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杏蕊 朱瑩
合唱是一門集體性的歌唱藝術,合唱團可以展現(xiàn)高校風貌,提升高校形象。高校要結合學科特色,打造合唱團這一具影響力、長效性的校園文化品牌。合唱課不只是一門合唱課程,它可以提升人的心理素質,加強團隊協(xié)作和互相信任,提升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合唱具有以下要點,具體包括讀譜(即拿到新的譜子后要能知道旋律走向、了解音樂術語)、視唱(即要有即興視唱的能力,要有較好的音準)、節(jié)奏(要有較好的節(jié)奏感,知道重拍弱拍)、聽音(每個聲部的音一起唱出時,要能辨別音是否準確并及時調整)、和聲(了解和聲結構、和聲規(guī)律)、欣賞(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發(fā)聲(要會咬字,加強元音字母訓練,做好歸韻處理,明確發(fā)聲位置,合理運用共鳴腔體)、表演(掌握表演技巧)。
當前,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fā)揮高校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功能,根據(jù)專業(yè)、學科特點,并結合學生學習狀況,創(chuàng)建有影響力、具有長效性的品牌項目,并用品牌來推動學業(yè)指導工作。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如何打造合唱團文化品牌,提升師生藝術修養(yǎng)。
一、指揮——合唱團的靈魂人物
合唱中有一個核心角色,那就是指揮。指揮的動作是樂譜的再現(xiàn),是情緒的推動者。指揮通過對樂譜的分析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再通過清晰的指揮動作準確轉述給每一位合唱成員和鋼琴伴奏者。其要抓住每一位成員的情緒并推動它,這就是作品的有機轉換。指揮必須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演出時總會出差錯,如音不準時或有成員節(jié)奏唱錯,指揮必須鎮(zhèn)定地及時糾錯。指揮可以讓人聲與鋼琴聲交織混響恰到好處,升華作品主旨與情感。指揮要具有出眾的領導能力。
二、合唱團成員培養(yǎng)
合唱要求每一聲部、每一成員之間的互相協(xié)作要精準。首先,要傾聽每個聲部的音準音量。在沒有鋼琴伴奏給出絕對音高且音高較難把握、唱不準時,如果一個聲部音準偏低或偏高,人們只能讓自己的音高也偏低或偏高,力求達到相對和諧的音程關系。合唱中成員和指揮之間相互信任、相互依靠,指揮動作的起落和力度要與合唱成員唱出的每個音的開口結束以及強弱變化密切相關,所有成員的眼神都必須緊盯指揮,所以合唱培養(yǎng)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的能力。人的氣息有一個限定值,所以當合唱中出現(xiàn)長音且氣息不夠時,成員之間需要相互配合,運用循環(huán)呼吸法。成員之間要配合好,唱時不在同一處吸氣,要使這個音或這一句聽上去就像是一個整音,具有線條感,更悠遠綿長,達到聽覺上的完美效果,聽者也更有畫面感。當合唱中需要有動作來豐富時,成員間更加需要默契配合。
每當拿到一份新譜子,首先,學生要會自主地欣賞它,了解曲作者在寫這首曲子時的狀態(tài)和情感。學生要會進行曲式分析,了解它的結構、旋律、節(jié)奏。接下來是唱譜,用即興視唱的辦法快速掌握歌曲,用鋼琴校準音高,唱熟后將歌詞代入。學生在處理歌曲細節(jié)時,強弱變化起伏對比要大,要嚴格按照譜子的力度記號進行演唱。其間較難的是極弱音與極強音,極弱時要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極強時也得保持科學的方法與位置,響而不炸,且不能用嗓子吼。
合唱明確了成員對合唱聲音統(tǒng)一的審美要求,一是頭腔、鼻腔、胸腔的立體共鳴,二是氣息的正確運用與支持,三是擁有一套科學的發(fā)聲體系,這樣才不會走錯方向,才更容易達到訓練目標。正如生活中要完成一件事,人們最好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朝之努力,這樣才不會懈怠,不會走上偏路。
合唱活動包括合唱排練、合唱展演、合唱比賽、合唱大師課等。合唱排練要求成員克服時間安排上的不協(xié)調。作為合唱團中的一分子,在既定好的合唱排練時間,每個成員必須擔起集體中個人的義務與責任,增強團隊意識。合唱表演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不慌張、不緊張、不害怕、不膽怯。合唱要求聲音統(tǒng)一,聲音不能突出,不能像獨唱演員一樣追求個性與自由,在集體中聲間要“合群”,懂得“知進退”。合唱成員朝著一個目標努力,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變得純粹,合唱團隊因此教會人們如何與人和諧相處,使人懂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三、合唱中蘊含的教育思想
合唱是對美好生活的贊美,所以合唱可以讓人更加熱愛生活,讓自己充滿正能量,有利于塑造積極樂觀的意識。合唱可以促進成員身心的健康成長。合唱比賽和展演可以增強每個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對于不自信的學生來說,參加合唱可以成為從不自信到自信過渡的橋梁。榮譽感增強后,學生可以獲得心理滿足,增強自信心,更加勇于展現(xiàn)自我。
合唱可以加強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不同聲部歌唱的旋律大不相同,這就要求每個人不受別的聲部影響,從而提高自我專注度。
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國家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也會經(jīng)常演唱一些愛國作品,如《游擊隊歌》《七律》等,加上指導教師的背景知識普及,愛國主義教育始終貫穿其中。合唱是一個陶冶情操的過程,每首作品都有獨特的韻味與情感,像《再別康橋》,曲作者把一首絕美的詩編寫成一首合唱作品,詩中加入了和聲之美,使詩更別有一番意味。合唱體現(xiàn)了小我成就大我、大我實現(xiàn)小我的精神。從個體到集體、從集體到國家,愛自己、愛別人、愛國家,愛國意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每個人心中。
在演繹合唱曲目時,曲譜中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停頓、力度強弱記號、節(jié)奏快慢記號都不能放過,要演唱到位,這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人對事仔細認真、誠懇的態(tài)度。所謂“態(tài)度決定一切”“細節(jié)決定成敗”,合唱中養(yǎng)成的習慣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四、結語
合唱雖是一門藝術課程,卻也蘊含了教育的思想,其可以從多方面體現(xiàn)出育人功能,教會人怎么做人做事,怎么成為集體中合格的一分子。經(jīng)過合唱藝術的熏陶,人們可以陶冶性情,自覺自醒。
(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為2018年度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指導項目“著力‘三品行知合唱團建設 促進音樂學院內涵提升——以南京曉莊學院行知合唱團為例”(課題編號:201811460065X)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