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摘要】 構建英語高效課堂是時代的需要,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我們不僅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還要確立全新的課堂教學的評價原則。不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和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 新課標 教學觀念 評價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 高效課堂 導學案教學
一、新課標英語教學理念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zhì)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則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闡述: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基本的語言動用能力,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了解文化差異,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程的教育觀念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zhì)教育;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使學生充分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它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突出學生主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式,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以培養(yǎng)學生“能做某事”為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由機械的、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橥ㄟ^自身體驗、參與、實踐、合作與交流,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三、英語教學現(xiàn)狀
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容樂觀,學生感覺學習很吃力,英語成績下降, 于是老師和家長想盡辦法給學生補課或加大作業(yè)量。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痛苦反感心理,逐漸失去英語的學習興趣,甚至部分學生完全喪失英語學習信心。筆者分析,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便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太少,課堂的收獲太小,而作業(yè)量太大,甚至經(jīng)常做很多重復性的練習以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面對這種現(xiàn)狀,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在有效的40分的課堂上充實快樂的學習,并減輕學生在課余時間做作業(yè)所耗費的精力是非常必要的。
四、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普遍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學活動方式。課程計劃的實施,教學過程的展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乃至師生關系的真正確立,應該說都依賴于課堂教學這一特定的時空來完成。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擴展能力和提高素質(zhì)的主渠道、主陣地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廣泛地認同和接受。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研究實質(zhì)上是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學的輕松快樂,又有效果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革新和完善。
(一)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推進高效課堂改革,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加強新課程理論的學習,轉變教育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要使教師轉變七種觀念,樹立七種意識:①由重傳授向重發(fā)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②由統(tǒng)一規(guī)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改變,樹立個性教育意識;③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④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樹立訓練意識;⑤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樹立反饋意識;⑥由居高臨下不和諧向平等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⑦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二)建章立制,積極反思,服務高效課堂
(1)認真總結,積極反思。要求學校根據(jù)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堅持天天有小結、周周有總結,并要求教師進行積極的反思,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
從學校教學管理上看,為教學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實施高效課堂,突出了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使為之服務的教研組集中備課、教研活動、德育活動、電教工作、后勤服務等都得到進一步加強,促使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2)建章立制,持續(xù)推進。要求學校立足長遠,注重加強構建高效課堂的系列管理制度建設,努力建立推進課堂模式改革的長效工作機制。
(三)要改變課堂教學的評價原則
建立高效課堂必須改變原有的課堂評價原則,我們作了如下改變:由評價教師的講解精彩度變?yōu)樵u價學生的參與度。按參與學生的百分比來確定;由評價課堂的學生活躍度變?yōu)樵u價每個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tài),學生是否學會學習;由評價教師的交流互動變?yōu)樵u價學生的交流展示為主;由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備性變?yōu)樵u價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由評價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明確轉變?yōu)樵u價學生對學習目標是否明確;由評價教師的板書設計為主轉變?yōu)樵u價學生的學生課堂上板書、筆記和作業(yè);由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轉變?yōu)殛P注學生課堂上的學習和互助行為,教師是否關注學生并及時糾正。
(四)創(chuàng)建新的教學模式
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陣地,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傳統(tǒng)教學中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新課程改革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求教師以人為本,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還要求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優(yōu)良的品質(zhì)和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另外,新課程改革從教師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關注、去研究每一位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個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jù),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