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秀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在語文教學中,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要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該把握良機,渲染語文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認真?zhèn)湔n,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增加趣味性,來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保持;注重“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從而達到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保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保持求知欲;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培養(yǎng);保持;對話教學;有效課堂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化,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蔽矣X得這話很有道理。眾所周知,興趣是科學入門的向導,是學好各門課程的起點和催化劑。有了興趣,人才能產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中可以說教師是導演,課堂是舞臺,要使課堂教學這一大舞臺充滿吸引力,語文教師就必須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學生為突破口,講究語言藝術,注重活動的運用,激發(fā)求知欲望,拓展學生的視野,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聯系,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愛需要我們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多給學生鼓勵與鞭策。充滿愛的課堂,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目的是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一個過程轉變。學生可能由于受種種原因,如身體情況、家庭情況和社會情況不喜歡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成績較差,由此對自己失去信心。作為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因為自信心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關鍵。
二、顯現語文教材的特點
語文課與其他學科相比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課文內容具體、貼近生活、語言生動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課文語言生動形象特點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一個有利條件。學習祖國名勝古跡的課文時,我一般會先請學生找出描寫名勝古跡的詞語或者是句子,接下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的詞語、句子或是段落,并且在領略文字的優(yōu)美時再加上風光圖片,給學生帶來了美的享受。
三、講究課堂教學藝術
語文課堂教學藝術主要表現在教師語言藝術、教學手段藝術等方面。教師的語言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做到描述富有美感、啟發(fā)引人深思,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信息,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心境。例如我在練小聽了特級教師上的《滴水穿石的啟示》這一課,受益匪淺。教師生動豐富的語言引領著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感悟文本包含的內在,不僅使課堂活了起來,也豐富了學生的詞匯。
四、建構富有生命意蘊的對話教學
(一)活躍課堂氣氛是首要。
怎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起來呢?“活躍”最突出的表現形式即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fā)下“思”和“言”的活躍,尤其是“言”的活躍。
1.放手讓學生去“讀”。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學生對課文的見解主要來源于多讀書。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書,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根據文本的內容與學生的特點展開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讀書狀態(tài)中。
2.放手讓學生去“問”。語文教學的目的不是要取消學生頭腦中的疑問,而是讓學生的頭腦中產生更多的疑問。因此,課堂上放手把問的權利讓給學生,讓學生多問。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學生由“不敢問”到“敢問”,由“不會問”到“會問”。
(二)建構富有生命意蘊的對話教學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對話教學因理念與形式的進步性而廣受認可。
構建有效、充滿活力和富有生命意蘊的對話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化學生所學知識、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教師在對話教學實踐中要實現由控制向引導的定位轉向。教師應理性審視對話教學實踐,不過分推崇標準與程序而重回灌輸式教學的原點。對話教學的原初意義是,通過對話將師生從“考試車間”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敞開心扉,傾聽與表達,培養(yǎng)獨立人格與完整個性。
其次,提升教師教學的對話智慧。一是在對話中反思對象、情境和觀點的變化,防止學生聲音被掩蓋或遮蔽;二是敏銳感知學生話語,對其來源、特點、變化及隱含意義保持警覺,適時給予反饋和引導;三是學會換位思考,了解辨別學生話語的本意;四是真誠、謙虛、主動參與學生的話語環(huán)境,與學生達成認知、情感與精神上的緊密聯系。
最后,給予教師一定的人文關懷,以協同的方式引導師生在對話教學中成長。一方面,為教師減負,減少事務性工作的束縛,讓教師有更多時間走近學生、研究教學,弱化控制性行為;另一方面,地方教科研室、師范院校課程與教學研究者需提供適宜的專業(yè)保障與引導服務。引導教師不僅要關注對話教學中的“事”,更要關注教學中的“人”,即在對話教學中,不僅關注教學任務的完成,更要關照學生成長。對話教學中的“成人”指向學生與教師的共同成長,讓師生在“有話能說、有話要說”的話語空間中表達自我,體驗課堂的存在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總之,學生學習,興趣為先。作為語文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的興趣,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舒仁健.淺談小學語文課堂興趣教學[J].知音勵志,2016年04期.
[2]董孟云.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