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慧
摘 要: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yè)知識,還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大學公共英語課程,學生不僅可以感受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融,還可以加強學生的民族身份認同感,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可以在授課內(nèi)容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等。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定政治立場,傳承中國精神。
關鍵詞: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文化素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yè)學習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資源,在傳授專業(yè)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绷暯娇倳浽?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強調(diào):“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全過程,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p>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提出:“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zhì)量要求我們?yōu)楦咝4髮W生提供優(yōu)質(zhì)外語教育?!贝髮W英語是全國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高校之所以大力開設大學英語課程,既是滿足新時代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需求,也為學生成為更優(yōu)秀的時代人才提供保障。一方面,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對外經(jīng)貿(mào)、文化交流、旅游業(yè)蓬勃繁榮,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國必將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對人才的外語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的英語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洪流中,學生畢業(yè)后無論從事哪種職業(yè),都越來越多地需要使用外語。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英語水平較高、聽說讀寫譯等能力越強的學生,無疑更受青睞。此外,對于想出國深造、工作的學生而言,英語更是打開出國之門的金鑰匙。任何一種語言都承載著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凝聚著深厚的民族心理,蘊含著民族智慧,所以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對語言背后文化性的挖掘,加強對國外社會文化風俗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眼光、跨文化交際能力,在交流學習中取長補短,中西合璧,銳意創(chuàng)新。更重要的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以人為本,弘揚人的價值,注重全人培養(yǎng),即人的綜合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高校公共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科目,具有授課學時長、跨度范圍廣、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形式靈活等特點,且承載著立德樹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重要職能。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將高校英語公共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一體,從而實現(xiàn)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及“三全”育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二、大學公共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思想通過語言進行傳播,包含顯性和隱性兩種途徑。語言歸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而英語所體現(xiàn)的是西方人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學習者難免會潛移默化受到相應文化信仰體系帶來的影響。大學生正處于“三觀”樹立階段,思想意識較為開放活躍,倘若自身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及堅定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一些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如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就會趁虛而人,導致部分意志力不堅定的大學生盲目接受,甚至出現(xiàn)崇洋媚外的現(xiàn)象。因此,當代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須保持清醒客觀的頭腦,增強去偽存真的能力,求同存異,有選擇性地吸收,對西方優(yōu)秀文化成果批判性借鑒,同時不被西方價值信念所述惑。
但是,目前的高校教育大多把思想政治教育當作個別學院或部門的工作,未能與各個學科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更有一些專業(yè)課老師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與自己關系不大,只是思政教師的職責。很顯然,這種觀點是非常狹隘的,與我國當下所倡導的全員育人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的。高校各學科教育工作者應利用好大學生這一階段的身心特點,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因此公共英語教師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
三、大學公共英語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一)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誰掌握青年,誰就掌握未來?!睂η嗄暌淮M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任何一個具有國家意識的主權(quán)國家都十分重視的工作,是培養(yǎng)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每個人,只有有了強大的國家做后盾,才能真正有尊嚴的存在于這個世界,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一次次的證明了這一真理。教師應當將對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滲透于語言和文化的教學整體過程中。西方的語言、文字都刻上了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印記,因此在教授英語時,就要有意向?qū)W生們?nèi)谌霅蹏髁x教育。在大學公共英語課上,要向?qū)W生們介紹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要引導學生堅持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深厚穩(wěn)固的民族自信,讓學生們知道愛國、敬業(yè)、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種傳統(tǒng)美德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要求,也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振興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反映了熱愛祖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本質(zhì)。
(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與傳承是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傳承下去。大學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階段,應當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并將其融入大學英語的課程中。教師作為文化傳承過程中的橋梁,首先應當加緊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培育,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應用合理的教學辦法,幫助學生掌握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達到教書且育人的終極目的。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追求。社會關系的基石就是道德,只有傳承傳統(tǒng)美德,積極吸取文化精髓與思想內(nèi)涵,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中西文化因素對比
《課標(征求意見稿)》指出:“文化影響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語言的存在,增加了文化的多樣性,使得不同文化得以繼承、傳播和發(fā)展。學生學習英語必然接觸到英美等國家的文化,觀察和探究英語和母語之間在語言和文化上的聯(lián)系與差異,進行語言對比和文化比較?!备咝S⒄Z教師在授課內(nèi)容上會遇到文化差異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從文化差異的角度加強對內(nèi)容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真正做到取文化之精華,去文化之糟粕。從多元文化的角度讓學生了解的更全面,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思維意識。
四、高校公共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jié)合的途徑探究
在高校公共英語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校實現(xiàn)“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重要途徑。針對目前大學英語課程及思政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現(xiàn)提出如下將二者相結(jié)合的措施。
(一)提升高校英語教師本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加強英語教師的育人能力
教育之本是教師。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中強調(diào):“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痹诟咝S⒄Z教學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提升教育者即高校英語教師的育人能力,這是基礎也是根本。我國外語教育事業(yè)奠基者王季愚曾提出這樣的看法:“世界觀、人生觀是方向盤要像重視外話專業(yè)教學一樣重視思想品德教育?!钡壳皝砜?,我國高校英語總體政治素養(yǎng)較薄弱,大多數(shù)教師僅致力于自己的專業(yè)教學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缺乏系統(tǒng)的學習和研究,不能夠有意識地將國家的教育方針理念與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此外,高校英語教師由于長期受西方文化熏,接觸西方文化知識的機會較多,比較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因此,全方位提高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加強英語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抓住英語課堂這一主要陣地,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英語課程標準》(2011)明確指出編寫大學英語教材要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努力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中。目前,高校公共英語學習的主要載體依然是教材,教材是實現(xiàn)教學的重要文本,在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教材在給學生提供閱讀資源、提升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同時,也向?qū)W生展現(xiàn)了各國的風俗人情、文化等。學生閱讀英語文章就可以從中了解那些各具風情的異域歷史、文化、政治,提升人文素養(yǎng)。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所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中選入了很多西方國家人文、地理、科技及生活軼事,介紹西方文化內(nèi)涵的課文,但遺憾的是對于本土優(yōu)秀文化的介紹少之又少,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潛心挖掘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之處,將語言技能的訓練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
2.通過中西方的文化對比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
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比中西方文化,有意識地展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共性與特性,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灌輸給學生辨別是非的觀念,增強學生判斷鑒別能力,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特別是在目前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用行為彰顯中國元素,闡釋中國特色,傳播中國聲音的形勢下,學生的愛國熱情不只是用口號和宣誓等形式表現(xiàn),而是要植入學生的靈魂,通過語言文字和文化的對比,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對自己博大精深的祖國文化的熱愛。
(三)通過改變教學模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
教學模式要改變長期以來以語言為中心的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多樣化方式,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組織和引導學生關心國際形勢、時事熱點。關注英語新聞報道,結(jié)合課堂學習,對現(xiàn)實問題和社會熱點進行討論。教師要一方面積極鼓勵學生收集有關西方政治、文化、社會方面的資料,深入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的利與弊,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關注我國近期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現(xiàn)代化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例如,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建設、等資訊。在豐富學生信息容量、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新聞事件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映射進行比較辨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于英語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增強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德育過程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學中,融入學生的頭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得以彰顯。長期堅持有助于學生將德育思想轉(zhuǎn)化為實際的道德行為,從而實現(xiàn)德行并進。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高校公共英語教學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不應該像思政教學那樣直接,應該以更藝術(shù)、更委婉的方式穿插在英語教學過程之中。此外,可以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增強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獲得用語言去表達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對不同專題的探討和分析,增加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加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提高學生對我國文化的自信。例如,教師可以將西方的感恩節(jié)與我國的中秋節(jié)相比較,讓學生了解中四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不同起源及歷史典故,引導學生不要盲目追崇西方節(jié)日。再如,在表演中融入社會熱門話題,讓學生能夠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思考,加深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的理解,在活動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五、結(jié)語
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程的實施情況并不樂觀,學科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較差,學生的接受程度也不甚理想,致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沒有達到預期培養(yǎng)目標。作為高校公共教師,更應提高認識,轉(zhuǎn)變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系統(tǒng)工程”來做,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積極努力地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使英語教學融知識性、專業(yè)性、思想性為一體,做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引航人,引導大學生走出思想困境、擺脫道德疑惑,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EB/OL].(2016-12-09)[2019-11-09].http://www.81.cn/gnxw/2016-12/09/content_7399775.htm.
[2]丁贊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17(4).
[3]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EB/OL].(2017-02-05)[2018-04-23].https://wenku.baidu.com/view/69680453d1f34693dbef3e7a.html.
[4]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龐士讓.當代愛國主義與愛國主義教育[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1995(5).
[6]張愛文.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途徑探索[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18).
[7]李憲.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