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迪
吃飯問題是幼兒踏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后,老師、家長首要面臨的問題。良好的進餐習慣是幼兒身體健康發(fā)展的基礎(chǔ)。然而,由于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不當,許多幼兒在家中就養(yǎng)成了不良的進餐習慣,如進餐時的專注力較差,經(jīng)常邊玩邊吃、邊看電視邊吃;挑食偏食現(xiàn)象嚴重;進餐的獨立性弱,需要家長喂飯等。凡凡就是這樣一位不愛吃飯的孩子,他的進餐一直是老師、家長共同關(guān)注的焦點。通過對凡凡的觀察分析、定點培養(yǎng),讓他逐步走出了“不吃飯”的圈子,成了一個愛吃飯的孩子。
情況記錄:
今天的午飯是花色飯,老師在給小朋友介紹花色飯中的各種配菜和營養(yǎng),大家都興致勃勃。當給凡凡盛飯時,他看上去很不開心,一直皺著眉頭。“凡凡,吃飯啦!今天的飯很香哦,里面有許多營養(yǎng)?!狈卜勃q猶豫豫地拿起勺子,可沒碰到飯就放下了,看著旁邊的小朋友吃得香甜,可自己就是不動手?!澳銥槭裁床怀匝??”他指指碗又指指飯,小聲地說:“太難看了。”“這是花色飯,里面有綠色、白色、黃色,不是很漂亮嗎?”他不再回應(yīng)我。當我嘗試喂他時,他立即用手把嘴里的青菜拿出來,扔到地上,還把碗用力往旁邊推,嘴巴里哭嚷著:“我不要吃,我就是不要吃?!?/p>
情況分析:
凡凡雖然年齡小,但他對事物有自己的審美,自己覺得不漂亮的東西是不碰的。小班的孩子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他們的認知影響行為。當凡凡看到幼兒園的餐具、飯菜不符合他的審美時,他從心里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根本不愿意嘗試。
同時凡凡在家就有挑食的毛病,不愛吃蔬菜。他的這個壞習慣沒有得到家長的重視,從小沒有及時引導與糾正。家長為了便利,總是順著他,不想吃蔬菜就不吃,使得凡凡更加以自我為中心,面對不想吃的飯菜表現(xiàn)出不滿意,甚至推翻飯碗的現(xiàn)象。
改進與措施:
1.利用游戲環(huán)境,平復焦躁情緒。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關(guān)系,特別喜歡娃娃家這樣的角色游戲。他們經(jīng)常會在娃娃家中模仿自己在家吃飯的情景。因此我們充分利用角色游戲,讓幼兒在就餐前覺得安心舒適,緩解心理壓力。
今天午餐前,老師給娃娃家的小桌子上擺了各種餐點,小椅子上放了毛絨玩偶熊爸爸、熊媽媽和小熊。“寶寶們,今天小熊一家要和我們一起吃午飯。他們想和小朋友比比,誰的嘴巴大,誰的飯吃得香。你們想和它們比賽嗎?”孩子們都很興奮,高聲喊:“想!”凡凡也很樂意,他不停地點著頭。老師為大家分發(fā)好飯菜:“寶寶們,比賽開始啦!我們來看看是小熊一家吃得快,還是寶寶們吃得快?!狈卜猜犃?,飛快地拿起桌子上的勺子,自己吃了起來。
反思:剛進入幼兒園的幼兒,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不安的情緒,產(chǎn)生分離焦慮。當他們遇到不愛吃的飯菜或在家中不常吃的飯菜時,不良情緒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于是很多孩子在就餐前會變得焦慮不安,沒有進餐的欲望。游戲化的情景可以有效減輕焦躁情緒,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進餐。同時可以在教室中營造快樂的就餐環(huán)境,如在墻面上布置可愛的蔬菜水果的裝飾畫,娃娃們大口吃飯的夸張圖片,讓幼兒覺得吃飯就像玩游戲。另外,就餐時還可以播放輕松緩和的音樂,讓幼兒的心情得到放松,嘗試愉快進餐。
2.豐富審美標準,接受各種食物。
為了讓凡凡接觸更廣泛的美,逐漸產(chǎn)生新的審美。老師充分利用區(qū)域游戲時間,特別是美工區(qū)活動時,讓他進行玩色的游戲。凡凡在美工區(qū)找到了紅色和黃色的水溶顏料,老師鼓勵他:“想不想玩變魔術(shù)的游戲。”凡凡興致勃勃,“紅色和黃色可是小魔術(shù)師,它們兩個在一起會變出不一樣的顏色,你也來試試吧!”凡凡在實驗杯中小心地擠入紅色和黃色的水溶顏料,然后用手晃動杯子?!巴?,變成綠色了!”他又試著做了更多顏色的混合,有時還會混合出黑色,可他并不嫌棄黑色,他向同伴介紹:“每種顏色都好漂亮。”
老師把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讓凡凡欣賞,凡凡說:“五彩繽紛,看上去好好吃。”就這樣,凡凡已經(jīng)開始能慢慢接受幼兒園的飯菜,不再因為美丑來拒絕進食。
反思:幼兒的審美在進餐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他們可能因為不喜歡飯菜的外形、顏色就拒絕嘗試。老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來豐富幼兒的審美,如在混色游戲中發(fā)現(xiàn)每個顏色都有其美麗的地方,要欣賞它們獨特的美,從而逐漸發(fā)現(xiàn)并欣賞每一種食物的顏色之美。同時也建議家長在家使用更簡潔的餐具,取代平時卡通的餐具,讓幼兒從心理上逐漸適應(yīng)和接受簡約之美。
3.利用少量蔬菜碎,逐步接受蔬菜。
最近的午餐時間,凡凡已經(jīng)開始自己吃飯了。今天午餐時,凡凡把肉和米飯都吃掉了,青菜只吃了一點點。老師向凡凡推薦有蔬菜的湯:“今天的湯很好喝哦,你要來一點嗎?”“是什么湯?”凡凡小聲問道?!袄锩嬗芯G綠的西藍花和木耳,還有小排骨哦,湯很好喝。”凡凡想了一會兒,終于勇敢地點點頭。老師將西蘭花弄得碎一些,融在湯里,再給他幾塊小排骨。凡凡拿到湯先把排骨和木耳吃了,然后用筷子在湯里攪了攪,發(fā)現(xiàn)西蘭花挑不出來,就端起碗慢慢地喝掉了?!胺卜步裉斓谋憩F(xiàn)很棒哦,老師要給你一個小貼花作為獎勵!”他抬頭看了看老師,又繼續(xù)把剩下的青菜吃完了,真讓老師驚喜。
反思:老師將蔬菜碎和湯混在一起,讓他不能將蔬菜挑出來,既能讓凡凡補充營養(yǎng),也可以開始嘗試蔬菜的味道,知道蔬菜并沒有那么難吃,養(yǎng)成正常的進餐習慣。今后還可以繼續(xù)利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去引導幼兒進餐,如在食物中逐漸少量添加不喜歡吃的蔬菜,讓幼兒一點點去適應(yīng)和接受。同時當幼兒有進步的時候,老師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可能一個小小的貼花、一個鼓勵的微笑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能讓幼兒有繼續(xù)堅持下去的動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定點觀察、個別引導,凡凡的就餐情況有了明顯好轉(zhuǎn),從剛開始的不肯動手、不愿吃到現(xiàn)在自己動手、樂意吃,飲食習慣得到了明顯改善。但習慣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既要考慮幼兒的主動參與性,又要取得家園配合,我們將長期根據(jù)幼兒表現(xiàn)采取對應(yīng)措施,為幼兒的身體發(fā)展創(chuàng)造舒適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2.《幼兒好行為養(yǎng)成教育叢書》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qū)青龍街道青龍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