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宣,趙欣茹,劉義蘭,魯才紅,胡夢云,鄭曉丹
疼痛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約63.08%的住院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疼痛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有效的管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疼痛評估是控制疼痛關鍵的第一步[2]。2011年,衛(wèi)生部頒布的《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實施指南》[3]要求醫(yī)院應建立疼痛評估規(guī)章制度并規(guī)范開展疼痛評估。為了準確評估患者的疼痛,提升護理質量,必須將患者的主客觀資料與科學研究相結合開展循證護理實踐。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是指護理人員將疼痛評估相關研究和科學結論應用于臨床評估實踐中[4]。研究表明,開展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能有效實施患者疼痛管理,提高患者對疼痛治療的滿意度[1,5]。目前,國外關于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的研究日益增多[5-6],而我國有關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的研究報道較少[7]。本研究旨在了解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現(xiàn)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為今后開展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以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供參考。
1.1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18年3~6月抽取武漢市1所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的臨床護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持有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②工作時間≥1年;③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外出進修及不在崗的護士;②實習護士。按上述標準獲得有效資料者279人,男8名,女271名;年齡21~53(32.97±7.56)歲。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由研究者自行編制,包括性別、年齡、工齡、學歷、科室、職稱、是否接受過疼痛護理的培訓、所在科室是否建立疼痛護理方面的制度或規(guī)范等。②循證護理實踐現(xiàn)狀問卷。采用黎曉艷[7]編制的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分為A、B 2個部分,每個部分包括疼痛篩查(3個條目)、全面疼痛評估(6個條目)、疼痛評估中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6個條目)、疼痛再評估(4個條目)、疼痛評估工具的選用及記錄(7個條目)5個維度26個條目。問卷A部分用于評價護士的疼痛評估實踐與條目描述內容的符合程度,分5個等級(總是符合、大部分時候符合、有些時候符合、偶爾符合、從不符合)進行評價,分別計為5、4、3、2、1分,共13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實踐行為越好。問卷B部分用于評價護理實踐工作中使用疼痛評估循證實踐的可行性,分5個等級(完全可行、較為可行、不確定、不太可行、完全不可行)進行評價,分別計為5、4、3、2、1分,共13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可行性越好。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46。
1.2.2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經(jīng)醫(yī)院護理部同意后,問卷均由經(jīng)過培訓的調查員10人親自發(fā)放和收集。填寫問卷前向調查對象詳細說明研究的目的、意義以及填寫方法,填完后當場收回問卷。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9份,有效回收率為93.00%。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資料錄入Excel,使用SPSS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行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現(xiàn)狀得分 見表1。
項 目 實踐行為總分均分可行性總分均分疼痛篩查12.67±1.604.22±0.5313.19±1.304.39±0.43全面疼痛評估26.13±1.984.35±0.3327.29±1.324.54±0.22疼痛評估中與患20.84±2.943.47±0.4921.67±4.813.61±0.80者及家屬的交流疼痛再評估16.60±2.274.15±0.5616.80±2.444.20±0.61疼痛評估工具的28.95±3.174.13±0.4529.64±4.114.23±0.58選用及記錄總分105.20±7.704.04±0.29108.65±11.304.10±0.54
2.2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的影響因素
2.2.1單因素分析 結果見表2。
2.2.2多因素分析 以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行為總得分作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α入=0.05,α出=0.10)建立多元回歸模型。最終進入方程的因素分別是學歷(賦值:大專=1,本科=2,碩士=3)、工作科室(以內科為參照設置啞變量)、是否建立疼痛規(guī)章制度(否=0,是=1)、是否將疼痛列為第五生命體征(否=0,是=1)、是否接受過疼痛培訓(否=0,是=1)、職稱(初級=1,中級=2,高級=3)。見表3。
3.1綜合醫(yī)院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行為有待提高 循證護理實踐行為是指護士主動獲取臨床護理指南和臨床護理最新進展等循證證據(jù),用以解決臨床實踐問題[8]。由表1可知,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行為總分為(105.20±7.70)分,條目均分為(4.04±0.29)分,表明護士疼痛循證實踐行為處于中上水平,這一結果與黎曉艷[7]的調查結果相一致。護理評估是連續(xù)的、動態(tài)的過程,貫穿于整個護理實踐之中,護士在疼痛評估過程中必須動態(tài)掌握患者的主客觀資料,持續(xù)更新科學證據(jù),不斷進行循證護理實踐,進而提高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行為。本研究中疼痛評估中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維度實踐與可行性的得分均最低,說明護理人員在疼痛的動態(tài)評估以及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方面還有待提高,且這一問題直接影響到疼痛護理質量以及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
表2 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行為的單因素分析
表3 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279)
注:R2=0.492,調整R2=0.477,F(xiàn)=32.706,P=0.000。
3.2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影響因素分析
3.2.1學歷、工作科室、職稱 調查顯示,學歷越高、職稱越高的護士其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行為越好。理論是護理實踐的基礎[10],學歷高的護士能快速獲得最新的護理指南和護理進展;職稱高的護士實踐能力較強,臨床經(jīng)驗豐富,能將理論應用于護理實踐,故而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行為較高。疼痛科工作的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行為較其他科室護士高,因此,在可操作范圍,應盡可能地為護理人員提供疼痛科輪轉、進修、培訓、繼續(xù)教育的機會,以提高護士疼痛管理水平。
3.2.2疼痛培訓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疼痛培訓的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行為較高。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僅有48.39%的護士接受過疼痛培訓,有關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對疼痛培訓的需求量較大,而現(xiàn)有的疼痛培訓的力度及范圍均不能滿足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的要求[11]。提示護理管理者應大范圍開展疼痛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循證意識,加快促進循證護理指南向臨床護理實踐轉化。開展疼痛知識和技能培訓,形成疼痛管理規(guī)范化體系,從而提高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水平,改善疼痛管理的現(xiàn)狀。
3.2.3將疼痛作為第五生命體征 隨著醫(yī)學的進步與發(fā)展,疼痛已成為繼血壓、體溫、呼吸、脈搏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12-13]。本研究顯示,將疼痛作為第五大生命體征的科室其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現(xiàn)狀較好。這是因為疼痛受到多因素的影響,是一個長時間動態(tài)的評估過程,將疼痛作為第五大生命體征進行評估,可以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疼痛程度的變化,從而根據(jù)評估結果調整疼痛護理實踐。
3.2.4建立疼痛規(guī)章制度 研究表明,疼痛知識培訓還不足以改變護理實踐,改變護理實踐需要從根本上建立關于疼痛的規(guī)章制度[14-15]。本研究顯示,制定并實施疼痛規(guī)章制度的科室其護士疼痛評估的循證護理實踐行為較其他科室高。但目前,尚未形成統(tǒng)一適用的疼痛評估制度,從而影響了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的落實。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水平仍有待提高,特別是在疼痛評估中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方面更需要加強。護理管理者應完善和規(guī)范疼痛規(guī)章制度,讓護理人員進行疼痛評估時有據(jù)可依;開展疼痛培訓,培養(yǎng)護士的循證思維,促使疼痛知識和技能向疼痛實踐轉化。另外,本研究僅在1所三甲綜合醫(yī)院進行調查,后續(xù)擬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