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芹
(淇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鶴壁 456750)
腦出血是由非外傷性血管破裂而引發(fā)的出血性疾病,死亡率高達30%~40%,預后較差[1]。隨著年齡的增加,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增多,成為腦出血高發(fā)群體[2-3]。目前臨床中以顱內降壓、體液控制、維持電解質平衡等手段為主要干預方式,但效果不佳。七葉皂甙鈉具有較強抗?jié)B作用,可清除自由基,托拉塞米屬于新型高效髓袢利尿劑,利于腦水腫癥狀減輕。因此,本研究使用七葉皂甙鈉聯(lián)合托拉塞米治療腦出血,并開展相關對比研究旨在探析此治療方式對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及炎癥因子水平變化情況,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90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31例,女14例;年齡52~73歲,平均年齡(61.16±6.28)歲;合并癥:高血壓13例,高血脂11例,血管瘤9例,常年吸煙者12例;顱腦CT檢查顯示血腫量16~58 ml,平均(28.66±10.07)ml。對照組男32例,女13例;年齡53~71歲,平均年齡(60.08±6.04)歲;合并癥:高血壓14例,高血脂10例,血管瘤8例,常年吸煙者13例;顱腦CT檢查顯示血腫量16~58 ml,平均(28.66±10.07)ml。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合并癥及顱腦CT檢查血腫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納入標準:診斷標準參照2015年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發(fā)表的《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4]的相關標準,并經過腦脊液、血常規(guī)、心電圖及影像學等檢查后確診;未患有惡性腫瘤;對本研究中使用藥物均無過敏史,且順利通過治療前試敏實驗;患者及家屬在了解本研究詳情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因外傷導致腦出血的患者;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完成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后,進行顱內降壓、體液控制、維持電解質平衡并給予腦保護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七葉皂甙鈉聯(lián)合托拉塞米治療,方法:取5 mg~10 mg七葉皂甙鈉稀釋于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心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用藥7~10 d為1個療程??诜欣啄z囊10 mg/次,1次/d,病情嚴重者可遵醫(yī)囑增加劑量至20 mg/次。兩組患者均治療30 d。
1.3 觀察指標(1)血液流變學:治療前及治療30 d后患者空腹狀態(tài)時采取外周靜脈血,分離得出血漿后使用KES-900系列血流變檢測儀測定血漿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WHV)、紅細胞壓積(PCV)及紅細胞聚集指數(PAdT)。(2)炎癥因子水平: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 C 反應蛋白(CRP)。(3)不良反應: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3.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1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組別 n PV(%) WHV(map/s) PCV(%) PAdT(%)對照組 治療前 45 2.24±0.16 6.34±0.14 52.50±4.29 81.91±7.37治療30 d后 1.84±0.13 5.70±0.15 46.12±3.91 37.46±7.02觀察組 治療前 45 2.27±0.15 6.36±0.17 52.55±4.50 82.08±6.59治療30 d后 1.77±0.14 5.61±0.19 43.78±4.04 34.38±5.29
表2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2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組別 n TNF-α(ng/L) IL-2(ng/mL) IL-6(ng/L) CRP(mg/L)對照組 治療前 45 90.49±8.08 8.99±1.15 106.97±8.44 22.29±3.30治療30 d后 39.96±7.71 9.60±1.31 48.40±6.99 12.11±2.91觀察組 治療前 90.67±8.10 9.07±1.09 109.26±8.56 22.34±3.22治療30 d后 45 35.94±5.33 10.26±1.55 45.17±6.83 10.69±2.87
2.2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作為常見且危重的神經外科疾病之一,腦出血易造成腦水腫及缺血性休克,病情遷延還會引發(fā)細胞毒性水腫、細胞間隙滲透壓紊亂、血腦屏障損傷等并發(fā)癥,能夠引起多種炎癥,同時改變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患者生命具有較大威脅[5]。
目前臨床常用治療方法包括顱內降壓、體液控制、維持電解質平衡及給予腦保護等,能夠暫時穩(wěn)定患者生命體征并控制病情,但療效不佳,患者炎癥反應及血液流變存在較多問題,不利于其健康恢復。因此,本研究使用七葉皂甙鈉聯(lián)合托拉塞米治療腦出血患者,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IL-2高于對照組,TNF-α、IL-6、CRP、PV、WHV、PCV及PAdT水平均低于觀察組,且無不良反應發(fā)生。說明七葉皂甙鈉聯(lián)合托拉塞米用于治療腦出血,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與炎癥因子水平,且用藥安全性高,對其健康恢復具有促進作用。七葉皂甙鈉既是神經系統(tǒng)藥物,也屬于腦血管擴張類藥物,主要通過提升機體ACTH血漿濃度,促進PGF2α分泌,達到清除自由基作用,實現抗?jié)B出、抗炎作用,而TNF-α、IL-6、CRP是具有重要抑制作用的細胞因子,其中IL-2、IL-6在免疫應答及抗病毒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IL-2為具有多向性作用的細胞因子。而腦出血病因包括血管炎、特異性動脈炎、真菌性動脈炎等,因此測定患者IL-2、IL-6等相關炎癥因子水平變化能夠觀察治療效果,對病情發(fā)展預測及臨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IL-2、IL-6水平升高意味著機體炎癥反應劇烈,經七葉皂甙鈉治療后IL-2、IL-6水平均大幅降低說明其抗炎效果顯著。此外,七葉皂甙鈉能夠增加靜脈張力,對改善血液循環(huán)、血管壁保護具有積極影響[6-7]。托拉塞米屬于高效利尿劑,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通過抑制皮質部、髓質部對氯離子的重吸收而發(fā)揮利尿作用,藥代動力學發(fā)現本品利尿作用見效迅速、持續(xù)時間長,且作用強度與藥量呈線性相關[8]。本品通過利鈉、利尿作用減少循環(huán)血容量,同時使血管壁中的鈉離子水平降低從而擴張血管,改變血流動力學,發(fā)揮降壓作用。
綜上所述,使用七葉皂甙鈉聯(lián)合托拉塞米治療腦出血,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炎癥因子水平,用藥安全性較高,利于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