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曉光
摘要: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目前普遍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專學校一樣可以采用這個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其關鍵是“任務”設計,要仔細推敲知識點、統(tǒng)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法;課程設計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符臺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獲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yǎng)獨立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一、“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
要求教師在總體目標的框架上,將總目標細分成若干個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學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任務來體現(xiàn)總的學習目標.例如,網頁制作涉及到因特網信息檢索、計算機圖文編排、網頁的連接、網頁修飾、計算機文件存儲等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個制作好的網頁設計這個綜合性的“任務時,要考慮到應該包含網頁制作所涉及的知識、方法與技能然后將這個任務分解為幾個較小的任務,指導學生分步驟去完成
“任務”分解、編排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每個任務設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后“任務之間的聯(lián)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完成了網頁制作任務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在因特網上發(fā)布站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使學生對在因特網上完成網頁制作、站點發(fā)布的過程有較為完整、全面的認識,進一步為學生的獨立設計、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特征
(一)以任務為主線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是課堂的主線。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明確而有趣,要遵循實踐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創(chuàng)造性原則。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且最好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樣更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信息檢索時,可以把查找平時的學習資料作為任務;在Word教學中,可以把制作一-張課程表、一 幅板報作為任務等等。
(二)以教師為主導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擔當?shù)呢熑胃?,教師不僅要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樣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任務成果的評價者的角色。教師通過分析教材和學生,結合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情境,進而制定任務。畢竟有些問題學生可能因為自身知識積累問題,可能在完成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一 些難點和困難,教師要密切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給學生提供幫助。最后教師要積極組織任務成果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勵學生參與繼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三)以學生為主體
在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發(fā)出各自的創(chuàng)造力,在協(xié)作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任務驅動教學法將學生置于一定真實的學 習情境中,通過任務引起他們的注意,通過分析任務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資料解決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學生完成任務時,通過主動質疑,提出問題,自主思考,對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事實證明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能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任務驅動教學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由”學會信息技術"向”會學信息技術轉變。在深刻認識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礎上,如何才能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專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自如呢?我們可以從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及學習者特征入手進行分析。
(一)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者對學習者應當取得的學習成果和最終達到的行為目標的明確表述,是指導教學過程設計與教學效果評價的依據(jù)。教師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明確整個單元以及每課時所需學習掌 握的知識點,辨別知識點的類型,弄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才能在后面的任務設計中統(tǒng)籌兼顧。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效果怎樣,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都依賴于學習者的學習活動:,而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又都是以自己的認知特點來進行學習的。因此,要取得教學活動的成功,必須重視對學習者特征的分析,學習者特征的把握是任務設計的基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分析學習者的特征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要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及認知特征,如學生喜歡采用怎樣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哪些內容存在偏愛或誤解等。二是要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基礎,判斷其是否具備了進行新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基礎。三是要分析學生學習新知識可能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分析新知,結合了解到的學生學習基礎預測,保證教學的針對性。
(三)任務設計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是任務設計,任務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效果。只有明確了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任務的特點才能更好地設計貫穿課堂的任務。任務設計時要從具體的教學目標出發(fā)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使任務在呈現(xiàn)后能轉化為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任務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技能基礎,這樣才能夠保證實效。此外,任務設計還要具有適度性和可操作性。綜合考慮中專學生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教學內容和上機條件,筆者認為以課時為單位設計任務更為可行。設計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基礎,注意機房布置和學生機器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在一課時中呈現(xiàn)一個較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切實提高學生積極主動獲取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避免紙上談兵。
參考文獻:
[1]王琪.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專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 (03):21-22.
[2]李四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中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今日民族,2011 (0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