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媛
摘要:高中階段作為學生發(fā)展進步的關鍵時期,基礎類的學科教學指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從容面對高考,同時還能給學生的未來專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jù)新課改的目標要求,信息技術教學引導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課程學習方法,并在理論實踐過程中獲得相關的技能。對此,本文將結合筆者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就高效高中信息課堂的建立展開細化論證。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064
對于高中生來講,高效信息技術課堂建設,能夠給自己融入班集體掌握知識與相關技能提供有利的條件。如何讓學生在探究分析過程中獲得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在獨立思考、與他人合作過程中獲得鍛煉與發(fā)展自己的機會,是每一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所思考的問題。以往的課程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課程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所以現(xiàn)階段的教師課程教學引導,需要及時地確立課程教學目標,根據(jù)授課班級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展開針對性的課程教學指導,這樣才能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給學生提供發(fā)展進步的空間與機遇。
一、課程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劃分
結合高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在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以及技能水平上,獲得教師的學案、教學目標等理論性學習基礎,能夠在預習階段將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部分進行劃分,讓學生認識到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個人應該加強哪一方面的實踐鍛煉,遇到學習困難問題,在課前標注好也能給課堂提問、討論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當學生在預習階段掌握了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重點部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期對學生的課程教學引導就會更加具備針對性。信息技術教師在“引導層”這一內容講解期間,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嘗試分析與探索,引導線是怎么形成的,根據(jù)課程教學目標,學生需要將這堂課所涉及到的調整目標吸附在引導線上,進而將調整對象的旋轉角度、方向等逐步確立起來。
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
1.教學情境
良好的課程教學情境能夠進一步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教師在課程教學知識導入課程中,可以思考多樣化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啟發(fā),促使學生有進一步開展知識內容研究分析的興趣。針對課程教學情境的設置,一般在新課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的主要特征,利用多媒體、故事等建立滿足課程知識內容導入的教學情境。在具體的課程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建過程中,最好可以通過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合作分享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到信息技術學習的快樂,且能夠在教學情境中獲得更好的課程學習體驗。由此,個人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能得到進一步激發(fā)。在課程開始的幾分鐘之內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往往是最容易達成課程教學目標的。而整個情境設置都能圍繞課程教學的主題展開,學生能夠快速回歸到課堂中,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凝結自己的課堂學習注意力,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動性。
2.精練講解
不同的課程教學目標差異性較大,所以針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課程講解,需要在反復的實踐中探索出一種適合學生發(fā)展進步的教學指導路徑。教師在整個班級的課程學習指導過程中都有一種帶頭示范的作用。當教師善于將每一堂知識內容進行精練講解時,那么相應的學生也會受到教師的啟發(fā),進而在學習中注意把控整個課程中的精髓部分,掌握核心知識與技能。
3.課標達成
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都是具備針對性的,需要教師在實踐階段加強備案以及實踐練習環(huán)節(jié)的引導。當其他學生在遇到問題之后沒有辦法做出全面的解釋與分析時,那么個人在問題答案分析探究階段也往往不能達到鍛煉個人能力的目標。所以,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引導期間,需要結合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做好對部分思想概念、學習方法存在缺失的學生的教育引導。將一些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題目布置給學生,能夠讓學生在課內外學習過程中明白自己所存在的不足。這樣,經(jīng)過長時間的改進與實踐鍛煉,信息技術的教學引導目標就能進一步達成。
4.合作引導
小組合作教學法是達成高效課堂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教學主題、問題引導形式,在備課期間將一些問題內容的來源以及應用進行細致規(guī)劃,這樣也能在預習階段將一些困難問題及時處理。當然,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是在個人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也可以在個人觀念展示階段提出相關的解決建議。
合作教學指導形式,更多的是強調學生在與他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過程中,將自己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進一步加強,同時還能在他人的幫助與啟迪之下,探究一些關聯(lián)性的知識學習方法,從而獲得一種新的認知與理解。之后,教師再進行隨堂提問,學生能夠更加具備自信心與主動性。
5.教學總結
在達成課堂學習目標之后,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情感關系的建立,能夠將一些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發(fā)現(xiàn)的困難問題及時進行處理。教師在課后及時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也在互相點評、分享中將個人的課堂學習表現(xiàn)力激發(fā)出來,能夠更加深層次地開展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以及實踐鍛煉。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嘗試用信息技術進行處理,無論是表格還是PPT制作,學生都能在實踐中獲得更好的學習經(jīng)驗,并在交流與分享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個人的長遠發(fā)展進步。
三、結束語
高效信息技術課堂的建立,需要教師綜合各種課程教學引導方法的優(yōu)勢,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系統(tǒng)性的教學引導。教師在備課階段確立一個教學目標,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開展預習,而課堂中的交流互動能夠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效果進一步加強,當遇到困難之后學生的幫助能夠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所以,高效信息技術課堂的建立,需要教師綜合各方面的影響因素,開展細致化的研究與分析,不斷提升高中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左?;?以人為本,高效教學——淺談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導學,2016(32).
[2]王金寶.淺談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小學電教,2015(9):66-67.
[3]何德雄.淺談如何上好新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J].中學時代,2013(14):143-144.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