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華
【摘要】針對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難的問題,將“微寫作”的形式與信息化技術的有機結合進行作文教學初探。利用信息化技術媒介,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使作文教學更有成效。
【關鍵字】“微寫作” 信息技術 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 2020) 06-171-02
語文是中學學習階段主要學科之一,而語文教學中,讓當前眾多一線教師和學生最頭痛的就是作文。因為作文教學是教師基本功的試金石,首先教師自己要會寫作,然后才有可能教好作文。同時,作文對學生語文知識的運用和書面表達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是學生綜合能力的真實體現(xiàn),同時,在語文試卷中作文所占的比例也很高。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眾多一線教師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式,通過科學運用教學新方法及信息技術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期提升教學效果。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交流環(huán)境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其中最突出的兩個方面就是語言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交流技術的多樣化。人們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口頭或書面語言,而可以在各種各樣的終端設備上通過聲音、圖像、空間等符號模式以及不同的模式組合跨時空進行。”[1]而“微寫作”以其靈活自由易處理的優(yōu)點正與信息化時代的表達不謀而合?!拔懽鳌笔侵秆院喴赓W,文短意深,目標明確,結構完整的一種小型寫作?!拔懽鳌庇柧毧梢詭椭鷮W生在素材選擇、精煉語言方面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同時,由于“微寫作”相對于中考作文或是平時訓練的大作文而言要簡單,所以,學生練習起來也不會太排斥,進而改變學生怕寫作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真正讓學生寫作訓練落到實處,所以, “微寫作”訓練是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一種好方法。
一、利用微信朋友圈點贊平臺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激情
新課程標準指出: “作文要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練筆的積極性。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營造一個毫無顧忌、放膽作文的和諧氛圍,讓學生敢說真話,敢于表現(xiàn)個性。讓他們真切地體驗,自由地抒發(fā)?!倍⑿排笥讶φ媒o當下學生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班級同學與老師及家長朋友建立微信朋友圈,成為彼此的好友。學生可以每天在朋友圈記錄在家校發(fā)生的一些生活小事,或是單純地抒發(fā)自己的喜怒哀樂。在這里,沒有寫作字數(shù)及命題形式的壓力,學生自然不會將其看成是難以完成的事情。同時,利用朋友圈功能,可以根據寫作的內容對部分人群進行公開或是將其設置為隱藏,不僅保留了自己的隱私,同時也滿足部分同學喜歡被圍觀的心理。最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及同學們可以利用朋友圈相互交流,更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文章、觀點下面點贊,有了好友的關注、點贊及轉發(fā),學生們就有了更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成就感。
二、利用多媒體平臺為學生積累文學創(chuàng)作的素材
平時教學過程中,一說到作文創(chuàng)作,很多同學就如熱鍋上的螞蟻,到處尋找?guī)椭?亦或是開始手忙腳亂地翻查作文書,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其實在評閱作文過程中,眾多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不管什么年級,不管什么作文題,學生創(chuàng)作的素材總是那么幾樣——雨中送傘、公交車讓座、同學之間的小誤會等等千篇一律的素材,抄寫作文,套寫作文嚴重,很難找到一篇真正“我手寫我心”的感人之作。在信息技術大環(huán)境下,當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被激發(fā)后,優(yōu)秀的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在枯燥的兩點一線:學校與家庭這樣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平臺,不斷地拓展學生的視野,去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而多媒體的運用,通過視覺及聽覺和沖擊,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素材的理解,還能讓學生易于接受與此積累。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 ‘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寫作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全面觀察,獲取寫作材料?!盵2]比如在寫作初期,我們可能讓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人與事,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微寫作”。當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這些人的照片、視頻等,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對寫作對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后,再對寫作對象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不斷提高寫作能力。然后,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對同類型的名家作品及更細膩的一些場景跟學生進行分享,讓學生主動探求別人的寫作方法,進而形成自己的寫作知識。最后,可以在簡單的“微寫作”基礎上逐漸提高難度,將其落腳到完整作文及中考寫作中。因為有了之前的“微寫作訓練”,所以學生自然有話可寫,有素材可寫,也就不再害怕作文了。
三、信息技術下的多元評價提升寫作能力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 “目前中學語文課以講讀和校對試卷、作業(yè)為主。作文課成為閱讀或綜合性學習的附庸,作文批改的任務完全落在語文教師身上?!盵3]作為一線教師,很多語文教師都擔任班主任,教育教學任務繁重。很多時候,學生作文修改效率相對來講較低,也影響了學生寫作的次數(shù)。往往是學生寫了一次作文,學生要在幾周之后才能知曉教師對他的評價,這樣,學生早就忘記了當初寫這篇作文的構思及想表達的情感。很多時候,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是無動于衷的,所以學生作文提高的能力相對很弱,也打擊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同時,學生的作文缺乏交流,以致于老師發(fā)現(xiàn),不管寫幾次作文,不管你怎么在作文本上對其進行細致修改及建議,但在下次寫作文的時候,學生仍然我行我素,寫作能力提高很慢。
由于“微寫作”是一種言簡意賅,文短意深,目標明確,結構完整的一種小型寫作。學生創(chuàng)作形式自由靈活,可以是一時有感而發(fā)或是對事情有了單純的記述,學生就可利用信息化平臺提交發(fā)布,也就可以克服以上作文由教師評改的不足。利用朋友圈或是美篇,或是建立班級公眾號,學生“微作文”完成后,可以自己在朋友圈發(fā)表;也可以將班級優(yōu)秀的作品通過美篇的發(fā)送,分享給讓更多的人去閱讀;更可以通過班級公眾號發(fā)布,讓更多的老師、學生與家長都參與進來。由于“微作文”形式短小,網上閱讀時間快,老師、家長及學生都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對其進行點贊、留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看法。作品創(chuàng)作者也可以在后臺留言及時跟大家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老師、家長和班級成員都可以擔當起批閱教師的角色,對學生“微作文”給予多角度、多方位的評價。這樣,讓所有的學生在網上共同閱讀、討論、互相批改,真正達到交流與成長。最后,教師利用課前十分鐘或是課堂最后十分鐘對“微作文”及一些典型的評論進行簡短點評、總結與引導,讓學生在眾多評價中找準方向。這種信息技術平臺下的交流互動修改方式較以往變得更方便、更快捷,提高了作文修改反饋的效率,真正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和互動交流。同時,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下,因為更多人的評價與關注,滿足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認同感,也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自然也就提升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也就會樂于動筆,從中找到了寫作的快樂。
綜上所述, “微寫作”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甚至是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激情;同時信息技術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fā)揮潛能、展示才華、體驗成功的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平臺交互特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甚至是家長與學生之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和評價,讓資源利用最大化,也讓教師教學形式及學生學習更具有靈活性和選擇性,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地提高。
本文系廣東省江門市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利用微寫作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研究》(課題編號:JMEY1804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多元讀寫教學:信息化時代閱讀教學的新思路,李林慧《初中語文教與學》2017年第12期.
[2]巧借多媒體提高寫作能力——淺談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金浩玲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41e5 89d2fba15abe 318947a18e7f9386.html
[3]《微型寫作課程》實踐研究,沈建軍,上海教育出版社2104年7月第1版.
[4]《小微寫作范例與解析》邱道學主編,華文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5]微寫作,讓學生享受寫作的樂趣,陶文娟http://blog. sina.com.cn/s/blog_1807524980102xkp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