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哲學研究》第二部與規(guī)范性論題

        2020-04-17 14:50:24李國山
        社會科學 2020年4期
        關鍵詞:實用主義

        摘 要: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第二部中對規(guī)范性論題做了許多探討,涉及認知規(guī)范性、審美規(guī)范性、實踐規(guī)范性、意義規(guī)范性等。維特根斯坦不僅強調任一語言游戲都是由多個要素構成的復雜統(tǒng)一體,而且引導我們注意各種規(guī)范在其中起到的聯(lián)結作用。此外,維特根斯坦還極力凸顯時間要素在語言實踐中的規(guī)范作用。無論是在認知活動中還是在審美活動中,每一種新的面相知覺的獲得都是在時間之流中實現(xiàn)的。如此,各種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便呈現(xiàn)為在時空內延展的巨大網絡系統(tǒng)。這些探討構成了維特根斯坦晚年關于規(guī)范性問題的相當完整而成熟的理論觀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新的哲學探究路向。

        關鍵詞:面相知覺;內在關系;實用主義;意義規(guī)范性

        中圖分類號:B56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5833(2020)04-0117-08

        作者簡介:李國山,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 (天津 300071)

        從規(guī)范性視角解讀維特根斯坦哲學,學術界已取得豐碩的成果。不過,這些成果多集中于《邏輯哲學論》關于邏輯必然性的論述、《關于數(shù)學基礎的評論》和《哲學研究》第一部①等著作關于遵守規(guī)則的探討以及《論確定性》關于確定性命題的規(guī)范作用的評論上,卻很少論及《哲學研究》第二部關于這一論題的討論。我覺得,這或許同學術界一直以來對這份文獻的忽視有關:自從2009年最新版本的《哲學研究》終于將原來的第二部分降格為“心理學哲學——一個未完成稿”之后,這種忽視有了愈演愈烈之勢。我們發(fā)現(xiàn),在浩如煙海的維特根斯坦研究文獻中至今未見任何一部專門注釋或研究它的專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目前,學術界比較關注的是《哲學研究》第二部第十一節(jié)開頭部分關于面相知覺的探討,但這一節(jié)的后半部分和另外十三節(jié)內容卻少有人問津。本文嘗試挖掘其中關于規(guī)范性論題的多方面、多層次的探討,并就這些探討對于全面一貫地理解維特根斯坦哲學的重要性做出評論。

        2002年,著名學者José Medina出版了富有影響的著作The Unity of Wittgensteins Pilosophy——Necessity, Intelligibility, and Normativity 。該書系統(tǒng)梳理了維特根斯坦前后期關于規(guī)范性的論述,并以此為線索探討其思想的連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如下是他得出的幾個結論:

        第一,在作為一種強規(guī)范性的“必然性”這個論題上,維特根斯坦的態(tài)度是一貫的,盡管他前后期否認其超級規(guī)范作用的依據有所不同:“維特根斯坦哲學的連續(xù)性的一個關鍵之點是,他試圖闡明一種關于必然性的緊縮解釋,這種解釋破除了將必然性設想為事實的形而上學觀點。就像在《邏輯哲學論》中一樣,維特根斯坦在其后期觀點中也攻擊這樣一種觀念:存在著使某些陳述(如邏輯和數(shù)學定律)成為必然的超級事實。不過,維特根斯坦此時認為,緊縮必然性概念的正當途徑不再是對我們的陳述的邏輯結構進行分析,而是對我們實踐的規(guī)范結構進行闡釋?!盝osé Medina,The Unity of Wittgensteins Pilosophy——Necessity, Intelligibility, and Normativit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2, p.15.

        第二,后期維特根斯坦把規(guī)范性看作內在于人們的語言實踐的:“在維特根斯坦看來,一項實踐的規(guī)范性標準只適用于那些在其中得到訓練的人。這是關于規(guī)范性的內在主義觀點,它賦予內部人士以優(yōu)先權:為知曉何為遵守一條規(guī)則,我們必須采取實踐者的觀點,亦即接受過遵守這條規(guī)則的訓練的那些人的觀點。”José Medina,The Unity of Wittgensteins Pilosophy——Necessity, Intelligibility, and Normativit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2,.p.168.

        第三,維特根斯坦極力反對非語境主義的規(guī)范性觀點:“依我看,維特根斯坦對日常語言的訴求傳達了一種關于語言用法的語境主義觀點;即是說,它要求一個正確性在其中得以展現(xiàn)的規(guī)范語境,這一語境只能由日常語言的實際實踐來提供。維特根斯坦所批判的傳統(tǒng)哲學圖像背后的關鍵性的本質主義動作恰恰就是將語言非語境化。而當語言被抽離日常使用語境時,其規(guī)范性便顯得很神秘,而且只能訴諸形而上學幻象加以解釋?!盝osé Medina,The Unity of Wittgensteins Pilosophy——Necessity, Intelligibility, and Normativit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2, p.187.

        第四,維特根斯坦關于規(guī)范性的觀點并不表明他建構了任何正面的理論:“我關于維特根斯坦后期觀點的語境主義解讀同其哲學的反理論精神是完全吻合的。因為維特根斯坦對哲學理論化的猛烈攻擊是針對做哲學的某種特定方式的,亦即系統(tǒng)哲學及其本質主義和基礎主義假定,而我歸諸維特根斯坦的哲學圖像當然不是旨在以傳統(tǒng)方式解決哲學問題的某個哲學體系的一部分?!瓘恼Z境主義的觀點看,一項實踐所遵循的種種規(guī)范并沒有固定不變的、構成性的特征,而毋寧只有一種流動的、開放的性質,因此,它們總會面對批評,總是可以改變的。”José Medina,The Unity of Wittgensteins Pilosophy——Necessity, Intelligibility, and Normativit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2, p.193.

        José Medina的研究結論富有學術價值,但遺憾的是,他并沒有提及《哲學研究》第二部中關于規(guī)范性論題的探討。這導致:一方面,他關于維特根斯坦規(guī)范性思想的探究是不充分的;另一方面,他據此認為維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具有連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至少是倉促的。

        依據我對《哲學研究》第二部的閱讀,盡管維特根斯坦的這項研究沒有最終完成,而且他也沒來得及對所寫下的東西做最后的整理和編排 事實上,維特根斯坦對《哲學研究》第二部付出了極大心血:1946-1949的三年時間內,他集中研究心理學哲學問題,寫下大量筆記,包括兩大卷的《關于心理學哲學的評論》和《關于心理學哲學的最后著作》,而《哲學研究》第二部就是在這些研究和寫作的基礎上于1949年夏天以打字稿的形式精煉出來的,其內容與前兩份文獻有許多對應之處。這說明維特根斯坦已經對自己于《哲學研究》第一部完成之后的新探討做了初步整理,而且明確告訴他的遺囑執(zhí)行人把這部分內容同先前完成的部分一起出版。具體請參見[英]瑞·蒙克《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王宇光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493-554頁。,但我們仍可以清楚地看出:關于規(guī)范性論題的探討乃是貫穿其中的一根主線。這些探討進一步豐富了他的規(guī)范性思想,成為這一思想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概括而言,他在《哲學研究》第二部中關于認知規(guī)范性、審美規(guī)范性和實踐規(guī)范性等話題的探討不僅富于新意,而且已相當深入和具體。

        其實,將《哲學研究》第二部簡單地定名為“心理學哲學——一個未完成稿”,是值得商榷的。拿其中篇幅最大的第十一節(jié)為例:這一節(jié)共有252個碼段,篇幅上與其他小節(jié)完全不匹配(整個第二部分總共只有368個碼段)。該節(jié)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關于“面相知覺”的論述。這可以說是《哲學研究》第二部的核心內容之一。不過,仔細讀下來,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第十一節(jié)的內容實際可分為以下三個不同的板塊:碼段1-148為第一板塊,詳細探討“面相知覺”問題,屬于心理學哲學和認識論,涉及“看見”與“看作”、面相的閃現(xiàn)與持續(xù)出現(xiàn)、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看與想、內在圖畫與外在圖畫、原因與理由、因果問題與概念問題、經驗研究與語法考察、面相盲與樂盲、面相轉換、藝術行為的精微層次等;碼段149-193為第二板塊,接續(xù)并參照“面相知覺”論題,集中探討“經驗到語詞含義”的問題(亦可稱為意義的規(guī)范性問題),屬于語言哲學,涉及原初含義與次級含義、形象用法與原始用法、語詞與內心經驗、語境的時間要素、語詞的學習、說話時的伴隨動作、細微的審美差別等;而碼段194-252則為第三板塊,著重探討知道、懷疑、辯護、確定性等問題,屬于認識論,涉及經驗命題與先天判斷、物理研究與概念研究、內心狀態(tài)與外在標準、主觀確定性與客觀確定性、動機與原因、“知道”的各種用法、標準與行家判斷、生活形式、數(shù)學命題的學理與人為因素、顏色詞與顏色判斷等。

        第十一節(jié)的三大板塊是《哲學研究》第二部的重心。其余各節(jié)均可分別納入其中的第二或第三板塊:一、二、三、六、七諸節(jié)可納入第二板塊即語言哲學探討之中;而四、五、八、九、十、十三諸節(jié)可納入第三板塊即認識論探討當中。第十二節(jié)和第十四節(jié)是關于概念研究的方法論評述。

        由此可見,《哲學研究》第二部是維特根斯坦精心構制的作品,不僅包含豐富的內容而且體現(xiàn)了某種整體構思。甚至可以說:他撰寫這部分內容,主要目的就是把關于規(guī)范性的探討引向深入,而不僅是對一系列心理學概念做語法考察,因而視其為“心理學哲學未完成稿”顯然是不合適的。

        我們首先來看看他關于認知規(guī)范性的探討。這種探討也一如既往地是關于認識論概念的語法考察。如下這段評論可視作總的方法論表述:“我可以知道別人在想什么,但不可以知道我在想什么。說‘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是正當?shù)模f‘我知道我在想什么是錯誤的。(一大團哲學的云霧凝聚成一滴語法。)”[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頁。這里強調的是“知道”一詞的使用應該遵循的規(guī)范,是同《哲學研究》第一部中的“遵守規(guī)則”論題和“私人語言論證”相連續(xù)的。

        第十一節(jié)第一板塊關于面相知覺的探究就是要澄清“看”“看作”“知覺經驗”“印象”“觀念”等感覺論概念的使用規(guī)范,是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展開的認知規(guī)范性探討。第十一節(jié)的開篇便這樣寫道:“‘看這個詞的兩種用法。其一:‘你在那兒看見什么啦?——‘我看見的是這個(接著是描述、描繪、復制)。其二:‘我在這兩張臉上看到了某種相似之處——聽我說這話的人滿可以像我自己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著這兩張臉呢。重要之點:看的這兩種‘對象在范疇上的區(qū)別?!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9頁。隨后又寫道:“‘這可不是看!——‘可這就是看!——雙方在概念上一定都可以講出道理?!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6頁。同樣的概念在得到不同的使用時,所遵守的規(guī)范是不同的,而每一種合乎規(guī)范的使用都是可理解的。在對這些概念的用法進行探討時,維特根斯坦竭盡所能地設想各種不同的使用情境,不厭其煩地考察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以便盡量真切、盡量全面地呈現(xiàn)它們的使用規(guī)范,以實現(xiàn)對它們的用法及意義的綜觀。

        比如,在對關于“兔鴨圖”的知覺進行探討時,他就考慮到知覺者、知覺對象以及背景等方面的因素會對面相知覺產生影響。首先,知覺者是不是熟悉兔子和鴨子這兩種動物;其次,盡管直接的知覺對象就是這幅兔鴨圖,但真實的兔子和鴨子以及知覺者關于這兩種動物的記憶都可能會出現(xiàn)在知覺過程中,并對知覺結果產生影響;再次,知覺活動中出現(xiàn)的任何背景性的東西以及它們同知覺者和知覺對象的位置關系都會在知覺過程中發(fā)揮某種作用。如此一來,對這幅圖的知覺在不同的情境中就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只看成鴨子;只看成兔子;一會兒看成鴨子一會兒看成兔子;既不看成鴨子也不看成兔子而只看見這樣一幅圖。但是,無論看見了什么,每次所得的知覺結果都是可理解的,也就是說,我們都可以對每一個受試者所知覺到的東西做出某種解釋。之所以可以做出這樣的解釋,是因為各種各樣的規(guī)范在其中發(fā)揮了作用,而這些規(guī)范是所有稱職的語言游戲參與者都掌握和明了的:一個人只把它看成鴨子,是因為他從來不知道兔子的模樣,或者,這幅圖被放置在許多鴨子圖中間;另一個人只把它看成兔子,是因為他從來不知道鴨子的模樣,或者,這幅圖被放置在許多兔子圖中間;一個人一會兒看成鴨子一會兒看成兔子,是因為他熟悉這兩種動物的模樣,而且沒有背景干擾;另一個人既不看成鴨子也不看成兔子而只看見這樣一幅圖,是因為他不熟悉這兩種動物,而且沒有任何背景中的東西對他進行引導。

        在《哲學研究》第二部中,維特根斯坦除了通過展現(xiàn)面相知覺的可理解性來強調規(guī)范的作用之外,還試圖從知覺者同知覺對象之間的互動關系著眼,進一步探究知覺活動中的規(guī)范性問題。在第十一節(jié)中,維特根斯坦連續(xù)寫下這樣幾段評論:

        88 我現(xiàn)在說“我們把這肖像當作人來看待”,——我們什么時候這樣看待?看待多久?我們只要看見它就始終這樣看待(不會看作別的什么)嗎?

        我可以說是的,那我就會是在規(guī)定看待這個概念了?!獑栴}在于是否另一個具有親緣的概念對我們也很重要,即這樣一種“看作”的概念——只有當我把這幅畫作為(它所表現(xiàn)的)對象來處置的時候才出現(xiàn)的“看作”的概念。

        89 我可以說,我看到一幅畫的時間里它并不始終對我具有生命。

        “她的畫像從墻上對我微笑?!睙o須乎每次我的眼光落在這畫像上它就對我微笑。

        90 兔鴨圖。我們自問:這只眼睛,這個點,怎么能朝一個方向瞥眼呢?——“瞧,它在瞥眼哪!”(這時我們自己也在“瞥眼”。)但我們并非只要看這幅畫就總這么說這么做。這個“瞧,它在瞥眼哪!”是什么呢?——是在表達某種感覺嗎?

        (我舉出這些例子絕不是力求完備。不是在對心理學概念進行分類。它們只是要使得讀者在遇到概念上的含混不清之時能夠想辦法幫助自己。) [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0-321頁。

        這幾段話引導我們更切近地觀察一個知覺活動。首先,我們被要求將直接知覺對象(一個圖畫-對象)同它所表現(xiàn)的、并不在場的實物對象(一個人、一只兔子)聯(lián)系起來。必須做這樣的聯(lián)系,我們才能進一步知覺到圖畫-對象做不出來、而只有實物對象才能做出來的動作,才能讓它們“活起來”,從而在行為上與它們實現(xiàn)互動。其次,這種互動并不一定在整個知覺過程中都一直發(fā)生,而是受知覺者的意愿控制的。再次,這種由我們建立起來的聯(lián)系會實質地影響到我們在這一情境中把一個圖畫-對象看作什么:我們看到的已不再是一個平面的、靜止不動的面相,而是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可與我們實現(xiàn)交流的鮮活生命體。最后,維特根斯坦告訴我們,如此仔細地看待知覺活動可幫助我們澄清概念混亂。

        我們禁不住會說,維特根斯坦這樣做是想喚起我們的想象力。那么,想象力應不應該在我們的知覺活動中發(fā)揮作用呢?或者說,想象力的介入會不會妨礙我們對事物的知覺呢?它的加入難道不會破壞認知客觀性嗎:本來就是一個圖畫-對象,我們怎么可以把它看成一個真實對象呢?

        維特根斯坦當然不會容許任意使用“看作”這個概念。他反復告誡我們,你不能有意義地說“我把擺在餐桌上的刀叉看作刀叉”“我把字母F看作F”等,因為這樣不符合通常的使用規(guī)范。他同樣不能接受違背常理的“想象”:“可能是這樣:我聽說有人在畫一幅畫,‘貝多芬創(chuàng)作第九交響樂;我很容易想象在這樣一幅畫上會看到什么。但若有人想表現(xiàn)歌德創(chuàng)作第九交響樂是什么樣子,他怎么個表現(xiàn)法?除了難堪和可笑的東西,我想象不出什么別的東西。”[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6頁。

        那么,當我們把一幅肖像看作一個真實的人時,我們是不是誤用了“看作”這個概念呢?當孩子們在游戲中把箱子看作房子時,他們是不是犯了錯誤呢?

        我們會傾向于說,在科學認知活動中,要盡量擺脫主觀意愿的干擾,以便如實地把握研究對象。也就是說,科學研究要提供可靠的觀察報告和嚴密的理論分析。維特根斯坦當然不會反對科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但他所做的是不同于科學研究的哲學工作:對概念進行語法考察。因此,他引導我們仔細探尋任一知覺活動所可能包含的種種因素以及它們各自發(fā)揮的作用,看來就是一種十分必要的工作,因為他堅信,我們越是仔細地考察我們的知覺活動,就越能看清其中包含的規(guī)范性,從而也就越能幫助我們擺脫概念混淆。

        事實上,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第二部中就是要引導我們把這種考察工作做得盡量徹底。在特定的場景中,我們有時甚至不得不考慮知覺者的各種主觀意志和情緒因素所起的作用。由于這些主觀因素無法被直接觀察到,維特根斯坦要求我們對知覺者的言語和行為進行觀察并做出解釋。他反復強調,我們務必要深入到“行為的精微層次”(第十一節(jié)69、81、99、185諸碼段),以做出精細的區(qū)分。因為我們要弄清楚任何一個知覺活動都是不容易的:“‘看這個概念造成一種混雜的印象。是的,是混雜?!蚁蛞黄吧慈?我的目光掃過,我看見各種清楚的和模糊的事情;這個印象挺清楚,那個印象卻十分含混。而我們看見的又可以顯得多么支離破碎??!”[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0頁。

        然而,盡管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景象既零碎又混亂,但我們畢竟有足夠的能力化繁為簡、理出頭緒來。我們業(yè)已掌握了一整套規(guī)范,它們可為我們帶來必要的幫助。簡言之,我們有資格參與到語言游戲中:“有些錯誤我不會犯。”[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7頁?!案拍钇葋?。(你不可忘記這一點)”[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8頁。有了這些基本的裝備,我們便可望在任一知覺活動中獲得清晰的面相知覺。

        不過,維特根斯坦明確提醒我們,不要將一個面相知覺簡單地看作某個知覺對象的單純性質,而必須將它放在整個知覺活動的大背景中加以看待:“視覺印象里的顏色和對象的顏色對應(這張吸墨紙在我看來是粉紅的,而它是粉紅的)——視覺印象里的形狀和對象的形狀相應(它在我看來是方的,而它是方的)——但我在面相閃現(xiàn)里知覺到的卻不是對象的一種性質,它是這個對象和其他對象的內在關系?!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1頁。這就是說,面相知覺不能用通常的知覺報告來表達,因為它涉及到更為復雜的因素,必須將它們盡量充分地考慮進去,才能準確把握它。這里說到的其他對象不僅包括各種實物對象,也包括知覺主體及其當下的感覺器官狀況、意志狀況、情感狀況,還包括背景中的各種情況。在維特根斯坦看來,每一面相知覺所把握到的必定是所有這些對象之間的內在關系。任一細微變化都可能導致整體面相的不同。

        那么,上述引文中說到的純粹知覺報告是否就是通常所說的經驗科學命題呢?事實上,這種純粹知覺報告是飽受質疑的。塞拉斯對“所予神話”的批判參見[美]塞拉斯《經驗主義與心靈哲學》,王瑋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為人所熟知,而麥克道威爾則堅決否認存在任何純粹接受性的感覺參見[美]麥克道威爾《心靈與世界》,韓林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他們二人均受到維特根斯坦的影響。那么,維特根斯坦到底是如何處理“看作”與“看見”的關系的呢?他是否承認有純粹的看見呢?在接下來的幾個段落里,維特根斯坦仔細探討了二者之間的關系。

        他讓我們設想一種對看的生理學解釋:“請你設想對這種經驗的一種生理學解釋。它可以是:觀察這圖形的時候,目光一再沿著一條特定的軌道掃視對象。這軌道相應于觀看之時眼珠擺動的某種特定方式。……好,就這樣解釋?!俏抑懒?,這是一種看?!悻F(xiàn)在為看引進了一種新標準,一種生理學標準。……心理學概念顧自徜徉,這種解釋夠不到它?!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1頁?!懊看挝叶紝嶋H上看到的不同抑或只是以不同方式解說我所看到的?我傾向于說前者。但為什么呢?——解說是一種想,一種處理;看是一種狀態(tài)?!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2頁。這里,維特根斯坦明確承認有一種可設想的生理學意義上的純粹的看的狀態(tài)。但他在接下來的一段中又明確地提醒我們:“千萬別設想你事先已經知道‘看的狀態(tài)在這里的含義是什么!請你從使用中學習含義。”[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2頁。

        我覺得,維特根斯坦的這個提醒十分重要。我們當然可以設想各種各樣關于感覺經驗的解釋:生理學的解釋、心理學的解釋、認識論的解釋等,但是,永遠不要忘了:所有這些解釋無一例外地都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其意義只能在具體語境中由其用法表達出來。而維特根斯坦的一貫主張是:任何語詞和語句都只能在遵守特定規(guī)則的語言實踐中才能獲得意義,一旦脫離語境談論它們都只能導致無意義的胡說。因此,“看作”和“看見”之間的區(qū)別只能是語法層面的,而不能僅僅在認識論層面加以探討。這也正是《哲學研究》第二部第十一節(jié)第二板塊關于“經驗到意義”的探討所要表明的立場:所有規(guī)范實際都可歸為語詞使用的規(guī)范,亦即意義的規(guī)范性。由此可知,任何一種試圖將這種探討拉回到語言學轉向之前的某位哲學家——無論是休謨、康德還是黑格爾——的視野的做法都是對維特根斯坦的告誡的漠視,從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無謂的爭吵。

        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第二部中關于規(guī)范性的進一步探討是在審美領域,而這種過渡又是那么地自然:“面相概念和意象概念具有親緣?;颍骸椰F(xiàn)在把這看作……的概念和‘我現(xiàn)在這樣想象具有親緣。把一段音樂聽成某個確定樂曲的變奏,其中不也包含幻想嗎?可這時我們知覺到某種東西?!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3頁?!翱吹矫嫦嘁约耙庀?,這些都服從于意愿??梢杂羞@樣的命令:‘意想一下這個!以及‘現(xiàn)在這樣來看這個圖形!但不能命令說:‘現(xiàn)在看到這片葉子是綠的!”[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3頁。實際上,維特根斯坦這里是通過考察概念的不同用法來探討科學理解與藝術欣賞的相似與不同:對它們的表達都離不開語言,離不開規(guī)范性,但這些表達之間又有巨大差異。

        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第一部和其他一些著述中都明確將理解音樂同理解語句相比照,強調二者的相似性和親緣關系:“理解一個語句比人們所設想的更接近于通常稱作理解一個音樂主題那樣的東西。強弱和速度為什么恰恰要沿著這個方向變動?人們也許說‘因為我知道這說的是什么。”[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頁。 我覺得,維特根斯坦這里指出的就是:所有音樂作品,無論是創(chuàng)作、演奏還是欣賞,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一如語言的使用必須遵循規(guī)范一樣。

        在《哲學研究》第二部中,他又更為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我在這里想起,人們在談到藝術作品時用到這樣的話:‘你必須這樣看,它意謂的是這個;‘你這樣看就看到錯在什么地方了;‘你必須把這幾個節(jié)拍作為引子來聽;‘你必須這樣來劃分音節(jié)(這里涉及的可以是聽,也可以是演奏)?!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5頁?!澳靡粋€概念來和一種畫法作比較:因為,我們的畫法難道就是任意的嗎?我們可以高興選哪種就選哪種嗎?(例如埃及人的畫法。)抑或這里關系到的只是可愛和丑陋?”[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0頁。藝術語言必須具有規(guī)范性。如下的評論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賈島和韓愈的“推敲”,想起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我怎么找到‘正確的語詞?我怎么在諸語詞之中進行選擇?頗有些時候我仿佛依照它們氣味的細微差別來比較它們:這一個太這個了,那一個太那個了,——這個正對?!椅幢孛看味荚u判、說明;經常我可能只說:‘反正這個還不合適。我不滿意,繼續(xù)搜尋。終于冒出一個詞:‘就是它!有時我能夠說出為什么。在這里,搜尋和發(fā)現(xiàn)看起來就是這樣?!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3頁。“說到某種細微的審美差別,我們有時有很多可說的——這一點很重要?!畛醯谋磉_當然可以是:‘這個詞合適,那個不合適——或諸如此類。但這些詞中的每一個都和其他詞句盤根錯節(jié)地聯(lián)系著,而這些聯(lián)系都是可以討論的。事情恰不隨著那個最初的判斷了結,因為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詞的場。”[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3頁。我們說,任何一件藝術品都需要精雕細琢,同時又不失規(guī)范性: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單強調藝術創(chuàng)作、表演和欣賞的規(guī)范性,或許并無多少新意。但維特根斯坦這里不僅繼續(xù)堅持認為藝術理解同語言理解之間有很強的親緣關系,而且將藝術經驗與知覺經驗,尤其是面相知覺掛起鉤來——這乃是他將規(guī)范性論題加以拓展和細化的具體舉動,極富創(chuàng)造性。更為重要的是,他這樣做是要消除藝術與科學之間由來已久的非此即彼的分離狀態(tài):哲學層面的語法考察讓我們得以做到這一點。當然,這種親緣關系也可以在人類的所有理智追求及實踐活動之間找到,還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類活動之間找到。我想,這就是維特根斯坦哲學的人類學視野吧。在第十一節(jié)209碼段中,維特根斯坦讓我們設想“猜思想”的游戲,并接著寫道:“我們有時也說某個人是透明的。但對這一觀察頗為重要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可能完全是個謎。我們來到一個具有完全陌異傳統(tǒng)的陌異國度所經驗到的就是這樣;即使我們掌握了這地方的語言仍是這樣。我們不懂那里的人。(不是因為不知道他們互相說些什么。我們在他們中間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0頁。 “須得接受下來的東西,給定的東西——可以說——是生活形式?!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4頁。“即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理解不了它?!盵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0頁。維特根斯坦這里強調的是人之為人的文化共通性,盡管彼此所遵循的具體規(guī)范千差萬別。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總是可以找到相互融通的途徑,只要他們已經徹底脫離了純粹的動物性。

        事實上,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第二部中也結合認知規(guī)范性和審美規(guī)范性對實踐規(guī)范性做了許多探討:“你說‘我現(xiàn)在把這看作……你是在告訴我什么?你告訴我這個會有什么后果?我能拿你的話做什么?”[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頁。“那我什么時候會把它稱作純粹的知道而不是看到?——大致是當一個人像對待一張圖紙那樣對待一幅畫,像讀藍圖那樣閱讀它。(行為的精微層次。——這為什么重要呢?有重要的后果。)”[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9頁。“我能說一幅畫必須是什么樣子才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嗎?不能。例如有些繪畫方法不以這種直接的方式告訴我任何東西,對別人卻不然。我相信習俗和教育在這里又一席之地。”[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頁?!拔页姓J我剛才是如此這般想的,這種承認之為真的標準不是真實描述某種活動的標準。真實承認的重要之處不在于有把握地真實報道出任何一個活動。這一承認之為真就是由真誠的特殊標準來擔保的,而它的重要性則毋寧在于可以從某種承認得出的特殊后果?!?[奧]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陳嘉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9頁。

        這些評論表達出的是這樣的看法:盡管我們的認知活動和審美活動都各自按特定的規(guī)范而展開,但它們同時還受到另外一個層次上的實踐規(guī)范的約束:這些活動須給我們帶來益處——獲取知識或得到審美享受。這里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實用主義傾向??梢哉f,維特根斯坦這里將真善美融為一體了:我們的任何一項活動、任何一個語言游戲都同時遵循這些規(guī)范,盡管會各有側重。

        這樣一來,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第二部中便將人類的語言實踐活動立體化、動態(tài)化了。他不僅強調任一語言游戲都是由多個要素構成的復雜統(tǒng)一體,而且引導我們注意各種規(guī)范在其中起到的聯(lián)結作用。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仔細地去觀察和描述,看清各種要素彼此關聯(lián)的內在關系。此外,維特根斯坦還極力凸顯時間要素在我們的語言實踐中的規(guī)范作用。無論是在認知活動中還是在審美活動中,每一種新的面相知覺的獲得都是在時間之流中實現(xiàn)的:它是瞬間的閃現(xiàn)還是持續(xù)一段時間?它如何從前一個面相轉變而來?又如何會轉變?yōu)榱硪粋€面相?如此一來,各種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便呈現(xiàn)為在時空內延展的巨大網絡系統(tǒng)。

        總之,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第二部告訴我們:規(guī)范無處不在。這和José Medina的研究結論并不沖突,卻增加了不少新的內涵。因此,本文所呈現(xiàn)的內容或可作為對他的研究的一個小小的補充。當然,從規(guī)范性入手探究維特根斯坦思想的統(tǒng)一性仍是一個開放的、充滿希望的研究視角。至于是否應該強調維特根斯坦哲學的非建構性,是否一定要堅持寂靜主義解讀方式,則完全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不少學者認為,完成了《哲學研究》第一部后的維特根斯坦再次扭轉了探究方向,不再極力堅持治療型哲學了。我則傾向于認為,要是“第三維特根斯坦”確有其人的話,那么《哲學研究》第二部幾乎可以說是其僅有的五年學術生涯(1946-1951年)的一部綱領性思想文獻。

        (責任編輯:輕 舟)

        Abstract: Wittgenstein wrote much about such normativity these as epistemic normativity, aesthetic normativity, practical normativity and semantic normativity, etc. in his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Ⅱ. All these comprised a rather complete and full-blown doctrine of the normativity problem, from which we can find a somewhat new kind of approach of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 his last years.

        Keywords: Aspect-perception ; Internal Relation ; Pragmatism ; Semantic Normativity

        猜你喜歡
        實用主義
        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機制研究
        實用主義電動車 體驗一汽豐田BZ4X&BZ3
        車主之友(2022年6期)2023-01-30 07:58:42
        現(xiàn)實與虛擬
        作為“方法論”的“實用主義準則”及其譜系學效應*
        外國哲學(2019年3期)2019-05-24 10:49:54
        實用主義的“古典”分野:在何種意義上?
        ——一個譜系學的考察與回應*①
        We Know Someone
        TRENCH COAT充滿貴族血統(tǒng)的紳士符號
        實用主義及其對當代中國青年的影響
        山西青年(2017年14期)2017-01-31 15:34:27
        論中國協(xié)商性司法的理論基礎
        商(2016年35期)2016-11-24 17:39:48
        淺析先秦儒家實用主義語言觀
        欧美色综合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国产两女互慰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日产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亚洲黄色电影| 日韩不卡无码三区| 免费国产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 加勒比日本东京热1区| 国产精品三级av一区二区| 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男人的天堂免费a级毛片无码|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乱片子| 黄页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乱淫h侵犯在线观看| 全黄性性激高免费视频| 国产内射性高湖| 中国人妻沙发上喷白将av|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亚洲亚洲| 国产成年女人毛片80s网站|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国内自拍情侣露脸高清在线| 天天摸夜夜摸摸到高潮| 久久人妻公开中文字幕| 国产无码十八禁|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日本福利视频免费久久久|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视频一区| 成人免费a级毛片| 国产黄三级三·级三级| 国产麻豆成人精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