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丁元
摘要:在當前階段,我國民法典正處于編纂過程中,民法典的總則部分已經頒布,其他部分也正在積極籌備與完善中。民法典各部分中,不僅包括與人身關系有密切聯(lián)系的人身權編,還包括與財產關系密切相關的物權編等。而婚姻家庭編則比較特殊,這一部分問題可以算作社會問題,卻由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進行干預,因此對于這部分的基本原則需要進行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婚姻家庭編;基本原則;立法探析
引言:
婚姻家庭編與其他部分不同:不同于物權編,這一部分主要調整的是婚姻關系,這一部分也不同于人身權編,它主要調整的并不是個人權利,而是身份關系。因此在對婚姻家庭編進行編纂的過程中,所依據(jù)的基本原則也具有相應的特殊性。而這一部分的征求意見稿中也刪除了一些原有的原則,對于保護公民的權利也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將結合這一部分的立法原則進行深入探析,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的法律進程。
一、婚姻家庭編中基本原則的特殊性
1.家庭倫理性
這一部分所調整的對象是婚姻關系與親屬關系,從對象上來看就具有相應的倫理性。倫理性的表現(xiàn)在于婚姻家庭編中的法律規(guī)定與社會公序良俗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甚至是將社會中的倫理道德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在社會中,公民違反了社會倫理道德可能會僅受到一些輿論的譴責,但如果違反了法律中規(guī)定的公序良俗,則有可能受到法律的懲處。在婚姻家庭編中存在著較強的家庭倫理性,如男女雙方必須遵守一夫一妻制、對雙方當事人約定了法定結婚年齡。這不僅是在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更是以法律的形式維護社會的公序良俗與秩序。但這與民法典中其他部分的基本原則存在很大不同,如債權編等部分大多所強調的是等價有償原則,對于家庭倫理性以及相關的社會道德并沒有做出過多的闡釋。
2.主體團體性
相比較民法典中其他部分來說,婚姻家庭編所調整的對象具有一定的團體性。債權編、物權編等強調得是人的個體性,所維護的也是單一公民的合法權益,而法人雖然是這部分的調整主體之一,但法人的團體性也只是針對其內部來說。在對外關系中,法人并不是一個團體,而是一個較為獨立的個體。但婚姻家庭編是以親屬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所謂親屬,則是以婚姻、血緣等為聯(lián)系而形成的特定團體。而婚姻家庭編的立法目的,是為了維護每個家庭的穩(wěn)定與和諧,盡可能地營造平等、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在民法典開篇部分中也規(guī)定了,夫妻之間應該履行忠實義務,并做到相互尊重。從此條規(guī)定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部分的法規(guī)并不只針對某個單一公民,所調整的對象是一個婚姻團體或家庭團體。而在這部分法規(guī)中,還明確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必須遵守的共同財產制度,以及夫妻雙方對于老人的共同贍養(yǎng)義務,這些都能體現(xiàn)出婚姻家庭編中較為特殊的團體性質。
3.價值取向更加穩(wěn)定
在民法典中的其他部分中,大多是維護當事人的意思自由。當事人在不違反社會公序良俗、不侵害善意第三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可以任意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可以隨意處置自己所享有的物品。即使當事人選擇破壞或拋棄自己所支配的物品,在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當事人不需要承擔任何的法律后果。但從婚姻家庭編來看,這一部分的價值取向較為穩(wěn)定,而意思自治則受到了更多的限制。例如在這一部分中規(guī)定了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共同財產制,如果要處置夫妻之間的共同財產,必須經過兩位當事人同意才可以處置。僅憑一人許可,第三人無權處置夫妻之間的共同財產,這不僅是對于意思自治的限制,更維護了夫妻關系的穩(wěn)定性。
4.國家干預屬性
在民法典中的其他部分中,仍然是以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為主,國家在其中僅僅是發(fā)揮了立法保障、維護平等的作用。但在婚姻家庭編中,國家發(fā)揮了較強的干預作用,不僅是維護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還體現(xiàn)了弱者利益保護原則。例如在這部分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女方在生產后一年內和懷孕、流產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的要求,即使男方在此期間內向法院提出了離婚訴訟,法院也可以做出駁回起訴的裁定。但在法條規(guī)定的上述期間內,女方可以提出離婚。這項規(guī)定正是為了保護女方在懷孕、流產和生產期間的弱勢地位。而在兒童與老人方面,法條中明確規(guī)定了,離婚訴訟中要依照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來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撫養(yǎng)責任,且雙方當事人的教育義務是不被免除的。因此無論男女雙方的婚姻關系是否存在,他們對于未成年人的撫養(yǎng)教育義務都必須要履行,這從根本上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二、婚姻家庭編的立法研究
在針對婚姻家庭編的征求意見稿中,基本上沿用了《婚姻法》中的基本原則與理論體系,但也做出了相應的刪減,如刪除了“計劃生育”。這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即將出臺的民法典是私法性質,更加強調的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雖然有一部分法律是帶有國家干預性質的,但整體上還是以公民意思自治為主。而計劃生育政策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帶有明顯的公法性質的,將此項政策納入到民法典中,會與民法典的性質相沖突。其次,雖然在婚姻家庭編中將計劃生育原則刪除,但計劃生育政策仍然可以發(fā)揮其本身價值。針對計劃生育這一項基本政策,我國已經出臺了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即使這項政策沒有被納入到婚姻家庭編中,也不會影響其本身存在的效力。再加上我國目前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如果仍然堅持將計劃生育政策納入到婚姻家庭編中,可能會使民眾陷入“國家是鼓勵生育還是節(jié)制生育”的疑惑中。而單獨立法的方式,則可以發(fā)揮計劃生育政策調節(jié)人口過快增長的作用。
總結:我國的民法典正處于編纂過程中,而婚姻家庭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雖然這一部分的基本原則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但其本身與民法是密不可分的。在征求意見稿中,針對婚姻家庭編這一部分也作出了相應的刪減。這不僅是時代發(fā)展所需,也是與民法典性質的結合。在后續(xù)的立法研究過程中,還需要考慮這些基本原則的適用、社會價值、社會效果等方面進行全面思考。
參考文獻:
[1]夏吟蘭. 民法分則婚姻家庭編立法研究[J]. 中國法學,2017(03):71-86.
[2]夏吟蘭,李丹龍.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親屬關系通則立法研究[J]. 現(xiàn)代法學,2017,39(05):24-34.
[3]楊東東. 我國民法典中婚姻家庭法的相對獨立性問題研究[D].寧夏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