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滿棠
【摘要】和美是學校德育發(fā)展的最理想境界。我校在形成“正氣至和,勵行尚美”的和美文化推進過程中,通過“和德美性、和習美智、和樂美雅、和形美體、和班美情”幾方面主題式系列化活動的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和美德育;主題式;序列化;活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當我們的學生在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為了讓孩子們有美好的理想和良好習慣,近年來,學校以和美文化為核心,堅持“學生為本,教師為本,教學為本”的辦學思路,秉承“以文化人,以班活?!钡牡掠ぷ骼砟睿嘤俺绲?、尚學、和美、共進”的校園精神,用和美文化感染和激激勵學生,引領學生健康和美成長,走出學校特色發(fā)展之路。
一、探源:基于課題延伸
為貫徹落實中山市教體局“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點”的德育工作要求。我校自2009年開始創(chuàng)建班級特色文化以來,各班特色文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課題“小學班級特色文化校本研究”于2011年獲省德育立項,2年后順利結(jié)題,研究成果獲省德育課題成果二等獎。課題結(jié)題后,我們思考:如何整合學校多樣的德育活動,讓學校德育活動有主線、成體系,我們開始構思一個詳細的德育序列表,希望對德育提出系統(tǒng)性的目標和要求。
為使本校德育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層次漸進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形成涵蓋全體師生、家長、學校及社區(qū)的德育體系,將德育教育任務分配到不同學段進行有序排列、有效實施,使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311”模式(311模式指的是“完善3項建設《物質(zhì)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活動文化建設》”“提升一種精神《班級精神》”“規(guī)范一種評價《班級文化建設績效評價》”)的基礎上,結(jié)合德育常規(guī)管理,探索“3+1”主題式序列化德育,即3個基本主題序列(學習尚美、行為德美、體藝健美),每一項對應各年級,相應提出最基本的框架內(nèi)容;1即班級雅美。這樣,賦予和美文化形象,看得見、摸得著、易于師生理解和踐行。
坦洲鎮(zhèn)十四村小學 “3+1” 主題式德育序列表
二、思索:遵循原則融合
“和”是指相安、協(xié)調(diào),保持矛盾對立面的和諧?!昂兔澜逃本褪前选昂椭C而美、美而和諧”的教育思想,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陶冶孩子的情感和心靈,造就全面自由和諧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的社會活動。我校在設置3個基本主題序列上,堅持了整體性原則、實踐性原則、階段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jié)合原則、體驗性原則等幾個原則,使得各主題各系列和諧而美。
三、營建:立足文化內(nèi)生
學校是師生生命成長的主陣地,學校特色文化的創(chuàng)生與營建過程就是學校的成長發(fā)展過程。文化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一種傳統(tǒng),就會引領學校實現(xiàn)良性發(fā)展。學校以“和美文化”為核心,構建雅美校園環(huán)境,以雅美班級、尚美學習、德美行為和健美體藝為抓手,著力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和美教育”文化。
1.尚美習,為孩子終生學習奠基
課堂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在這個序列表中,之所以把“學習習慣”列入德育范疇,我們認為,過去的德育工作往往把學生的“學習行為”納入“智”的范疇,其實學習行為更依賴于精神層面的引導。因此,“課前準備、認真聽講、主動預習、多思好問、科學記憶、高效作業(yè)、喜歡課外閱讀”等各種優(yōu)良的學習習慣,更應該作為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加以培養(yǎng)。再次,這6種學習習慣更是我校多年前提出的要求,以“大德育”的理念整合。
在每個主題學習習慣下,我們列出細化的具體的內(nèi)容,如,一年級的“課前準備”,由于一年級同學,第一次接受小學的課堂學習,沒有任何的學習習慣基礎,我們要求老師和一年級的同學以“課前準備”為主題的班會,提出了“上課鈴聲響起,學生快步走進教室, 注意安全,不奔跑”“到專用教室上課,應該及時集隊前往,在途中不能打鬧或隨意脫隊”等要求,老師們還編制了上口易記的歌謠。
當然,6種學習習慣不是獨立的,更不是獨年段的,而是一個整體,把6種學習習慣按序列按主題分年段進行,旨在每一個年級有一個側(cè)重項目,而其他主題也是在每個年級同步進行。
2.德美行,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
行為習慣根據(jù)不同的年段分別是“學會自理、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學會交友、自我控制、學會堅強”。
(1)內(nèi)容細化明確,家校攜手合作。在每個年級有具體的要求和目標,比如一年級的“學會自理”要求一年級學生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整理自己的抽屜”、學會“自己洗頭、修剪指早、洗澡”;學生“自己穿衣服、系鞋帶”等具體明確的要求,同時,還要求家長與學校配合做好各項德育工作,形成家校攜手的機制。
(2)多元有機整合,樹立課程意識。我們學校是市“誠信、友善”主題教育示范點,我們嘗試把“誠信、友善”主題融入“行為習慣”系列,我們編制了一套1-6年級《誠信》校本教材,每個年級16個主題,合共96個主題內(nèi)容,在“誠信”校本課程的實施中,我們將有意識地結(jié)合六個“行為習慣”進行授課與活動。
(3)合作制作視頻,拓寬育人方式。我們結(jié)合“行為習慣”主題活動,師生合作還制作了以“尊重他人”為主題的微視頻《對面的同學看過來》、以“學會交友”為主題的家校合作微視頻《誠信,我們在行動》,我們通過制作微視頻,讓同學們更多層面地參與主題活動,使同學們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升華,進一步提高主題活動的有效性。
(4)借助社會力量,提升德育效益。結(jié)合“自我控制、學會堅強”主題與法制教育,我們與中元律師事務所律師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在專業(yè)律師的指導下,“模擬法庭”活動使學生更知法、懂法、守法,同時在法律下學會自我控制、保護自己、學會堅強。這模式將是“3+1”主題式系列化德育擴大效果,爭取資源的又一途徑。
3.健美藝,為孩子修心養(yǎng)性奠基
體藝修身,結(jié)合學校體藝“2+1”及大課間活動,以年級為單位,分別開展“口風琴、豎笛、游戲、竹竿舞、橡皮筋、滾鐵圈、立定跳、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藝活動,設想讓每位十四村學子,六年后掌握幾項體藝技能。本主題活動主要是依靠體藝科組,利用大課間時間進行活動,采用“以師帶生、以生領生,師生共玩”的方式開展體藝修身活動,以藝育德 、以藝啟德、以藝怡情、以藝拓潛、以藝展美,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雅美班,為孩子個性發(fā)展奠基
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是我校的傳統(tǒng)項目。從2009年始,通過課題“小學班級特色文化校本研究”深入開展,形成了班級特色文化“311”模式,2014年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從外顯走向精實、由常模化走向個性化,形成“學校統(tǒng)籌,班級作主”的德育管理方式。通過“物質(zhì)美,環(huán)境以育人;制度美,規(guī)范以促人;活動美,體驗以化人;精神美,風尚感以人”四方面開展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活動,經(jīng)過全體教師大會,一致通過物質(zhì)美,環(huán)境以育人?!短怪捩?zhèn)十四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績效考核細則》和《坦洲鎮(zhèn)十四村小學副班主任工作考核細則》,并把這兩項評價納入教師績效,有了制度的保障,使該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
學校對“和美文化”的不懈探索與實踐,通過整合協(xié)調(diào)各種教育資源,營造舒心、愉悅、適宜的教育氛圍與環(huán)境,在師生的快樂學習與共同成長中,創(chuàng)造美、體驗美。品牌的營建需要歲月的淘洗和時光的積淀,學校在和美文化的指導下,將繼續(xù)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