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唯 李悅 廖光容
(內(nèi)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胸外科 四川 內(nèi)江 641000)
肺癌是死亡率及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因而早期診斷并采取治療措施極為重要[1]。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是在胸腔鏡下對肺葉進行切除以清除癌細胞的重要治療手段,但仍存在術后影響患者呼吸系統(tǒng)的缺陷,因而進行肺功能專項康復訓練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恢復在臨床護理中極為重要[2-3]。因此,為提高患者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后呼吸功能恢復效果,選擇我院收治接受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患者為對象,采用肺功能專項康復訓練,觀察患者訓練前后恢復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接受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患者150例為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75例。對照組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39~72歲,中位數(shù)為57歲,病程0.5~7年,中位數(shù)為4年;研究組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41~71歲,中位數(shù)為56歲,病程0.6~6.5年,中位數(shù)為3年。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時間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進行常規(guī)的心理干預及生活護理,向患者介紹手術知識及相關注意事項,指導并示范常規(guī)呼吸鍛煉方法。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接受肺功能專項康復訓練:①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鍛煉,用鼻吸氣,腹部鼓起,用口呼氣,腹部內(nèi)收,頻率放緩,約每分鐘呼吸7~9次,每日三次,每次5~10min;②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鍛煉,呼氣時收攏唇部,將氣體緩慢吐出,延長呼氣時間為正常呼吸的2~3倍,每日鍛煉15~30min;③指導患者進行上肢鍛煉,通過太極拳、氣功鍛煉等上肢體操對輔助呼吸肌群進行鍛煉,每日鍛煉1~1.5h,連續(xù)鍛煉30天;④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安排患者選擇舒適體位,為患者播放柔和音樂,放松肌肉。
根據(jù)FEV1、FVC、FEV1/FVC檢測值對患者肺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判斷,F(xiàn)EV1男性正常值為3.18±0.12L,女性為2.31±0.05L,F(xiàn)EV1/FVC>80%表示正常[4]。肺功能指標檢測方法:使用德國耶格生產(chǎn)的MasterScreen PFT System肺功能儀檢測患者手術前后肺功能相關指標,設定肺量計筒容在7L以上,積聚時間約10s左右。檢測時指導患者站立,檢測并記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n(%)],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手術后,研究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組別 n FEV1(L) FVC(L) FEV1/FVC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研究組 75 1.97±0.39 1.88±0.36 3.16±0.47 3.47±0.59 0.59±0.06 0.56±0.04對照組 75 1.95±0.31 1.52±0.35 3.19±0.48 2.81±0.53 0.58±0.08 0.39±0.02 t-0.458 8.256 0.759 10.592 0.353 5.051 P-0.567 0.005 0.347 0.003 0.734 0.007
研究組患者肺不張、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焦慮的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比較[n(%)]
肺癌是于支氣管粘膜或肺泡發(fā)生病變的高發(fā)性支氣管癌癥,多數(shù)研究表明,長期吸煙是引發(fā)肺癌的主要因素,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患者有大量吸煙史。因男性群體吸煙者遠多于女性,故而男性是肺癌的高發(fā)群體,此外隨著工業(yè)發(fā)展,大氣污染嚴重等因素也是引發(fā)肺癌的重要因素[5-7]。
其臨床體征具有多樣性,多數(shù)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咯血,少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胸痛、胸悶、發(fā)熱、呼吸困難等癥狀,且患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創(chuàng)傷小,但仍會對患者肺功能產(chǎn)生影響,因此,需要進行肺功能專項康復訓練對患者預后效果進行改善[8-9]。
在本文中,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縮唇呼吸、上肢鍛煉、放松訓練等肺功能專項康復訓練,并在手術前后對患者肺功能指標進行檢測,手術前所有患者肺功能指標并無明顯差異,手術后進行專項訓練的患者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顯著高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說明肺功能專項康復訓練加快了患者恢復時間,腹式呼吸促進了肺部殘留氣體的排出,縮唇呼吸也有效鍛煉了呼吸肌的耐力,促進肺擴張,提升了患者肺活量,有效改善各項呼吸指標[10-12]。此外,在術后恢復期內(nèi)接受訓練的患者不良癥狀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進一步說明肺功能專項康復訓練加強了患者術后恢復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恢復水平。
綜上所述,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后患者進行肺功能專項康復訓練能夠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改善恢復效果,減少術后不良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