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娟
摘要:本文以陳洪綬的人物畫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作品的分析,師承,傳統(tǒng)淵源等對圖示特點,造型風格以及線的藝術特色展開論述。
關鍵詞:陳洪綬;人物畫;藝術特色
前言:明末清初,是人物畫發(fā)展的又一個重要階段。陳洪綬作為當時人物畫的領軍者,影響甚大。其超凡脫俗的繪畫風格,高古奇駭,夸張,裝飾性強的造型特點在當時可謂是特立獨行。他廣納百家之法,人物畫多學習前人,受到同時代畫家群體的影響由從民間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加以變革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貌。對于宋元文人畫興盛而忽略掉的文人畫給予了繼承和變革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中國人物畫新的審美取向。
一、圖式平面程式化的藝術特點
圖式的平面程式化形式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運用在人物畫中。這種平面程式化的形式也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繪畫所特有的藝術表達形式和情感表達方法。中國繪畫不同于西方繪畫的透視法,它就是呈現(xiàn)出很平面化的效果,這樣就可以讓人物畫在物象構成方面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可以將不同時間和空間的物象排列組合在一起構成畫面所需。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使得中國繪畫在對物象的表現(xiàn)上賦予了很大的空間自由和組合范疇。既豐富了繪畫的內容和表現(xiàn)力又能夠起到更好的表達作用。例如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傳統(tǒng)的壁畫,年畫,剪紙等等都具有平面程式化這種圖式特點,陳洪綬恰恰偏好這方面,從中受到很大影響并且總結了不少方法為自己所用。
從陳洪綬作品來看,能夠感受到他比前人更加執(zhí)著于對平面程式化的追求。他根據(jù)造型需要,盡可能的將所描繪的對象展開加以重新組合,既可在平面的二維空間中傳神達意又能得到平面分割話的效果。
陳洪綬所繪人物畫疏朗自在,畫中各人物表現(xiàn)充分,他們之間互不遮擋,給予了完整的描繪。他慣用縱向兩段式和橫向展開式兩種構圖。他用兩段式構圖的方式巧妙的安排人物空間位置,加以環(huán)境,道具突出人物,而展開式構圖則可以使觀者和畫家邊走邊游欣賞畫作。陳洪綬所繪人物畫背景后大面積空間處理也不是一味平涂,他通過漸變的來表現(xiàn)空間感和烘托氣氛,給觀者提供了自由的想象空間。而人物畫中所出現(xiàn)的簡單道具,無論是山石,花鳥還是案幾,屏風都是為了能讓觀畫者更好的感受到畫中意境。
二、造型風格夸張的藝術特點
陳洪綬塑造的人物畫形象大都造型古拙,奇駭夸張,他不求人物比列的準確把握而是著重要求人物造型的味道以及畫家本人的抒情寄意。這種人物造型多是靠夸張人物形體的大幅度轉折來體現(xiàn)的在造型語言上深受唐末五代著名畫僧貫休的人物畫風格影響,并自成一家。貫休尤善畫羅漢,他的羅漢造型“形如瘦鶴”,“骨似犬犀”造型夸張。雖然其所繪羅漢造型夸張但相應的筆線設色卻剛柔并致,法度十分嚴整。在造型上又深受民間美術的影響,壁畫,年畫,剪紙,版畫等大都在造型上采用了夸張的手法,特別是民間版畫采用了夸張,壓縮的方式,將人物畫作適當?shù)淖冃慰鋸埲缓髮⑺麄兣帕械揭欢ǚ嫔?,飽滿和裝飾意味濃厚帶給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
陳洪綬人物畫對于造型夸張的特點從以下幾處分析。第一方面人物比例,常見的頭大身子小類型。在《人物圖軸》中的人物形象身高只有大約五個頭長與普通正常七個頭長的比例有明顯差異。第二方面,對畫面細節(jié)的處理,畫中有大量運用帶有圖案紋樣的如器皿,衣紋,云霧等。他注意細節(jié),擅長裝飾性構成,大量人物話都以博古器皿為背景,加強人物和畫面的高古氣氛。這與他“取法于古”有關。第三方面是對外形的處理,他畫中高士人物形象面部圓潤飽滿,身體外形也根據(jù)需要而或圓或方的處理,人物造型也具有古代器皿的古樸,厚重,大氣,粗曠,夸張的特征,他把這種古代器皿的精神,氣勢,韻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
三、線的裝飾性藝術特點
中國繪畫藝術中,線一直作為造型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看似平淡樸素的線條卻包含了豐富的精神內涵。裝飾性本身的目的在于求得形式上的規(guī)則和諧美。陳洪綬的人物畫作品是以線型語言來彰顯造型藝術表現(xiàn)力的優(yōu)秀典范,早期學習吳道子,李公麟,張萱,周昉,貫休的繪畫作品結合自身并勇于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程式語言。他在創(chuàng)作中極其注重線裝飾性與造型圖式相互協(xié)調融合。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在人物服飾上大量運用排比,重復的方式來表現(xiàn)秩序感。運用疏密相稱的手法通過對物象的不斷重復達到一種形式美,裝飾美。
陳洪綬對于線的運用上,早,中,晚三個時期用線風格變化明顯。他一生艱難,性情又怪癖,剛正不阿,他常與正義之士結交,同情百姓,不事權貴,在思想和生活情感上與下層民眾更加接近,他深切感受到下層貧苦民眾的疾苦內心充滿矛盾和痛苦。這些高尚的品格修養(yǎng)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的繪畫審美取向,形成一種獨立而高潔的人格意志。他早期線條直率細勻,以圓線為主,轉折處見方,工整嚴謹。早期多用釘頭鼠尾描,用來表現(xiàn)重疊,褶皺,疏密的衣紋,用線特征明顯,筆筆不相連,用筆較散。中期用線節(jié)奏感增強用線比較硬朗以鐵線描為主。人物造型強調折轉傾復之勢,例如《雙鞭呼延灼》用長線勾畫作為人物造型主題的戰(zhàn)袍,淋漓精致展現(xiàn)出名將的剛毅氣質。從這時期的畫中能感受到他用線轉頓方折,充滿剛健銳利之氣。后期陳洪綬以高古游絲描為主,他的書法修養(yǎng)在這個時期與繪畫是緊密相連的,其結體傾正滋縱,曲直動靜變化自然,書法與繪畫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手法簡單純樸,強調金石用線,線型語言清圓細勁,圓潤舒展,運轉柔韌為主。有人總結陳洪綬的用線“少而妙,壯而神,老則化”。通過人生三個階段對線的探索,對線的運用達到爐火純青額地步,將線的裝飾性效果發(fā)揮到極致。對線條的運用加強了畫面的裝飾感又賦予了畫面新的內涵。
四、結語
陳洪綬繪畫以高古,奔放,怪誕,奇崛的的獨特風格在明末清初的畫壇獨樹一幟。所繪古代高士,仕女不泥古,但其畫風之古,出于意境之外。其在繪畫上取法于古的同時,亦能汲取民間美術的精華。從某程度上來說,他經歷了一個從高雅自適走向通俗普及,從精神寄托走向情感抒發(fā)的過程。改變了當時人物畫的發(fā)展的頹勢,為后世人物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權英杰. 晚明陳洪綬人物畫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2]彭賢淑. 陳洪綬繪畫風格嬗變探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3]王稚茜. 晚明人物畫的古拙美研究[D].渤海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