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躍超,付鑫,王成全,鄧立菊,王妍敏
(大慶龍南醫(yī)院(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第五附屬醫(yī)院),黑龍江大慶 163453)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是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主要疾病。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患者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介入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三種。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目前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通過在冠狀動脈腔內放置支架,增大狹窄血管段的內徑,從而改善患者的心肌血供情況。 要想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除介入治療外,還應聯(lián)合運動康復,以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 我國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運動康復效果的研究相對較少, 基于此, 該研究選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于該院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100 例為對象,探究運動康復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于該院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100 例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50 例。 試驗組中,患者年齡在54~78 歲,平均年齡為(61.23±2.34)歲;其中男性33 例,女性17 例。 對照組中,患者年齡52~72 歲,平均年齡為(60.99±2.33)歲;其中男性35 例,女性15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治療:給予患者阿司匹林口服 (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37023121),75 mg/d。 同時指導患者正常飲食,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等。
試驗組患者采用運動康復干預: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可以下地活動后,對其進行病情評估,并對其進行理論講解1 次, 讓患者掌握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并能夠自我識別,明確心臟康復的重要性,掌握急救方法和措施等。 給予患者運動康復的光盤,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在監(jiān)護人陪同下指導患者進行一次中低強度的康復運動,以伸展活動為主,時間為25 min,并囑患者進行快步運動5 min,踏步運動10 min。 結合實際生活情況,幫助患者制定符合其家庭生活方式的運動康復方案,對患者進行指導,使患者掌握運動的自我記錄方式。 最后,在患者出院后的1 周給予患者電話督導。
兩組患者均連續(xù)干預1 個月。
(1)采用6 min 步行測試和特定活動狀態(tài)量表對患者的身體體能狀況進行評價。 (2)生理指標主要采用體重指數評價, 心理狀況則采用自評抑郁量表評價,抑郁狀態(tài)的評分指數在0.25~1.0,指數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高。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測評患者的自我效能, 量表共有10 項內容, 按照1~4 級進行評分。 采用運動自我效能量表評價患者的運動自我效能,共有18 個條目,最低分為0 分,最高為100 分,0表示患者完全沒有信心,100 分表示患者完全有信心,分數越高,患者的信心越高[2]。 (3)生活質量采用SF-36 生存質量量表評價,主要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6 min 步行距離及特定活動狀態(tài)量表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運動能力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運動能力情況比較(±s)
組別6 min 步行距離(m) 特定活動狀態(tài)量表(分)試驗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418.55±72.34 378.56±67.04 2.867 0.005 24.55±8.05 19.33±8.56 3.141 0.002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體重指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抑郁嚴重指數低于對照組,一般自我效能和運動自我效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各項指標情況比較(±s)
表2 各項指標情況比較(±s)
組別體重指數 抑郁嚴重指數(分)一般自我效能(分)運動自我效能(分)試驗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25.44±3.56 24.95±2.56 0.790 0.431 0.44±0.10 0.55±0.12 4.980 0.000 29.34±8.45 25.43±6.54 2.587 0.011 54.34±20.04 38.45±13.45 4.655 0.000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職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在一般情況下,患者的運動能力與其肌力和心血管功能存在聯(lián)系,而肌力則與患者的年齡和是否具有長期的運動習慣有關。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采用運動康復干預,能顯著提高其運動能力,增加患者冠脈血流量和毛細血管滲透能力, 增大其交換面積,增加冠狀動脈內徑,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側支血管的快速生長。
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常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抑郁。 運動康復可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速度,加強大腦的氧氣和養(yǎng)料供應,促進患者神經系統(tǒng)對身體各部分進行有效調節(jié),提高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使患者保持身心愉悅。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s),分]
組別試驗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生理機能70.45±16.74 64.45±17.55 2.513 0.014生理職能社會功能35.01±31.20 20.00±31.02 2.412 0.017 75.45±22.04 76.05±19.30 0.145 0.885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55.22±20.31 44.95±19.32 2.591 0.011 65.40±20.03 50.69±15.74 4.083 0.000
自我效能主要是指患者的心理行為,是其在實現特定目標時所具有的能力和信心。主要可分為一般自我效能和特定行為領域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患者的深層次個性特征, 其指標判斷不會受到患者年齡、收入、性別和教育等因素的影響。 運動康復通過設定具體的活動目標,增加了患者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其自我效能[4]。
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冠脈介入治療,在住院期間,患者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均會降低,而運動康復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但是,患者的生存質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單純給予運動康復運動,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不明顯,需要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入手,針對不同階段給予患者個性化的指導,從而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質量。 對大多數冠脈介入術后的低?;颊邅碚f, 采用運動康復的安全性較高,患者在運動過程中不會出現嚴重的室顫或猝死[6],可以在沒有醫(yī)護人員監(jiān)護的情況下進行自我管理的有氧運動。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6 min步行距離及特定活動狀態(tài)量表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抑郁嚴重指數低于對照組,一般自我效能、運動自我效能、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職能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運動康復訓練能夠改善患者的身體體能狀況,緩解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采用運動康復的效果顯著,可促進患者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