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民族器樂寶庫具有龐大的樂器群體,在向世人展示中華國樂的博大精深的同時也彰顯中國民族器樂的獨有特色。由于音樂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學習樂器的青少年日益增多,揚琴作為民族樂器,其受眾程度卻遠遠低于西洋樂器。
【關(guān)鍵詞】揚琴;民族樂器;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0-0173-01
一、當下音樂教育中民族器樂(揚琴)教學的現(xiàn)狀
筆者通過閱讀有關(guān)民族器樂的文章發(fā)現(xiàn),從學校、教師及學生三個方面來看,首先學校對學習民族樂器(揚琴)的重視程度不夠強,尤其是在招生過程中將其視為冷門樂器。其次,師資力量的不足以及技能的匱乏。由于學習者較少,專業(yè)老師并不多。最后,學生自身對民族觀念認同的意識比較淺,對流行音樂、西洋樂器的關(guān)注程度和熱愛程度遠遠超過了民族音樂、樂器。
二、民族器樂——揚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民樂師資力量的不足
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樂教師占的比重不是很高,因為在招生中,學習古箏和二胡的學生居多,學習揚琴的學生并不多,錄取的人數(shù)也少,因而學校對于揚琴教師的崗位缺乏重視。
(二)教材中民族器樂內(nèi)容比例的缺失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囊括了一些民族器樂,比如揚琴。但由于大部分老師專業(yè)不對口,對于樂器的了解甚微,因此教師對民族器樂的內(nèi)容講授也過于簡單化,沒有鋪墊好。
(三)學生自身學習民族樂器(揚琴)的觀念淡化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如今孩子們的審美觀念產(chǎn)生了變化。作為21世紀的中小學生,他們對當下比較流行的西洋樂器感興趣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民族樂器,更不用說揚琴此類民樂。
(四)家庭、學校等環(huán)境的影響
從家庭方面來說,家長是最重要的主導因素,很多時候家長的一些思想觀念會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選擇。
從學校方面來說,學校不太推廣學習揚琴,首要原因是揚琴本身不方便攜帶,物件大;其次是學校在樂團方面的投資不完善,教學設(shè)備不足,購買揚琴也是需要一筆資金的。
三、針對揚琴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一)學校方面:多招募專業(yè)的民樂教師人才,首先壯大自己學校的民樂教師隊伍,民樂發(fā)展的力量才會越來越強,從而為學校民樂教育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二)學生方面: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器樂概念的認識;增強學生民族情感認同感;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鼓勵學生查找一些由民族器樂曲改編的流行音樂,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從而喜歡上民族器樂。
(三)家庭方面:盡可能地鼓勵孩子學習民族樂器,把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讓孩子自己選擇他們的喜好;多給孩子普及一些民族觀念的知識,讓孩子多了解民族器樂。
四、如何在中小學課堂中更好地實施揚琴教學
筆者在線下做了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民族樂器的學習中二胡和古箏的學習者居多,而揚琴的學習者并不多,且女性學習者占多數(shù),男性占少數(shù)。
調(diào)查對象認為揚琴是冷門樂器,興趣不高;其次是揚琴本身不方便攜帶的問題;再一個就是學校不重視的問題,師資力量不足。有部分家長認為西洋樂器很洋氣,對孩子以后出國、就業(yè)等都有幫助,其實不然,我們也可以用中國的民族器樂謀求更好的發(fā)展。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想到了以下具體實施策略:
第一,注重對揚琴的推廣與普及,立足于我們自身豐富的民族音樂土壤,在當下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民族樂器(揚琴)植根于中小學課堂。
第二,在學校方面,首先要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招收一些專業(yè)的揚琴老師。其次是教學設(shè)備要充足,購買一部分揚琴備用;再就是可以在學校成立民樂團,舉辦一些揚琴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加一些演出,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同時也能積累舞臺經(jīng)驗。
第三,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念,這都需要教育者引導學生與家長樹立正確的音樂學習、器樂教學方向,多給予他們贊許和肯定,讓孩子自己選擇他們的喜好;通過樂器學習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與個性特征。
第四,教師多鼓勵學生去學習揚琴這門樂器(也更多地鼓勵男生去學習),男生在演奏樂器時屬于力量型,比較有干勁,可以培養(yǎng)一批由男生組成的揚琴演奏小樂團,壯大我們的揚琴樂團。
揚琴的普及與推廣離不開音樂教師的教學,這就對音樂教師的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與更多的要求,當然也會使中小學增加一些負擔,但同時我們應當看到,揚琴教學進入課堂能夠給教學帶來更多樂趣。作為音樂教師也應當在教學中增添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積極探索教學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音樂素質(zhì),進而通過器樂教學實現(xiàn)音樂課程的教改之路。
參考文獻:
[1]張黎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研究-問題與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趙靜伊.民族器樂教學在小學民樂社團中的實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
[3]劉雅麗.民族器樂植根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6.
[4]許洪帥.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fā)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5]蔣薇.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和有效途徑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
[6]黎瑛.中學音樂教育中民族器樂的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李曉雯(1995.09-),性別:女,籍貫:山東省濰坊市,民族:漢,職稱:無,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