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苑芳
【摘要】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關(guān)鍵在于從小抓起。相較于成人,幼兒具有可塑性強、自控能力差的特點。因此,在幼兒階段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或者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都是關(guān)鍵時期。本文將從幼兒不良的行為習慣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展開論述,并提出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關(guān)鍵詞】行為習慣;幼兒培養(yǎng)
幼兒時期是孩子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此時在家庭以及幼兒園的生活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將影響孩子的一生。一方面,孩子任性是一個相當之普遍的現(xiàn)象,看到自己的孩子任性,打也不行,罵也不聽,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很聽話。對比之下,家長可能覺得自己管教不嚴或者其他原因,從而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由于不切合本家庭的教育實際,可能就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任性可以反映出孩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他們會以此要挾父母或者是其他親人,滿足自己的需求。
對于這類孩子,父母要及時糾正。孩子任性的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你讓他(她)干什么,他(她)偏不干,就是要跟你對著干,反著來;再有一種是吵鬧著要買什么東西,不給買就哭鬧不止,不肯走,一定要買到為止;還有就是無緣無故就沖人發(fā)脾氣、打人,稍不順他(她)脾氣就亂發(fā)脾氣;大多數(shù)孩子都已經(jīng)形成這樣的行為。主要是家里的管教方法不一致,孩子知道就誰能保護他(她),就躲到誰身后。所以說,家庭管教孩子的方法的要形成一致,這樣才對解決孩子任性行為較為有效方法之一。
一、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內(nèi)容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包含了品德習慣、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及學習習慣四方面的內(nèi)容。(1)良好的品德習慣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文明禮貌、友愛同伴、愛集體守紀律、愛勞動、城實勇敢。何為“文明禮貌”的具體表現(xiàn)?如愛長輩、老師,聽他們的話,見到人要有禮貌,與他們打招呼,會說“請、謝謝”等禮貌用語;不打擾他人的談話,不隨便翻動別人的東西,需經(jīng)過他人的同意才能接受他人給的物品,并致謝。(2)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飲水習慣、睡眠習慣、排便習慣。(3)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主要包括:常洗手、保持五官的干凈、正確使用手絹、保持身體干凈、保持環(huán)境整潔。(4)良好學習習慣主要包括:要積極參與對學習有興趣的活動,喜歡熱愛學習;集中注意力專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有正確的讀、寫、坐的姿勢;遵守翻閱圖書規(guī)則,愛護好、整理好圖書文具。以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內(nèi)容,家長們要了解以及理解,可以應(yīng)用于家庭教育中去。
二、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上,當前家庭存在的誤區(qū)
案列1: 在家里,小孩無緣無故哭鬧起來、打人以及咬人什么的,家中長輩問是什么原因,一直勸慰,小孩也不理,只管哭鬧個沒完沒了。到最后,家中的長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案例2:在幼兒園,午睡的時間到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經(jīng)安安靜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尚±趨s是在自己的小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一會兒自己跟自己玩,自言自語;一會兒又去弄同學,老師勸導(dǎo)他,小磊又表現(xiàn)出不愿意,不理睬人,怎么說都不聽。
案例3:在帶小孩逛街、去玩的時候,小孩看中了一件玩具,吵著鬧著一定要買,家長也跟小孩好說歹說,為什么不能買這件玩具,可小孩還是哭鬧不止,直到買到為止。
三、教育方法不當
從目前看來,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長輩把孩子保護得很好,如溫室的花朵一般,任何事都幫他們打理好。就比如,起床有人幫著穿衣服,被子有人疊,鞋子有人幫著穿,吃飯有人喂,等等,總之,就是一句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長往往對孩子有求必應(yīng),事事有家長為他(她)著想,事事都要順著他(她)。久而久之,這一任性的行為性格逐漸形成。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時,首先,了解清楚孩子出現(xiàn)這樣問題的原因,然后又該如何解決。其實,任性不是孩子天生的毛病,可能有外在因素導(dǎo)致的,即后天在某一環(huán)境或因素養(yǎng)成。造成孩子任性這一性格的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是家庭環(huán)境的原因。
1.模仿他人
在家庭里或者是在親戚家里,孩子們可能目睹有別的小孩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得到他(她)想要的結(jié)果。因此,他們通過學習與模仿,自然而然地,他們就會表現(xiàn)任性。當然,也有可能是目睹成年人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直接影響到孩子。
2.家長遷就
孩子任性,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長輩的溺愛。幼兒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強,他們常常有各種各樣的要求,其中還包含不少不合理的要求。由于家長存在認為孩子還小,遷就他(她)一兩次也沒關(guān)系的心理。長久下來,孩子就形成這樣的心理和行為定勢了。這種任性的表現(xiàn),就是遷就的后果。
3.家長對孩子過度嚴厲或者是不尊重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庇捎谟行┘议L希望孩子變得更加優(yōu)秀,變得更好,他們會嚴苛要求孩子,在這樣強度下,孩子的壓力大,難以達到家長的要求。因此,孩子逆反的心理和抵制的行為就會容易產(chǎn)生,久而久之,就變得任性。還有的家長,不分場合,不分場地貶斥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隨意地責備,不尊重孩子,孩子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就會產(chǎn)生抵抗行為。
4.家長的過度愛護
在獨生子女家庭,所有人就是以孩子為中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的要求,致使孩子認為,長輩理所應(yīng)當要以自我為中心,為自己所做好一切。因此,當小孩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哭大鬧,甚至以不吃飯、不上學等各種理由來要挾家長。
5.同伴交往機會缺失
中國經(jīng)濟、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飛躍性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條件改善了,但“高樓孩子”也隨之出現(xiàn),常常被“困”在家里。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少了。代替同齡伙伴的,往往是家里的家長或者長輩。這種不平等的人際交往使得孩子缺少互幫互助、合作的意識,缺乏謙讓、自制的行為。因此,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任性多半是后天形成的原因。
四、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的習慣方法
如何對待孩子的任性行上為?這是父母較為困擾的眾多教育問題之一。在筆者所看到過的、所聽過的或者是所學過的案例當中,孩子任性的這一行為也是有原因的,并不能完全理解為是無理取鬧。比如,有一類孩子的主要目的,是要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主要是因為父母親陪伴在孩子們的身邊的時間屈數(shù)可指,他們只是想要父母多陪伴在他們身邊,跟他們在一起待會兒、玩會兒,孩子們就會很開心;再有一類是家中老一輩爺爺奶奶的溺愛過度、言聽計從,讓孩子們養(yǎng)成這樣一個不良的行為習慣,以為就這樣鬧一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喜愛的玩具等等。這些多種類型,多種原因。當然,對付這些孩子們,也是有解決方法的,而不是一味地任由孩子鬧,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又或者是打罵孩子,又或者是一味地答應(yīng),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對于這些孩子們就得“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在我們?nèi)松恼麄€生命歷程中,3-4歲這一階段是我們?nèi)松牡谝弧芭涯嫫凇?,也可以說是第一“反抗期”。這時期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乖巧,而是經(jīng)常會和家長“鬧獨立”,試圖擺脫家長的約束。有時候就好像是故意與父母和老師等長輩作對,你讓他(她)去做什么事情,他(她)偏不去做;你讓他(她)去做什么事情,他(她)偏要去做。這種情形到了4-5歲仍然持續(xù),孩子會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不服管教的特性。當家長對他們提出什么要求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說“我不”或者是“不要”又或者是裝作聽不到。如果這時候,家長加以干涉的話,孩子就會很容易變得非常暴躁,孩子的這種獨立傾向往往會被大人認為是不聽話的表現(xiàn)。從這可以看出,這是孩子的“反抗”的心理的體現(xiàn),是孩子獨立性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現(xiàn)象。此時,如果家長對孩子橫加干涉或者是責備懲罰的話,孩子可能只是會暫時變得聽話,但同時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獨立性的發(fā)展就會停滯不前。這時候,(下轉(zhuǎn)第22版)? ? ? ? ? ? ? ? ? ? (上接第21版)家長要耐心地引導(dǎo)孩子,教導(dǎo)孩子,做到因材施教,關(guān)注孩子的反抗心理。要視實際情況做出行動,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要滿足孩子和鼓勵孩子;反之則要耐心引導(dǎo),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決心改正,而不是采用強硬手段。其實孩子有時的“不聽話”,也并非是壞事。這個“不聽話”往往說明了孩子的興趣廣泛,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強,心理發(fā)展也比較健康。反而,一切都聽從家長安排的孩子,是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教育方法來去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行為習慣。具體如下:
1.轉(zhuǎn)移注意法
在孩子發(fā)生任性行為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玩具或者是其它一些新鮮的事物,又或者是一些有趣的聲音等等,以借此來引起孩子的注意,轉(zhuǎn)移孩子原來的關(guān)注。這樣,既可使孩子不再吵鬧不止,也轉(zhuǎn)移了孩子原先的注意力。
2.溝通法
在孩子發(fā)生任性行為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和孩子溝通,利用具體形象的方法或說法,來告訴孩子什么事是可以做,什么事是不可以去做,告訴孩子這種行為又可能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使孩子從中收到啟發(fā)和教育。
3.獎勵委托法
在孩子發(fā)生任性行為的時候,家長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他(她)們力所能及而又讓他(她)們覺得這是一件有趣而又重要的事情,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信任的,覺得這樣很滿足。當然,在孩子完成這些事情之后,可以適當?shù)男⌒—剟钏ㄋ﹤儭?/p>
4.榜樣法
當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故事書或者是生動形象的電影里,那些典型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播放給孩子看或者是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可以從中收到啟發(fā)和教育。也可以利用孩子“好大”的特點,來告訴他(她)們:你們是哥哥或者是姐姐,你們應(yīng)該樹立好的榜樣給弟弟妹妹看,你們是個好的哥哥姐姐。
5.冷處理后果法
當孩子發(fā)生任性行為的時候,在不損害孩子自身的健康或者是安全的前提下,家長可以采取不管不顧的方法,任由孩子做下去,讓孩子清楚地知道這種行為會造成怎樣的后果,讓孩子切身體會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之后家長再進行教育工作。
6.教育態(tài)度一致法
當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的時候,家長的教育方法存在著分歧,一方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不該縱容的;而另一方卻認為這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孩子小吵小鬧,就任由孩子或者是遵循孩子的意愿,就是溺愛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要一致并且要堅持。不然,會讓孩子以為有靠山可依賴,就胡作非為。
7.激將法
當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勝心與自尊心,因為孩子的好勝心與自尊心也比較強,孩子就不喜歡別人說他(她)不行,如果家長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可以讓孩子好好控制自身的任性行為。
8.親身體驗法
當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孩子創(chuàng)造艱苦教育的機會,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北热纾议L可以找機會帶孩子到比較落后、貧窮的農(nóng)村地區(qū),讓孩子體驗和了解一下農(nóng)村孩子的生活和習慣,這使孩子從無形中得到深刻恰當?shù)慕逃?。如果家長再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恰當?shù)慕逃梢越ㄗh孩子幫助農(nóng)村孩子,那么,這不但是改變孩子性格的機會,還有可能使其變得淳樸、有愛心。
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良好、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個家長和幼教工作者的責任和任務(wù),亦是長時期學習和研究的課題。作為研究的對象,孩子是最生動、最豐富、精髓的,所以,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去了解他們,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在這一過程中,對他們要有愛心、耐心以及誠心,同時需要有恒心??傊?,愛,決不是寵;愛,也是要有度的。
五、結(jié)語
總的來說,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習慣,家長不必太緊張,重要的是對孩子的疏導(dǎo),給孩子指引一條正確的“路”。切記,不可以時而加緊教育,時而放松教導(dǎo),全憑家長的情緒來去決定對孩子教育的態(tài)度。家長對孩子不合理的行為切勿姑息,要指引孩子走回正軌,讓這種行為慢慢地消失,讓孩子隨著家庭良好的環(huán)境與教育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長。
[本文系廣州市增城區(qū)“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農(nóng)村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策略研究(ZC20182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何曉夏.學前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魏勇剛.學前教育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楊紅梅.任性的孩子怎么教[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