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主人·
溫嶺市新河中學
陳俊賢
《哲學與人生》
我曾在同學中做過一個小調查,很多人說一看到“哲學”兩個字,就覺得很深奧。這是為什么?我想,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接觸《易經(jīng)》、黑格爾的《小邏輯》這樣的“殿堂級”作品,自然會覺得枯燥乏味。因為看不懂,就產生了抵觸情緒,給了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我不適合讀哲學。
它屬于哲學入門級圖書,適合剛剛接觸哲學的我們閱讀。這本書從西方重要理念的傳承講到中國儒家與道家的觀點,從藝術、宗教、教育、文化等方面闡釋哲學與人生的密切關系,用許多生動的例子讓讀者輕松理解哲學,可謂深入淺出。
比如作者用蘇格拉底死前交代朋友幫他獻雞給醫(yī)神的傳說詮釋了蘇格拉底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用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與學生打官司的故事展現(xiàn)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哲學觀點。
曾經(jīng)有同學問我:“為什么每個星期第一天會特別累?”我回答:“因為石頭又回到山腳了啊。”
書的第七章提到了關于西西弗斯的故事。宙斯懲罰西西弗斯推石頭上山,每當石頭到達山頂時又會再次滾落下來,如此日復一日,永無止境。上學第一天就像重新從山腳推石頭上山一樣,直到放學那一天我們將石頭推到山頂后才能休息一下,走下山去。
這位同學又說:“那我們是多么的悲慘啊。”我答:“換一個角度思考,我們每天都有一個奮斗的目標,就像西西弗斯將石頭推上山頂?shù)哪繕艘粯?,這個目標使人充實,因此我們和西西弗斯都是快樂的?!闭鐣兴f:“如果你有一個人生目標,那么在你為了這個人生目標奮斗的時候,你就是快樂的。”
又如作者以“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為例,詮釋了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制約。由此我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許多男生試圖通過吃各種鈣片讓自己變得更高,女生則買來各種護膚品想要美白,這些實際上都是社會給男生、女生帶來的潛在制約——“一高遮百丑”“一白遮百丑”。由此,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人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束縛,而作為社會中的個體也同樣在影響著社會環(huán)境。
閱讀文學作品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作用很大。然而,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了更多的問題、更大的困難時,僅靠文學的力量往往無法解決。在文學止步的地方,哲學登場了。它帶領我們解讀世界,探尋真理。雖然我還不是很懂哲學,但還是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步入哲學的書山,登高騁目,沐浴理性的光輝。
讀個片段解解饞
《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希臘悲劇。在當時,希臘悲劇都是在露天的廣場上公開演出。當它演出時,所有觀眾的心中一定都在喊:“不要這樣!不可以這樣做!”但是卻一點用也沒有。因為對希臘人而言,沒有人可以改變命運的決定,所以觀眾在看完這樣一出戲劇后,心中會充滿莫名的憐憫與恐懼,然后在和別人相處時,能夠回到情感最原始的出發(fā)點。換句話說,希臘悲劇會讓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人類事實上是生命共同體,因此在面對共同的命運時,反而可以捐棄成見,重新互相關懷。
這是希臘悲劇很重要的一種社會教化作用。更重要的是,經(jīng)過希臘悲劇的洗禮,西方人開始養(yǎng)成了一個重要的觀念:無論任何事情,主觀上的希望是一回事,但客觀上會如何則是另一回事。換句話說,由于希臘悲劇的影響,西方人在心態(tài)上變得實事求是,而不會加入太多主觀的情緒及意愿,因為自然界的規(guī)則是客觀的,絕對不會因為人的需要而轉變。西方人從希臘時代開始慢慢陶冶的這種心態(tài),叫作科學心態(tài)(scientific mentality)。關于科學心態(tài)對西方文化的影響詳見第十四章。
我的書架上還有這些
《人生的意義》
作 者: [英]特里·伊格爾頓
譯 者: 朱新偉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當尼采哭泣》
編 著: [美]歐文·亞隆
譯 者: 侯維之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