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珍
摘? 要:生命,對每個人而言,只有一次。然而,我們頻頻發(fā)現(xiàn)學生自殘、自殺、殺人的新聞見于媒體。誰來為這些悲劇埋單?學生是一個生命個體,生命教育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從德育課中生命教育的現(xiàn)狀入手,分析了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德育課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職校生;德育課;生命教育;措施
中職學校的學生既是一個普通的群體,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和普高生一樣處在青春的成長關鍵期;然而他們卻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經受了作為“后進生”“問題學生”的指責和冷落,經歷了中考的淘汰,進入了長期不被人們看好的職校學習。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職校生,剛剛擺脫了“分數(shù)至上”的枷鎖,又陷入了“技術至上”的深淵。學生的知識技能增長了,生命意識卻日益淡薄、生命責任日趨缺失、生命關系越來越緊張、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產生了懷疑,導致傷害生命的行為時有發(fā)生。生命教育在我國中學、中職學校德育課中一直是非常欠缺的,中職學校德育課必須直面學生個體生命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對學生的個體生命給予切實的關注、理解和引導,實施生命化的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和至善幸福的達成。
1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1.1社會發(fā)展層面。當前,我國競爭越來越激烈,全球化浪潮、多元化文化、不同價值觀交融和沖突,實用理性和拜金主義盛行,使職校學生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進入職校后,我們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往往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忽視了學生的個性、情感、心靈,使他們的生活失去了重心,感覺生命沒有了意義。
1.2教育落實層面。教育的本質應該是讓受教育者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獲得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學生進入職校后,重視專業(yè)知識的教育,忽視了人文教育、精神教育和心理教育;重視職業(yè)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學生生命情感的激發(fā)、生命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和生命幸福的體驗。職校教育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增長了,情感卻越來越麻木,責任感也日益喪失。
1.3學生身心發(fā)展層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認同過程的時期,他們在初中時備受指責和冷落;進入職校后,我們的教育又對他們缺乏價值關懷。
2中職學生漠視生命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
中職校園內學生漠視生命、摧殘生命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應當引起廣大德育工作者、老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2.1無所事事,虛度光陰。有的學生厭學情緒嚴重,沉迷于游戲廳和網吧 ;有的學生生活不節(jié)制,暴飲暴食,傷肝傷胃;有的學生沾染吸煙、酗酒的不良習氣。
2.2動輒斗毆、傷人,校園暴力頻發(fā)。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目前中職學校中暴力事件明顯增多,具有傷害性、團伙性等特點,成為校園安全主要的隱患之一。
2.3行為不計后果,意外傷害增多。外出游玩時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發(fā)生車禍的;不遵守封閉管理規(guī)定爬墻、爬窗摔傷的等等。
2.4不懂得自我保護,過早偷嘗“禁果”。有的學生陷入早戀,不懂得自我保護,從而常常發(fā)生“早孕”,只好采取措施終止妊娠。這是對生命極不負責的態(tài)度。
3讓生命教育深入人心
3.1生命教育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從初中開始就教育學生用客觀態(tài)度看待死亡現(xiàn)象,幫助學生科學地了解人的生與死,以理性的態(tài)度面對生命歷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觀規(guī)律,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筆者認為,學校生命教育涉及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意義,包含有豐富的內容。
3.2生命美育教育:開展生命教育,教育學生珍視生命,保護生命。時光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來。熱愛自己的生命,是對自己最大的善待?;钪陀邢M?,就有未來,生命才是最珍貴的,從而形成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
3.3愛心教育:要讓學生了解到,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特別的,都是與眾不同的。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學會寬容、學會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關愛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愛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獲得真正的提升。
3.4挫折教育:開展生命教育應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逆境、磨練學生的意志,引導學生認識痛苦和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戰(zhàn)勝苦難中才會有樂趣,才會有生機,從而能夠更加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義和質量。
4順應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開辟生命教育的新局面
學校是開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徑,應順應青少年的成長規(guī)律,切實改進德育工作,把生命教育落到實處。
4.1改革評價學生的標準
德育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評價學生的標準。中職學校應建立起一套合理、可操作性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把學做人擺在第一位,既要考核學習成績,更要考核思想品德養(yǎng)成,從根本上扭轉重智輕德現(xiàn)狀。
4.2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要切實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將師德表現(xiàn)作為教師考核的硬性指標之一。通過崗位培訓等方式,使教師掌握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技巧、方法;組織老師學習心理學,掌握青少年身心變化特點,理解和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愛心和真誠;要提高老師的講課藝術水平,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教育老師正確對待“問題學生”,用真誠的愛感化學生。
4.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
針對中職學生思想活躍、精力旺盛、好玩好動的特點,應當把生命教育融入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之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和諧的人的積極參與,而和諧的人的培養(yǎng)又離不開和諧教育的實施。因此,和諧教育應教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培養(yǎng)對生命的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同時張揚個體的獨特性,以此來肯定生命的意義、潛能的開發(fā)及自我的實現(xiàn),使人生充滿希望,從而超越生命的有限性。
參考文獻
[1]楊月.我國生命教育面面觀[J].中國教師,2005(05).
[2]程紅艷.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念與實踐,2002(08).
商丘商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