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婷
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作為小學生作文教學最重要的時期,教師應(yīng)該把讓學生學會基礎(chǔ)寫作技能作為教學目標,并主動擔負起這個重要責任,將作文教學與學生閱讀緊密結(jié)合起來,不僅會對小學生的作文學習產(chǎn)生積極影響,還會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一、教師要意識到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
教師應(yīng)該學會從閱讀中尋找素材“活水”,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挖掘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guān)鍵點——具備自主閱讀的學習習慣。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引導。學生的寫作能力直接反映教學質(zhì)量,想單純地通過幾篇作文便能使學生具備較高的作文寫作水平不太現(xiàn)實。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意識到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要想提升中年級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二、從閱讀教學中尋找作文教學的突破口
教師的教學任務(wù)是消除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隔閡。閱讀教學若想成為作文教學的“活水”,不能單純地只注重于內(nèi)容的講解,要將學生的個人情感融入到閱讀中,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寫作的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學會為人處世,進行語言表達,為寫作積累素材。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潛移默化,寫作時便不會感到生疏。例如閱讀《七顆鉆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領(lǐng)悟應(yīng)該做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的中心思想。作文,其實也是做人,學生用語言將做人的思考表達出來,就形成了一篇文章。教師只有從閱讀教學中找到作文教學的突破口,使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互依存,使閱讀教學成為作文教學的“活水”。
三、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領(lǐng)悟?qū)懽鞯膴W秘
小學中年級課堂閱讀和課外拓展閱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學生在理解和感悟文本時掃清障礙。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揣摩作者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即領(lǐng)悟?qū)懽鲓W秘,讓學生剝開文本的表層內(nèi)容深入到隱含意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想表達什么。例如教學《和時間賽跑》,教師向?qū)W生提問:“作者為什么以‘和時間賽跑為文章標題?”“作者是怎樣表達看法的?”教師在學生閱讀文章時可多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作文教學便能不斷地從閱讀教學中獲取“活水”了。
四、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寫作教學的注意事項
1.了解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了解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才能有針對性地布置教學任務(wù)。比如對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閱讀見解深刻的文章,讓這些同學深入思考,以便也能寫出見解深刻的作文;對于閱讀能力稍差的學生,可以推薦閱讀一些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讓這些同學多積累好詞好句,以便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2.激發(fā)學生的潛在寫作能力
激發(fā)學生尚未被開發(fā)的寫作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年紀尚小,懂得的知識有限,處于待發(fā)展階段,像一張白紙等待教師揮毫潑墨。教師要把握這一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潛在寫作能力,引導他們喜歡習作,學會寫作。
3.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要實現(xiàn)自主寫作能力,首先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學會分析思考文章的中心、結(jié)構(gòu)等。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制定具體的閱讀計劃,要做到區(qū)別對待,量體裁衣,不能簡單地一刀切。比如一個方法很好,但只適合部分學生,如果對所有學生都使用這個方法就起不到應(yīng)有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要怕麻煩,多和學生談心,了解他們喜歡閱讀哪類文章以及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對寫作有幫助的知識與技巧,學習積累知識,為寫作積累素材,使閱讀教學成為作文教學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