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春黎
摘 ?要:一個良好的用餐習慣關乎著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而好的習慣要從幼年時期開始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是促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避免幼兒養(yǎng)成不正確的用餐習慣是值得幼兒教師研究和探討的。
關鍵詞:小班幼兒;用餐習慣;培養(yǎng)
小班幼兒入園時最讓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就是孩子們的用餐問題?,F(xiàn)在家庭孩子少,在家里很多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除了玩玩具,其他生活能力都很差。吃飯、穿衣、上廁所都有人全程跟蹤服務。這樣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時整天哭鬧。特別是到飯點的時候,很多孩子反復強調:老師,我不想吃飯。針對我在日常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中,我著重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進行了研究。
一、消除幼兒的用餐恐懼心理
小班幼兒從入園開始,總有一部分幼兒拖著哭腔給老師表達他們的述求:“老師,我不想吃飯?!泵鎸@樣的問題不能說:“行,不吃?!崩蠋熞膊荒芤豢诰芙^。老師可以說:“現(xiàn)在還不是吃飯的時候,我們現(xiàn)在不吃?!被蛘咭部梢哉f:“我可以考慮你的提議?!碑斎唬@還沒完,過一會兒,幼兒又會跑過來再問一次,老師可以用相同的話再回答一次。通過幾次的對話,幼兒的飯前恐懼心理減弱了。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活動,等到飯點的時候幼兒們饑腸轆轆,早就忘了入園時的訴求,面對飯菜已無力抗拒了。
二、耐心教孩子使用餐具,讓幼兒有成就感
用餐開始,少部分幼兒盯著餐具哭,就是不進食,開始以為是孩子挑食,細細一問才知道這部分幼兒不會使用餐具。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細致耐心的教授用餐具的技巧,經(jīng)過兩三次的指導幾乎所有幼兒都會使用餐具了。但是也有個別孩子一個月過去了,他還是不會拿勺子,一到用餐時他就用剪刀手夾著他的勺子,等老師來給他幫忙。我在指導他時,幫他數(shù)手指頭告訴他:大拇指是一,食指是二,中指是三,勺子要放在一和二之間。這樣強調了兩次之后,寶寶徹底學會了。學會拿餐具的孩子再也不害怕用餐了,他們滿滿的成就感,因為他們在幼兒園又學會了一樣本領。
三、安靜就餐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好習慣
很多幼兒不吃飯不說話,一吃飯就不斷的說話,或者和同伴打鬧,這樣很容易被嗆到,老師常常很擔心。針對這個現(xiàn)象我發(fā)現(xiàn):用餐時老師間不要交談,老師一說話孩子也開說了;老師在用餐時再不要講與用餐無關的任何事情,幼兒特別愛接下句;老師來回巡視,對愛說話、打鬧的幼兒及時批評教育,并在教育活動時講解吃飯說話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1]。
四、培養(yǎng)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
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在吃木耳、冬瓜、洋蔥的時候,很多幼兒悄悄把蔬菜扔到桌子下面,有些膽大的把菜挑出來放在桌上的餐盤里,一頓飯結束后,桌上桌下到處都是飯菜。看到幼兒挑食的毛病我也想出了一些對策:觀看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視頻,讓幼兒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地球上有些地方的人們常年處于饑餓狀態(tài),讓幼兒懂得食物的珍貴;開展小游戲活動,比一比,看誰個高,看誰力氣大。通過這些活動,幼兒挑食的毛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五、用餐后能收拾自己的飯桌,能把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
大多數(shù)幼兒能在飯后把自己的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但也有少部分幼兒在放餐具時老遠就開始扔,把桌上的米粒也往小伙伴的身上扔。發(fā)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后,我們立即在教育活動時用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幼兒,小小碗勺生病了,因為昨天好多小朋友在放它們的時候太用力了,它們都受傷了。今天沒有它們來幫我們,我們吃飯怎么辦呢?幼兒經(jīng)過討論后,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主動向老師保證,再也不會扔餐具了,也不會向小朋友扔米粒了[2]。
六、及時表揚,鼓勵習慣好的寶寶
每天下午放學之前,老師就會對今天在各方表現(xiàn)好的幼兒進行表揚,特別是有進步的幼兒。這樣會激發(fā)幼兒的上進心。他們也越來越懂得自律,好習慣就這樣無聲無息養(yǎng)成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趁孩子年齡還小未定性,可塑性強,從剛入園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用餐習慣,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好習慣讓人受用一生。
參考文獻:
[1]王晶晶. 快樂用餐 健康成長——小班幼兒良好用餐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J]. 新校園(中旬),2017(9):176-176.
[2]柳歡. 小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實踐研究[J]. 考試周刊,20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