認識到來華留學生是中國故事對外傳播的實踐主體,重視對來華留學生的中國故事講述,將他們作為中國文化傳播的主要力量之一進行培養(yǎng);其次要調整中國故事的內容要素,注重對中國思想、中國價值、中國理念、中國實踐等多方面內容的介紹;再次要把握好中國故事與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運用跨文化傳播理論,平等公正的進行文化交流,而不是單純的“文化灌輸”或“價值輸出”。
2.2 全面擴寬感知中國途徑
留學生在學習了中國故事“是什么”以及“為什么”之后,還需要通過實踐體驗來領會其內涵。除了開設基本的文化體驗課,引導留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增加與中國人和社會的接觸機會,創(chuàng)造留學生近距離接觸中國的條件也至關重要,這需要中國學生、教師、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參與,為拓寬感知途徑貢獻思路、給予支持并推動實踐。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教學,帶學生學習茶藝、穿戴民族服裝、參觀中國傳統(tǒng)建筑、體驗紫陶制作等;其次學校要提供政策、經(jīng)費和人員支持,定期組織留學生參加“感知中國”等實踐活動,如“建水紫陶藝術文化節(jié)”、“普者黑之行”“瑞馬比賽”等,幫助留學生更好的體驗當?shù)匚幕?、了解中國的體育競技;再次是和地方政府、居民社區(qū)、中小學、企業(yè)、媒體等建立聯(lián)系,通過雙方的共贏合作,幫助留學生體驗當?shù)匚幕兔耧L民俗、了解教育發(fā)展和企業(yè)運行,為當?shù)匚幕?jié)的組織、教學力量的充實、電視節(jié)目的錄制、外文人才的支持以及黨組織活動的開展增加異國風情。
云南高校要盡可能的搭建留學生和中國學生的交流平臺,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為留學生提供名額,邀請留學生參加迎新或畢業(yè)晚會、運動會、學生會、社團協(xié)會和文藝體育活動,鼓勵學院之間開展話劇表演等學生交流活動。相信通過這些活動,留學生會和中國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將這些親身經(jīng)歷轉變成講述中國故事的生動素材。還可以通過組織留學生到當?shù)卮迕窦依镞^春節(jié)、火把節(jié)、潑水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方式,讓學生真正體會節(jié)日的氣氛,理解節(jié)日對中國人的意義。“故事是情感的重要載體,每個學習者的獨特體驗即時一個故事。典型故事的挖掘不僅可以深化學習者的體驗,也是學習生成的重要組成部分?!?/p>
2.3 全面開展中國故事傳播實踐
其一,經(jīng)常舉行留學生書法比賽、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想法表達出來,傳播出去。云南高校雖然經(jīng)常舉行這一類比賽,但是參加者僅局限為國際學院的部分留學生,影響較小。因此要將比賽舉辦成校級活動、擴大比賽的參與面,鼓勵大部分留學生都來參加,也邀請中國學生參加,共同講述中國故事,共同學習、互相借鑒。其二,充分利用有效的傳播和現(xiàn)代技術手段,將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和書法作品進行展覽,或刊登在校報和當?shù)貓蠹埳?將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集結出版,既可以讓他們帶回國內,也可以作為寫作課和閱讀課的參考書目;把學生的演講比賽錄成視頻,將優(yōu)秀的視頻上傳到學校網(wǎng)站,或者和當?shù)仉娨暸_建立聯(lián)系,在電視上播放這些視頻。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錄制關于中國故事的視頻,在課堂上、學院內進行播放。這些方式不僅對學生本人是一種鼓勵,對其他留學生也是一種觸動,錄制的視頻也會在他們的親朋好友中傳看,促進中國故事的傳播。其三,充分發(fā)揮學生領袖的作用,選拔優(yōu)秀留學生作為本國的形象大使,讓其在國際文化節(jié)以及相關活動中向中外學生介紹本國的文化,同時講述“我與中國的故事”,發(fā)揮其在本國學生中的影響力,提升中國故事的宣傳力度。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歷史使命、角色定位、故事重點發(fā)生了轉變,要真正做到促民心相通,推“一帶一路”倡議、助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云南高校需建立“四個全面”中國故事講述模式,在全面?zhèn)魇谥袊适聝群?、全面拓寬感知中國途徑的基礎上,全面提高留學生的中國故事講述能力,全面開展留學生傳播中國故事的實踐,從認知、實感、能力、實踐方面改變留學生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提高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能力。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資助性項目(項目編號:2018JS882);
云南大學孔子學院建設與漢語國際推廣專項課題(項目編號:2018-YNUCI-Y005)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