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翠蓮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城關中學 福建 南靖 363612)
1.1 環(huán)境因素。在我國,從60年代到80年代,夫妻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這種家庭結構對獨生子女的心理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首先,獨生子女與成年人接觸較多。由于城市住房建設的日益增多,家庭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使得獨生子女和成人的交往機會增加。獨生子女與成人交往的增加,既有利弊。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并且關注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輔導,并有一定的經驗傳授給孩子。因此,獨生子女具備良好的早期教育智力發(fā)育,興趣廣泛,理解能力強。然而,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獨生子女很少與同齡人接觸,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缺乏了解,無法發(fā)展良好的社會技能,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人格發(fā)展。競爭意識差,競爭能力差。其次,獨生子女經常被父母鎖在家里然后去上班。為了留住孩子,他們會盡可能地遵守孩子們的要求。讓孩子們在家里看電視和玩游戲。這對孩子們開闊視野、增加知識是有好處的。然而,也有許多負面因素影響兒童,如視力下降、交流減少、思想惰性、性暴力等侵蝕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
1.2 教育因素。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因犯罪被政府判處死刑。在被處決前,他提出最后一次見他母親。當母親含淚來到兒子面前,他說想要吃最后一口奶。因為他是這個女人的獨生女,她同意了她兒子的要求。當善良的母親把母乳塞進兒子嘴里時,兒子直接咬下媽媽的乳頭說:“是你害了我!”從昏迷中醒來的母親想起了兒子的遺言。正是因為她從小就嬌慣了兒子。她沒有家規(guī),也不講國家法律。她兒子不分黑白、善惡,行為放蕩。是慣子殺了他的兒子。她后悔已經太晚了!在中國,60、80年代出生的夫婦只有一個孩子。他們的父母稱之為“寶貝”,祖父母甚至把他們稱為“小皇帝”。盲目溺愛孩子,過度放縱,形成自尊。只要孩子們想要錢,不管讓他們買什么,只要孩子們高興。有些孩子對生活很挑剔。他們吃好的,穿上時髦高檔的衣服,穿新奇漂亮的衣服,玩電子游戲,在家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生活,在學校過“富家公子”和“、千金小姐”生活。它滿足了兒童的物質欲望,卻忽視了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入,而不重視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因此,一些獨生子女不思節(jié)儉、揮霍浪費,不珍惜勞動成果。他們養(yǎng)成貪圖享樂、占有欲強、自尊心強的不良行為,對他人、對集體、對國家缺乏責任感?,F代信息媒體的日益普及,進一步加劇了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可變性。生活環(huán)境相對封閉,但信息渠道不斷暢通,有利于開闊視野、增加知識,但許多負面因素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從長遠來看,兒童如何保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縱觀現實,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家庭教育不當和過度放縱是孩子誤入歧途的重要因素。有些孩子犯了偷竊的錯誤。在老師耐心的教育下,他們認識到了錯誤,承認了偷來的東西。然而,當家長來的時候,他們不但否認自己的失職,還罵老師,說自己的孩子沒有拿別人的東西來保護孩子的短處。結果,家長們踩壞了改正錯誤的“萌芽”。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孩子的未來。
2.1 充分發(fā)揮家長在獨生子女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教育就是用言行教育孩子,這在非智力因素上經常體現出來。比如感恩,尊重他人,基本規(guī)則等等。首先,重視家庭活動的開展。家長借助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情感互動活動、家庭溝通活動等,不斷增強孩子的獨立性、自立性、自信心,不斷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和思想交流。其次,要重視構建和諧家庭。父母應該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文明家庭環(huán)境。家長不僅要注重說教,更要注重個人教育和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讓孩子沐浴在和諧、文明健康的家庭氛圍中。培養(yǎng)孩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孩子平等、包容、創(chuàng)新、共生的現代意識,讓孩子明白,要想成才,首先要成人。第三,做好挫折教育。一方面,應給予適當的批評教育,特別是在兒童與他人的交往和社會實踐中。同時,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時間和地點。另一方面,應進行挫折教育。為了使獨生子女正確認識世界,更好地成長,我們應該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使他們積累經驗。
2.2 積極有效地促進獨生子女各方面素質全面發(fā)展。首先要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獨立性和自信心。勞動不僅是關系到孩子們生活幸福的基礎訓練,也是獨生子女學會自力更生、自信的根本途徑。讓孩子成長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社會價值,善于與人相處,學會自助,珍惜勞動成果,學會節(jié)儉。其次,我們應該訓練獨生子女處理朋友關系。讓他們與同齡人多接觸、多交流,互相學習優(yōu)點,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分享。第三,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獨立生活能力。父母應該學會理解和尊重他們的意見。父母不應該替代一切,而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四是要為獨生子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獨生子女做事時,要與他人比較,正確評價,樹立競爭意識。家長要正確評價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更不能小看孩子。父母應該為孩子創(chuàng)造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父母應該重視孩子做事的過程,而不是為結果討價還價。如果孩子做得不盡如人意,還要給予鼓勵和表揚,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總之,獨生子女是未來社會的主體,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希望。因此,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都更關心獨生子女的成長,為他們提供一個積極健康的成長平臺,都能在未來肩負起歷史賦予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