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苗苗
摘要: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從黨和國家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深刻闡明了學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分析了思政課教師的關鍵性作用,就如何上好新時代思政課作出部署。這對新時代技工院校開展好思政課教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更多有理想、有擔當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遵循。
關鍵詞:新時代 技工院校 思政課 解決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技工院校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和保障,是守好學校這個重要意識形態(tài)前沿陣地的前提。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政治素質過硬的高技能人才。
一、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政課面臨的問題
1.技工院校學生對思政課缺乏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技工院校學生大多在之前的學習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理論課學習缺乏興趣,同時欠缺一定的自制力。而傳統(tǒng)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以理論講授為主,導致學生對于思政課學習興趣缺失,有時竟淪為教師自說自話。
2.技工院校重專業(yè)、輕理論的辦學理念
技工院校由于辦學理念及就業(yè)需求的引導,大部分側重于學生專業(yè)技能和實踐操作的培訓,而對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缺乏重視。此外,技工類院校招生壓力日漸增大。為了凸顯辦學優(yōu)勢,增強招生的競爭力,許多院校將宣傳重點放在學生參加專業(yè)技能競賽及實習實訓上,導致教師與學生的關注點集中在專業(yè)技能的學習上,忽視了理論課在技能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
近些年,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闡述思政課教師的重要性,各類院校己逐步轉變了對思政課的態(tài)度,但要完全轉變傳統(tǒng)的辦學觀念,仍有很長的路需要探索。
3.技工院校思政課教學方式單一
技工院校思政課教師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即教師講、學生聽,與當前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還有一定的差距。教師處于豐宰者的地位,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乏味地講給學生聽,而學生則是被動接受,缺乏師生的互動交流。雖然許多年輕教師已經開始重視多媒體在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但大多缺乏新意,內容也是對書本的照抄照搬,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二、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政課面臨的問題的原因
1.技工院校學生價值取向存在差異
現(xiàn)階段,技工院校學生大多是“00后”,處于青春期,是心理和個性都面臨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關鍵時期,再加上現(xiàn)在網絡發(fā)展迅速,信息快速傳播,使得現(xiàn)在的青少年追求個性,標新立異。同時,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思政課較為排斥,認為思政課就是講些沒有用的大道理,遠不及學習專業(yè)技能來得實際。有調查結果顯示,很多技工院校學生認為思政課只是副科,不需要認真聽講,還經常在課堂睡覺、聊天、玩手機,把思政課當成了放松休息的時間。
2.技工院校學生受家庭和社會的影響較大
目前在讀的技工院校學生大部分“三觀”尚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說原生態(tài)家庭、朋友圈子以及日常接觸的群體等。而經常打架或者曠課逃學的學生大多數來自于缺乏關愛或者矛盾頻發(fā)的家庭,長期不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導致部分學生性格存在缺陷,或者過于自卑孤僻,難以融入集體;或者蠻橫、狂躁,動輒用拳頭解決問題。
改革開放多年來,我國各領域的發(fā)展有目共睹,而物質生活的迅速發(fā)展也催生了一些社會問題,如部分學生受西方思想的影響,追求享樂的拜金主義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分不清善惡美丑,嚴重的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淵。
3.技工院校思政課考核標準不完善
技工院校的生源層次參差不齊,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如果教師完全按照課本照本宣科,脫離生活實際,學生對學習內容很難產生共鳴。而思政課的成效檢驗標準也是以考試為主,方式單一,以考促學、以考驗學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僅用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政治素質,以偏概全,無法全面真實地評價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三、解決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政課存在問題的措施
1.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抓好思政課建設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核心。人才的培養(yǎng),不僅要育才,更要育人。
《資治通鑒·周紀一》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碧拼追f達有云:“立德,謂創(chuàng)制垂法,博施濟眾,圣德立于上代,惠澤被于無窮?!绷⒌录礃涫ト酥拢瑒?chuàng)制他人可以效仿的規(guī)范。廣而施之,既可惠及社會,又可澤及未來。故“立德”不僅是關系到個人,還是關系到國家、關系到發(fā)展的話題。
“樹人”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將“樹人”與“樹木”相比較,突出“樹人”的長期性、任務的艱巨性。
立德樹人是育人與育才相統(tǒng)一的過程,也是思政課建設的根本任務。離開“立德”談“樹人”只能偏離方向,離開“樹人”談“立德”只能流于形式。作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牢記教育事業(yè)的初心與使命,成就一批又一批政治素質過硬的技能型人才。
2.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綜合素質
講思政課關鍵在教師,而作為技工院校的公共基礎課,思政課建設需要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優(yōu)秀教師隊伍。這也是新時代技工院校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關鍵。
(1)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奉獻社會的引路人。在青少年學生的眼中,教師“吐辭為經、舉足為法”,可能其不經意間的一句話語、一個動作神情,都會對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作用,因此倘若沒有高尚的師德,沒有發(fā)自內心地對學生的愛,再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再高超的教學技術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所以,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引路人,一定要具有高尚的師德師風,必須從內心深處認可并熱愛自己的工作,時刻牢記教師的初心和使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將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擴展到課堂之外,真正實現(xiàn)思政課的價值所在,引導學生將高尚品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拇髧そ场?/p>
(2)“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弊鳛樾聲r代的思政課教師,要想在信息化程度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仍能夠做到站上講臺而心中不怯,就必須放棄“啃老本”的想法,學生時代及工作過程中積累的存貨已經無法滿足當今身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學生的需求。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才能夠理直氣壯地上好思政課。要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大要求,在大是大非面前時刻保持政治清醒,在黨和人民偉大建設事業(yè)的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yǎng)分、豐富思想,以寬廣的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把一些理論知識講明白、講清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從而打造出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3.堅持“八個統(tǒng)一”,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八個統(tǒng)一”的具體要求,為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了明確方向。
技工院校的思政課教師有著得天獨厚的教學資源。根據“八個統(tǒng)一”的具體要求,結合技工院校的實際情況,思政課教師可以積極探索與本校專業(yè)相關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充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將理論課與專業(yè)課有機結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理論課變得生動起來。
隨著網絡資源的豐富,越來越多的“網紅思政課教師”走入大眾視野,比如“最有型的大學女教師”80后“網紅”教師陳果、能將別人看來枯燥無趣的黨課講得精彩生動、座無虛席的徐川老師等。他們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以新時代青年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各種形式,將思政課生動而有趣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同時延伸到了課外、校外,實現(xiàn)育人過程中的全覆蓋,打破了僅僅依靠成績去判斷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單一評價標準,十分值得學習和借鑒。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