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長路
民間有“萬物生長靠太陽”的說法,陽光是人類生存的基礎(chǔ),大家要懂得利用好大自然這一恩賜以保養(yǎng)身體。
清代養(yǎng)生家曹庭棟特別推崇曬太陽的養(yǎng)生方法,指出這樣有助于補充人體陽氣。他的老年養(yǎng)生專著《老老恒言》中有云:“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極為補益?!?/p>
追溯到農(nóng)耕時代,百姓每天面向黃土背朝天,在陽光照射下耕田勞作。盡管臉上有深深的皺紋,腰背也彎了,但身體卻很硬朗。從中醫(yī)角度講,這樣有兩點好處:一是每天接收大量太陽光,身體陽氣充足;二是出汗過程中把身體的濕氣都排掉了。而現(xiàn)代人,整日上班早出晚歸,吃飯叫外賣、上下班坐車,與陽光接觸的機會少之又少。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紅外線可以使人的體溫升高、血管擴張、新陳代謝加快,促進食欲增加;紫外線有強大的殺菌能力,能削弱細菌病毒的活力,抑制其生長繁殖。在冬季和雨季,人們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身心不如夏季或晴天舒暢,這都是太陽照射不足導(dǎo)致的。
要想冬日預(yù)防疾病,增加免疫力,最簡單方便的方法便是日光浴。每天曬上30分鐘,陽氣就上來了。曬太陽,中醫(yī)還有一些講究。
一是重要部位要曬到,比如頭部、背部和腿部。頭為“諸陽之會”,是人體陽氣匯聚的地方,能調(diào)暢氣血、通暢百脈,因此要注意時刻補其不足。后背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為“陽脈之?!保偠揭簧黻柦?jīng)。其還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的主要部位,起著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因此,這里的陽氣也要足?!昂畯淖阆缕稹?,腿部及腳部是陰氣下沉的部位,很多人小腿和手足冰涼就說明濕氣過重,平時可多曬曬太陽。
二是重點人群要常曬太陽。陽氣虛弱、先天不足、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都要多曬曬太陽扶助陽氣。
三是選對時間點。曬太陽在夜長晝短的冬季尤有必要,受季節(jié)影響,此時人們普遍容易情緒低落,需要陽光的“刺激”。
另外,還要充分利用太陽的消毒滅菌作用,經(jīng)常曬曬被褥、衣服和生活用具,殺滅可能危害身體的致病因子。曬太陽的時間也要合理,每次30分鐘就差不多了。夏季陽光強烈時,要穿防曬衣、戴帽子和太陽鏡,以保護皮膚、頭部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