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緊密聯系各任課教師,引導任課教師發(fā)揮學科教學的優(yōu)勢,在班主任的主導下,團隊合作共同開展學生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以教師集體的影響力,塑造學生完整的人格,培育健康向上的班集體。
【關鍵詞】班級德育;共育團隊;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15-0057-02
【作者簡介】翁天虹,江蘇省震澤中學(江蘇蘇州,215200)教師,高級教師。
為了客觀、全面地了解高中班級教師群體共育的現狀,我們編制了調查問卷,問卷發(fā)放主要集中在本地的四所四星級高中,參與問卷調查的對象有學生、教師和部分家長,各類被調查人群比例基本均衡。在整理回收問卷后,筆者發(fā)現高中班級教師群體共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對群體共育的認識有待加強。
班級教學和班級育人割裂。因為高考的壓力,高中教師尤其是高三的教師,唯高考、為高考的現象突出,一些任課教師一切為分數,不關心學生思想品質的發(fā)展。而且還因為高三階段,大部分學校的量化考核與評價機制,學生的分數被對等轉換成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導致任課教師之間搶時間、抓成績、彼此埋怨甚至發(fā)生沖突的現象屢見不鮮。問卷調查顯示,有87.84%的班主任反映,到了高三,班級管理完全成了班主任一個人的工作,對學生出現的道德方面的問題,任課教師會全部推給班主任,學校和教師對德育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觀念的認識嚴重不足。
2.教師群體共育尚停留在較淺表的層面。
調查顯示,部分學校已經認識到班級教師群體共育的意義,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尚停留在較淺表的層面,離系統(tǒng)全面的班級群體共育還有一定的距離。77.42%的被調查教師表示,目前所謂的班級教師群體共育只是每次考試之后的班情分析會等淺層次的合作。對于如何遵循共育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將團隊共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以及利用團隊共育實現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涉及較少。班級教師團隊共育對學生的影響也停留在微觀、顯性的層面,即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注。
1.學生發(fā)展需要班級教師群體共育。
接受調查的學生中,認為高中班級教師群體共育重要的占91.06%,表示期待并支持班主任組建共育團隊的約占八成??傮w來說,學生對班級教師共育團隊建立的主觀意愿較強,他們強烈希望班級教師共育團隊能給他們更有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的指導和幫助。
一個共育缺席的班級,必定是平衡缺席的班級。學生會因為任課教師教學習慣、教學要求的不同,各科學習任務不均,無法兼顧所有學科。班級共育團隊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學和管理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會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
2.教學增效需要班級教師群體共育。
接受調查的班主任中,認為高中班級教師群體共育團隊建設重要的占97.3%,并表示強烈期待學校能在政策層面給予支持;有60%的任課教師表示贊成學校進行班級教師群體共育團隊建設。班級德育是一個全方位、多維度、長時段的工作。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一味單打獨斗,必定會有顧此失彼、精力難以調配的情況出現,進而影響班級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班主任需要緊密聯系任課教師,引導任課教師發(fā)揮學科教學的優(yōu)勢,以相對統(tǒng)一的工作方法要求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共同開展學校教育和家校共育,以教師集體的影響力,塑造學生完整的人格,培育健康的班集體,進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
班級教師共育團隊應該是班主任主導的、以任課教師為主體的、以師生共同發(fā)展為目標的協(xié)同教育團隊。班級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管理體系都應該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圍繞這個目標來學。筆者認為,班級教師共育團隊建設應該是外部支持激勵和內部協(xié)調促進雙管齊下。
1.優(yōu)化評價和激勵機制,創(chuàng)設共育環(huán)境。
長期以來,由于政策等各種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班級的常規(guī)管理、學生發(fā)展都僅與班主任的考評發(fā)生關系,從而導致了任課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僅停留在學科知識的傳授上。立德樹人是對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學校應該在政策方面進行調整,優(yōu)化任課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突出任課教師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強化任課教師的共育意識。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學??梢赃M行如下的制度創(chuàng)新:
一是德育導師制。班主任可與學校做好充分的溝通,充分考慮任課教師的個人意愿、性格特點、年齡特征和教育教學能力,由學校聘任任課教師為班級德育導師。班主任可以提出切實的激勵建議,比如,學校應優(yōu)先考慮聘任年度考核中優(yōu)秀的教師為班級德育導師,增加德育導師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給予德育導師一定的津貼補助。
二是優(yōu)秀共育團隊制。如果說德育導師制是激勵個體教師的參與熱情,那么優(yōu)秀共育團隊制則是喚醒和激發(fā)共育團隊的合作意識。學校可以定期對實施共育的班級進行考評并給予一定的獎勵,使群體共育成為常態(tài),使班級群體共育團隊成為有目標驅動的團隊。學校或是相關行政部門的政策支持,是對班級教師共育團隊建設最大的促進,如學??梢赃M行校級優(yōu)秀共育團隊的評選、宣傳和獎勵。
2.豐富班級活動,增強共育內驅力。
除了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考評、表彰與認可,學生和家長的感性表達、理性評價以及共育團隊內部的自評互評,也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團隊教師的內在驅動力。班主任作為班級群體共育團隊的核心人物,可以通過各種活動,讓團隊教師感受到參與共育的幸福。
學生的感性表達會促進師生間的情感建設,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學生的理性評價也能激發(fā)教師對工作的反思與自省,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筆者在學校體育節(jié)期間,邀請任課教師與學生組隊參賽,在合作過程中,體型偏胖的地理老師唯恐自己拖小組的后腿,學生們鼓勵他說:“老師,您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了您,我們這條蟲才能成為一條龍?!备卸鞴?jié),我們班組織召開主題班會活動,筆者邀請任課教師參加。學生們紛紛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激,這也激發(fā)了任課教師對班級和學生的感情,進一步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班主任作為班級群體共育團隊建設的主導者,要及時對班級共育團隊進行評價。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學校定期召開的班情分析會,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表現、人際交往、活動能力等對共育團隊教師進行積極評價,增強任課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其次,班主任可以組織團隊內部的團建活動,開展團隊自評與互評,促進團隊成員的自我反思、優(yōu)化,共同對班級典型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制訂應對方案。只有讓每一位班級任課教師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對于學生發(fā)展的獨特影響力,并參與到全員育人、協(xié)同育人工作中,才能助力班級和學生的發(fā)展,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真正落地。
[1]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習[M].金鶯蓮,洪超,裴新寧,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2]彭妮婭.中小學生態(tài)教育的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中國德育,2019(14):14-18.
[3]班華,王正勇.高中班主任[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