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玉
【摘 要】文本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文本閱讀對提高學生識文辨字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概括總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據(jù)實分析了激發(fā)小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文本閱讀興趣;策略
一、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培養(yǎng)方案不科學,不具備指導意義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對于文本閱讀教學不重視,致使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沒有針對性,再加上落后的教學思想,缺乏創(chuàng)新的教學觀念,語文教師只有通過應試考試才能了解教學效果和學生知識接受的情況,出現(xiàn)這種弊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學且完整的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的指導方案。
(二)內容單調,形式死板、缺乏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載體就是實踐教學,基于語文教師沒有科學有效的培養(yǎng)方案的因素,一旦在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各種問題,致使教師不能很好的處理,究其原因是教師缺乏正確的方法、內容單調,對文本閱讀教學的認識不全面,從而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教學形式,這種落后的教學思想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三)無法明確閱讀文本教學目標
部分教師由于對文本閱讀教學的片面認識,導致閱讀教學缺乏目的性,如:不知怎樣上好閱讀課、單純的讓學生讀書、學生不擅長閱讀等。這種現(xiàn)象致使教師只講形式、敷衍了事或干脆不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此外,新課標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按照一定的年齡段設計的,對于學生應該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師無法精準的把握,不是要求偏高,就是要求偏低,或者根本就沒有要求,導致學生對閱讀訓練沒有依據(jù)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一)重視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高漲的熱情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基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學生是否有興趣參與教學活動,因此,語文教師要依據(jù)教學內容,認真設計導入,進而調動學習氛圍的同時,使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例如:在進行《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教學活動時,教師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導入,教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恍┬屡笥?,(出示恐龍圖片)看完這些圖片后,你有什么感想?請你選擇一個合適的形容詞來概括,()的恐龍。”生:“可怕的、兇狠的、兇猛的……”其次,顯示文本課題,教師:“這個課題非常有趣,你有什么疑惑嗎?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讓我們帶著這些疑惑,閱讀課文,通過閱讀找到我們想知道的答案吧?!边@種導入,既有效的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質量;此外,教師還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加入故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一位教師這樣設計了導語:“一位著名的相聲演員在表演時,給大家出了一個腦筋急磚彎,周瑜的母親姓什么?諸葛亮的母親姓什么?觀眾們疑惑不解,從來沒聽說過呀,紛紛表示不知道,相聲演員隨即將答案公布了出來:周瑜的母親姓‘紀,諸葛亮的母親姓‘何。觀眾問:“為什么?。俊薄耙驗橹荑ぴ谂R死前哀嘆道“既生瑜,何生亮!”學生們哄堂大笑,教師繼續(xù)引導“這句話的意思跟相聲里面的意思完全不一樣,它是說:既然有了這個有勇有謀的周瑜,為什么還要有這個比他更強的諸葛亮呢?周瑜是孫權座下一員猛將,這是不爭的事實,他智勇雙全,為什么還忌憚諸葛亮呢?閱讀了這篇《草船借箭》,同學們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币虼?,教師在進行文本閱讀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樣化的導入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閱讀中。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營造輕松的閱讀課堂
據(jù)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避免出現(xiàn)學生不明就里閱讀的現(xiàn)象,語文教師要參考教學內容,以問題的設計為導向,以發(fā)展學生思維為過程,以激發(fā)閱讀興趣為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真切的體會到語文文本閱讀的價值。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先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隨后提出探究問題:“小蝌蚪是什么樣的?青蛙媽媽長什么樣?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旅程中,遇到了哪些動物?在成長過程中,形體上發(fā)生了幾次變化?”然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就以上問題展開討論,之后,各小組推薦代表將答案發(fā)表出來,其他同學可指出其中需要補充或出現(xiàn)差錯的地方;最后,各小組之間評比,選出既全面又準確的答案,給予該小組適當獎勵。在這樣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下,促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積極性,便于其理解并掌握學習的重難點。此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起著關鍵性作用,是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基石。
(三)加強對閱讀理論知識的認知,為文本閱讀提供保障作用
理論知識是實踐的基礎,只有根基穩(wěn)固,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教師所營造的閱讀氛圍中。閱讀的方法一般分為兩種方法即:“順讀法”和“倒讀法”,所謂順讀法,是指先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然后讀題目要求,最后在了解題目要求的基礎上,再讀文章找出答案;而倒讀法就是先弄明白題目的要求,然后閱讀文章,最后做題目。一般情況下,教師提倡學生用“倒讀法”,這種閱讀方法目的較為明確具有針對性,是要求學生以問題為導向而進行的閱讀,能夠準確找到文本中與題目要求相關的信息,避免浪費太多的時間。此外,教師還要注重“找原話”閱讀技巧的訓練,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材料時,對于文本中的關鍵字、詞、句子所在的段落做上標記或者圈起來,其目的在于便于學生理解題意,縮小解決問題的空間范圍;若題目中沒有明確要求用文本中的原話來作答,學生可將文中的原話換種說法,但力求大致意思不變。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文本時,要及時排除生詞、生字的障礙,遇到生字、詞要聯(lián)系上下文大膽地進行推測;而對于一些無關緊要、不影響全句理解的生字詞,大可直接略過,不必務求理解。因此,對于一些閱讀理論知識,教師要融入在實際閱讀中,從而為閱讀的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及閱讀習慣在小學文本閱讀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要以學生對閱讀理論知識的認知為基礎,重視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高漲的熱情的同時,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營造輕松的閱讀課堂,從而為文本閱讀的質量提供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星.文本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21(06):75-76.
[2]劉忠梅,劉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文本閱讀興趣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14):37-38.
[3]鄧麗榮.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1):18.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映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