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思
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江西南昌 330001)
腦卒中多發(fā)于老年人,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該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吞咽功能障礙是腦卒中的嚴重并發(fā)癥,是由于患者呼吸系統(tǒng)相關肌群和運動神經(jīng)受損,致使固體食物、液體食物或唾沫誤吸,臨床表現(xiàn)為攝取固液體食物時發(fā)生嗆咳、哽噎等[1]。近年來,吞咽功能訓練逐漸被應用于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中,但臨床不應滿足于單純的吞咽功能訓練,還應重視行為干預與非行為干預相結合。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通過低頻脈沖對肌肉進行電刺激,使肌肉放松或緊張,幫助患者恢復肌肉運動功能[2]。本研究主要探討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配合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例。觀察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52~78歲,平均(65.25±4.16)歲;出血性腦卒中22例,缺血性腦卒中19例。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51~79歲,平均(65.31±4.22)歲;出血性腦卒中20例,缺血性腦卒中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經(jīng)頭顱CT、頸動脈超聲、臨床癥狀診斷確診為腦卒中;洼田飲水試驗、吞咽造影評估過程中存在咽期異常表現(xiàn);患者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病史;存在喉部手術史;合并胃腸道疾?。淮嬖谥匕Y感染。
對照組給予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面部肌肉訓練:指導患者張口吸氣,鼓腮,然后緩慢呼氣;將頭部向前伸,頜下肌伸展后于頜上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上動作為一組,3次/d,15 組/次。(2)舌肌訓練:用紗布包裹患者舌頭,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牽拉;指導患者卷舌,用舌頭舔上下唇、左右嘴角等;以上動作為一組,2 次/d,20 組/ 次。(3)咽部冷刺激:使用蘸過冰水的棉棒稍微刺激患者軟腭、舌根、咽壁部位,然后指導其做空吞咽訓練。(4)進食干預:進食前使用冰棉棒刺激咽部以誘發(fā)吞咽動作,確認有吞咽功能即可進食;協(xié)助患者取半臥位或坐位,使其頭部前伸,將食物從健側送至舌根處,利于吞咽;在進食過程中,為防止食物殘留,需指導患者做吞咽和空吞咽動作;在確?;颊邔⑹澄锿耆氏潞螅倮^續(xù)喂食,速度不宜過快,時間控制在30 min 左右。
觀察組給予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配合康復護理(康復護理內(nèi)容同對照組):使用芬蘭Mega Win6000型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進行干預,首先用乙醇消毒皮膚,固定電極模擬測試肌群;指導患者取30°半臥位,使頭部前伸,將墊枕放于偏癱側肩部,取2個電極片對稱放于舌骨上區(qū)中線雙側,再取1片放于頦舌骨肌肌腹處;選擇AC 模式,設置頻率為30~80 Hz,波寬為300 μs,脈沖比率為300 μs,電流刺激強度為0~20 mA,指導患者吞咽3次,捕獲面部肌肉收縮峰值間平均肌電圖值,然后設置百分比目標值,患者開始吞咽,當面部肌肉產(chǎn)生的肌電信號傳送至屏幕上顯示目標值后,儀器會予以4 s 電刺激,然后肌肉放松10 s,以此重復刺激,5次/周,持續(xù)4周。
(1)吞咽功能:于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使用改良曼恩吞咽功能評估量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評價,該量表包括呼吸、構音障礙、意識水平、控制唾液能力等12個條目,總分100分,分數(shù)與吞咽功能成正相關。(2)攝食能力:于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使用功能性經(jīng)口攝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xiàn)OIS)評估,總分7分,分數(shù)與攝食能力成正相關。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吞咽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兩組吞咽功能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吞咽功能比較(分, ±s)
表1 兩組吞咽功能比較(分, ±s)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 t P觀察組 41 74.30±5.57 91.50±2.57 17.954 0.000對照組 41 73.54±6.36 84.04±5.22 8.171 0.000 t 0.576 5.210 P 0.567 0.000
干預前,兩組攝食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兩組攝食能力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攝食能力比較(分,±s)
表2 兩組攝食能力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 t P觀察組 41 3.58±0.26 5.05±0.47 17.524 0.000對照組 41 3.49±0.85 4.75±0.28 9.015 0.000 t 0.648 3.511 P 0.519 0.000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常見臨床癥狀為一側臉部或腿部麻木、突然昏厥、神志迷茫,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肢體癱瘓、吞咽功能障礙等[3-4]。大腦皮質(zhì)損傷和腦干損傷等引起的真性或假性球麻痹是導致腦卒中患者出現(xiàn)吞咽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患者一旦出現(xiàn)吞咽功能障礙,將影響進食,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加重患者病情,延緩康復進程[5]。
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是一種正向改善吞咽功能的訓練方式,通過采用低頻脈沖電流刺激面部肌肉產(chǎn)生收縮,重建大腦吞咽反射功能,結合科學的吞咽功能訓練,以改善吞咽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吞咽功能、攝食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將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配合康復護理用于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攝食能力。吞咽是一種復雜的面部神經(jīng)反射活動,如果肌肉力量不足或紊亂,會影響吞咽動作。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可依據(jù)直觀記錄的患者吞咽生理學改變設置閾值,經(jīng)視覺、聽覺反饋,幫助患者有效完成吞咽動作;此外,其還能夠及時將設定電流輸出,刺激患者咽部肌群,從而克服吞咽收縮不完全的缺陷??傊?,該儀器依據(jù)肌電活動強度調(diào)整的電閾值,更能滿足患者的需求,使每次吞咽訓練均可達到觸發(fā)閾值。配合傳統(tǒng)吞咽功能訓練,能夠使患者直觀了解吞咽完成質(zhì)量,方便隨時調(diào)整,利于吞咽功能的改善;同時,結合科學的飲食訓練,能進一步改善和吞咽相關的肌肉功能,并加快吞咽功能的恢復進程,提升經(jīng)口攝食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加快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將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配合康復護理應用于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攝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