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多,張 天,張 釗,全吉淑
(延邊大學醫(yī)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我國普通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流行率為15%~40%,高于全球平均流行率(25.24%)[1-3]。不同于歐美國家,亞洲非肥胖人群NAFLD流行率較高,據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范建高教授團隊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5年NAFLD流行率為15.4%[2]。成人NAFLD流行率呈上升趨勢,從1995年3.87%上升至2015年43.65%。肝損傷的預防與治療已經成為當前研究人員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結構的化合物,在抗菌防病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3]。近年來,黃酮類化合物在肝細胞保護方面的作用已經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4-5]。由于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的植物較多,目前尚未被全部研究,通過有效梳理已有研究成果,能夠為黃酮類化合物在肝損傷方面保護作用的研究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诖?,本研究對相關文獻進行計量研究,為相關科研人員提供參考。
本研究選擇CNKI作為數據源,檢索日期為2019年10月11日,檢索表達式為:(生物黃酮類+蘆丁+槲皮素+槲皮甙+葛根+黃芩+黃芩苷)*肝細胞*(氧化損傷+過氧化活性+氧化應激+肝損傷)”。通過檢索,得到259篇文獻,通過有效篩選,得到197篇相關文獻。然后,利用bibexcel與pajek軟件從研究作者、研究機構、發(fā)表期刊、研究內容等方面進行計量分析。
在197篇文獻中,共包含437名作者、110個機構,作者發(fā)文數量最多的為10篇,機構發(fā)文數量最多的為10篇,這些文獻主要發(fā)表在81本期刊上,被收錄最多的為6篇。
平均每篇文獻有2.22個作者,相對數量較低,說明該領域具有新興研究領域的特點,科研人員之間合作研究相對較少。
在作者合作網絡上同樣具有新興研究內容的特點,呈現小范圍合作的特征,而且合作時間跨度相對較小。機構合作關系與作者合作關系類似,通過對機構合作關系的深度挖掘可知,跨機構合作中多為在讀研究生與導師在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為明確作者與機構合作的關系,通過Bibexcel構建合作關系,通過Pajek進行可視化分析,如圖1、2所示。
圖 1 作者合作網絡
圖 2 機構合作網絡
通過合作網絡圖可知,當前黃酮類化合物研究的作者合作關系交叉不夠,未能形成有效的聯通網絡,少數研究團隊在機構內部合作是當前作者合作的主要特點。由此可知,當前該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還有待提高,跨機構合作的機制與平臺亟須搭建。
文獻質量體現在被哪些期刊收錄,目前來看,197篇文獻中,只有7篇為核心期刊收錄文獻,雖符合新興研究領域的特點,但也說明該研究尚在起步階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還有很大改進空間。
關鍵詞是表述文獻主題、內容、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的關鍵性詞匯,是信息計量研究的重要指標,能夠反映領域研究熱點。本研究共提取出532個關鍵詞,最高出現頻次37次。
單個關鍵詞表達的涵義有限,需要有其他關鍵詞組配才能更準確地表達文章的內容,文章關鍵詞一般為3個以上。為了進一步明確研究內容,利用Bibexcel與Pajek軟件做關鍵詞聚類分析圖,具體如圖3、4所示。
圖 3 關鍵詞聚類
圖 4 關鍵詞貢獻網絡
從聚類圖與共現網絡中可知,研究內容共分為8個聚類,黃芩、槲皮、葛根等黃酮素類植物的研究較多,蘆丁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以實驗研究為主[6-7],實踐研究較少。
由文獻計量可知,當前黃酮類化合物研究具有如下特點:
(1)已經取得較多研究人員的持續(xù)關注,但缺少跨機構合作與交流。
從機構與作者數量上看,已經有較多的研究人員與研究機構對黃酮類化合物進行相關研究,并在不同期刊上發(fā)表了相關成果,多數文獻下載量超過10次,說明關注的人員較多。
(2)研究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但總體質量不高。
雖然已經發(fā)表了相關的成果,但從總體來看,成果的質量并不高,僅有7篇文獻被核心期刊收錄。上述情況說明該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取得更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3)研究內容基礎研究少、實驗研究多。
從研究內容來看,主要以實驗研究為主,文獻中未見有臨床研究,體現了該領域研究尚處在初始階段的特點。
(4)各種黃酮類化合物研究不均,蘆丁類研究內容偏少。
在各種黃酮類化合物研究中,蘆丁類的研究內容在數量上要低于其他幾類化合物。同為黃酮類化合物,其作用機理應具有相似性,利用蘆丁治療肝損傷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