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為了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我國開始重視各種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策略研究,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利用閱讀教學來進行讀寫訓練,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本文簡單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并提出了應用的對策。以期通過閱讀和寫作教學的融合,提高學生在語文課程上的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對策
小學語文教育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科,而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學模式和理念進行創(chuàng)新的實踐是當下的基本要求,對國家進行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成了新的教育任務,也是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讀寫能力也受到了重點關注,如何利用閱讀教學,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培養(yǎng)其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成了當下小學語文教學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嚴重,有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上,還沒有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沒有為學生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而是一味地根據自己的進度和教學任務來完成教案的制作。這使得教師的教學目標并不明確,往往只是為了完成表面的內容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過于機械化。這個問題也會直接導致學生無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義。
(二)教學方式過于陳舊
雖然我國在不斷地推行素質教育的改革,但是應試教育的影響還是比較深刻,而且成績分數的評價方式使得教師在方式的選擇上,還是以應試教育的形式來進行閱讀教學。沒有重視學生自身的學習過程和知識理解能力,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沒有進行方式的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的模式比較枯燥、單一,寫作和閱讀教學往往被分為單獨的課程和體系來進行教學,學生不能認知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在學習中無法獲得學習的樂趣,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升,教學的效果也會大大降低。
(三)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和互動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過于強烈,學生過于被動,在接受知識時,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效果并不好。特別是在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容易站在對立面,缺乏真實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時遇到問題也不敢向教師請教,教師也無法真正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困難和想法,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合適的閱讀方法。這種問題也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二、 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模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更加重視對學生閱讀素養(yǎng)、情感以及對語言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而閱讀是一個積累素材和知識的過程,除了需要長期堅持,還需要將所獲得的知識、從閱讀中受到的啟發(fā)、思想的轉變等,變成自己的東西,應用到實際中,這就是寫作的目的。讀寫訓練實際上是一體的,不能分開的,必須通過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消化、整理,再進行不斷運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積累語言素材和情感體驗,利用朗讀、精讀、泛讀等多種閱讀方式,擴寬自己的見識,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才能在寫作時有情感可發(fā),有內容可表,通過寫作來增強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提升應用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所以,讀寫結合的模式實際上是為小學生展示了一種科學合理的語文學習的方法,能夠讓其更加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閱讀的積累來學習更多的語法知識,并逐漸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而且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豐富的閱讀內容可以引導其對語言、結構等進行模仿,逐漸變成屬于自己的知識和技巧。而且在讀寫結合的模式中,可以引導學生對語言的表達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拓寬學生的思維,幫助其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將閱讀所積累的知識通過書面或者口語表達出來,也能不斷展示其閱讀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另外,通過讀寫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式和技巧,引導其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搜集和積累素材的習慣,鼓勵其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從而逐漸消化素材,在寫作中合理運用,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三、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對策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確定合理的閱讀教學目標
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要摒棄傳統(tǒng)死板的模式,創(chuàng)建更加活躍的課堂,利用更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關注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實行因材施教,從整體上提升教學水平。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加強自身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保持對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學習,只有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上完美地結合,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確認明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引導學生逐漸展開有效閱讀,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或者影視短片,讓學生進入激烈戰(zhàn)爭的情景中,再引導學生對五位戰(zhàn)士在對敵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戰(zhàn)斗方案進行分析,讓學生在了解戰(zhàn)士智慧的偉大同時,思考是什么力量讓五位壯士一直堅持戰(zhàn)斗。還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分析當時戰(zhàn)士們的心情和感情,引導學生去感受戰(zhàn)士們的情感,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其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明白閱讀的目標,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當然,除了要組織學生閱讀課本教材的內容,還要豐富其課外閱讀內容和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分時間段給學生分配一些閱讀任務,比如一個月讀完《魯濱孫漂流記》或者《湯姆·索亞歷險記》,并做好摘抄和筆記,一個月之后,教師可以安排一節(jié)討論課,就這本小說的思想、語言、結構等進行探討,讓學生根據自己讀完所做的筆記、心得和體會來發(fā)表看法,或者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索和交流,讓學生互相搜集資料,再進行統(tǒng)一整理,完成一篇作文。這種合作探討的模式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讀后感分享出來,在得到他人認可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同時在聽取他人的想法時,也能獲得更多靈感和啟發(fā),從而得到思維的鍛煉,這對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二)利用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就當前小學生在寫作中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很多問題,比如寫作脫離實際,學生的作文胡編亂造、生搬硬套,沒有絲毫生活氣息,學生在寫作時,沒有充足的素材和真誠的感情,讓作文內容失去了其活力和生機等,長久下去,學生對寫作也會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就要不斷挖掘寫作的樂趣和價值,利用閱讀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其渴望通過作文來表達思想情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童年的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時,對作者提出的童年時的一些想法和發(fā)現(xiàn),例如晚上睡覺夢見自己飛、對懷胎九月的思考等,讓學生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講一講自己小時候父母或者大人是怎么回答的。然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將自己小時候一些奇妙的想法或者有趣的發(fā)現(xiàn)講出來,并讓學生整理成寫作的素材,在作文中表達出來。同時教師要認真評價學生的成果,對他們大膽的想法進行表揚和肯定,讓其從寫作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寫作興趣。教師還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模式來指導學生進行仿寫,對仿寫較好的小組進行集體表揚,提升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對于有問題的句子,也要委婉指出錯誤和問題,但是仍然要給予相應的鼓勵,不要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來掌握閱讀的技巧,從而有效地積累寫作的素材,從閱讀過程中,去獲得習作的樂趣,提升對習作的興趣。
(三)利用讀寫結合培養(yǎng)良好習慣,鍛煉續(xù)寫能力
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習慣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初步接觸系統(tǒng)的閱讀和寫作指導,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學習特點,掌握其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教授學生一些閱讀的技巧,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提升閱讀的質量。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標注、摘抄,加深思考和理解。當然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批注,比如一些好詞佳句的使用,修辭手法的使用,以及表達文章中心思想以及主人公情感的句子等,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記錄,可以寫下自己的感想,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學到的知識等,從而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續(xù)寫,開發(fā)他們的思維。要提升讀寫能力,除了要具備活躍的思維,還要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所以在閱讀教學時,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鼓勵其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大膽的想象。比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情景:假如那天晚上你恰好經過,遇到了小女孩,你會怎么做呢?然后鼓勵學生對后面的故事進行續(xù)寫,讓其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對提升閱讀教學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閱讀教學對其今后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是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習慣、思維、興趣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提升閱讀的積極性,從閱讀中獲得寫作的樂趣,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提升作文的質量,讓其可以自由抒發(fā)真實情感,提升語文素養(yǎng),不斷推動我國語文教學的深入改革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單莉.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45.
[2]劉福英.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J].中國科技投資,2017(4).
[3]王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34):32.
[4]章洪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的策略[J].科學咨詢,2018(33):77-78.
[5]陳進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法的整合實踐闡釋[J].課外語文,2018(15).
[6]牛向榮.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神州,2019(9):144.
作者簡介:
胡艷玲,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祁陽縣龍山街道龍山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