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松琴
摘要:體驗式教學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而逐漸受到重視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道德與法治教育要想影響學生的思想,必須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小學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生活,然后體驗、感知,產生理解和反思,為小學生的思想發(fā)展提供內在動力。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
道德和法治是約束和評價人的行為是否具有價值和具有怎樣的價值的準則,兩者相輔相成。而與其他教學科目不同的是,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應該內化于學生的內心和思想深處,而不能用成績和考試來衡量。因此,就必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引入體驗式教學,讓學生通過模擬的情景等,切實體會到道德和法治對于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要性,真正明白道德與法治的一系列準則并不是說說而已,而是需要我們每個人去親自踐行的。
一、體驗式教學的特點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以學生為主體。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中,學習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從而導致學生失去自主性,被動接受知識。體驗式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體驗式教學是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一個過程,通過某一個特定的場景將這些知識重現(xiàn)于游戲教學、活動開展中。
其次,符合現(xiàn)實。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教師只有把學生的經(jīng)驗融入教學內容中,才能加深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的認識和理解,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再次,符合學生特點。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判斷是非的能力差,無法辨認善惡,很容易被利用。因此,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應該教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例如,在情景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指出其優(yōu)點和弱點,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對錯、善惡。
二、體驗式教學的實施
(一)模擬現(xiàn)實情景,激發(fā)體驗興趣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相對難學的課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塑造一顆“好果實”。另一方面,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所以,使小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的關聯(lián)性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谶@種條件,采用實際案例模仿教學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其中的理論知識也可以聯(lián)結實際表現(xiàn)。教師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書本知識進行情景設計,創(chuàng)造氛圍,讓學生體驗或回憶相關的生活情景。
(二)游戲與活動,增強體驗感受
大多數(shù)的家長與教師認為“游戲”害人不淺,于是家長與教師雙重打壓學生玩游戲的行為,壓抑了學生的天性,導致學生在某個特定的事件、時間里爆發(fā),人們稱之為“叛逆期”。因此,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要解放學生的天性,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使他們通過游戲來完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jīng)歷成功與失敗,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例如,在課間十分鐘教學時,課堂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課間十分鐘你們會干什么?”這時,學生的回答各種各樣,有的說趴在桌子上靜靜地待一會兒,有的說上廁所等。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好的行為,加以鼓勵。這樣,學生的好勝心會被激發(fā)出來,然后不自覺地模仿那個學生的行為,想要超越他。對此,教師也可以告訴學生自己的課間十分鐘在干什么,以身作則,避免課間十分鐘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這樣一來,學生的紀律性能夠自覺增強。又如,學習《吃飯有講究》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做飯———吃飯———洗碗等步驟,讓學生了解原來這么多步驟后才能吃到飯,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糧食的行為。只有這樣,學生在自我體驗、感知下,規(guī)則潛移默化地生長在學生的行為中,從而落實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
(三)通過角色體驗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加以指導
小學生是社會活動的進行者,是社會中的重要主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是,隨著不斷的成長,小學生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將會不斷的發(fā)生改變,所面臨的道德與法治相關的場景也會更加多樣化,為了讓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的一生,形成長遠的行為操守,教師可以通過角色體驗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加以指導,同時,角色體驗的方式也有助于學生了解作為不同的社會主體,應該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道德與法治問題。
(四)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在道德和法治的體驗式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一方面有利于小組內的同學集思廣益,及時糾正其他學生的錯誤觀點,也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進行反思,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法治意識。
(五)評述評價,內化體驗感受
復習是評價的總結,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在前一階段通過學習來豐富自己的情感,但每個人的經(jīng)驗因人而異,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通過對學生現(xiàn)有水平的回顧,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不斷地提高和豐富自己的經(jīng)驗。但在“評析感情”的過程中,要客觀公正。同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使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情感體驗。例如,學習新年的禮物時,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新年即將到來,你們收獲了什么呢?”引導學生畫一畫、寫一寫自己的收獲,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表達總結、評價。如有位學生寫道:“我覺得如果沒有父母、親人的幫助,我無法接受老師的培養(yǎng)?!苯處熆梢灾攸c評價這句話,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取得這樣多的收獲?這樣一來,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就被激發(fā)出來。
三、結語
道德源于生活。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體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為學生提供一種有效的生活體驗方式,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在經(jīng)驗中認識情感。
參考文獻
[1]吳蘭鳳.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文理導航,2017(15):12.
[2]尹鳳鳴.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8):56.
[3]戴蓉蓉.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7(53):14.
[4]李桂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J].長江叢刊,2017(5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