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語文本身以漢語言為主,因此學生處于良好的漢語言應用環(huán)境中,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困難。但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本身對字形、文章不具備充分理解,因此在開展讀、寫教學中難免感到困難。為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教師有必要探討讀寫結合教學方法,攻克教學難題。
讀寫結合教學方法開展的基礎是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具備一定自主讀寫的能力[1]。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基礎知識教學重視起來,結合實際教材知識引導學生開展讀寫,并根據實際情況,系統(tǒng)性地將讀寫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語文素質的提升。而為在基礎知識教學中開展讀寫教學,教師則應當從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出發(fā),將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情況重視起來,從而更好地實施讀寫結合教學。
例如,在進行文章“守株待兔”教學時,該文章作為寓言故事類文章,對小學生而言理解較為容易。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從最基礎的生字出發(fā),首先鞏固學生基礎知識。比如該課文中主要有“守”、“竄”、“丟”、“此”等生字,教師可以先從字音字形等方面,帶領學生認識漢字,并了解其中的含義。此時,教師可以先令學生利用這幾個漢字來寫短句,初步開展讀寫練習。之后,教師應當反復講解課文,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并具備復述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根據故事含義令學生自主想象書寫一個小故事,并利用書中學到的生字。此類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握住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夠時讀寫結合教學更具系統(tǒng)性,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
語文作為一門通識類學科,其本身不僅包括語言知識,同時還包括多種多樣的文化知識[2]。因此,受到語文科目特性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基礎知識為充分利用讀寫結合方法,教師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就應當堅持讀寫結合教學,引導學生在讀中寫、在寫中讀,充分發(fā)揮讀寫結合的積極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詞句積累來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在閱讀文章過程中收獲,并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寫作。
例如,在進行文章“海上日出”時,該文章主要描寫了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并表達了作者自身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教師初步講解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把自己喜愛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下來,并將其補充到自己的摘抄本中。比如,學生可能摘抄:“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里。”此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摘抄之后讓學生模仿該語句對自身熟悉的景色進行描述,并將其記錄到自己的語句積累本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在積累中閱讀與寫作,進一步發(fā)揮讀寫結合的優(yōu)勢作用。
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尚不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往往單純憑借個人興趣進行知識學習[3]。語文主要以漢語知識尾數,許多學生可能認為自身對語文知識具備足夠了解,因此在實際學習中不具備豐富興趣,也不具備深入學習語文知識的意識。尤其是在閱讀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感到枯燥,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興趣特點轉變教學方式。
例如,在開展“窮人”一文時。該課文主要講的是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和她的丈夫主動收留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贊美了桑娜和丈夫的那種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為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課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選擇更加有趣味的方式,比如令學生分小組進行課文改編,并分角色,再扮演文章中的不同人物開展閱讀。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比賽形式融入到教學內,根據學生小組表現開展相應評價。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會更加投入地閱讀課文,同時還能自己的想法深度詮釋課文,從而避免單純讀寫帶來的枯燥感,實現學生興趣的激發(fā)。
結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全面考慮學生語文學習需求,根據語文能力培養(yǎng)實際情況實現讀寫結合。而小學作為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要階段,教師應當在做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前提下,選擇系統(tǒng)性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之后引導學生開展詞句積累,實現對學生能力的鍛煉。最終,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激發(fā)起學生閱讀寫作興趣,引導其積極主動地開展讀寫,推動語文教學成果的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