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驍
【中圖分類號】R7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在就醫(yī)后,通過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康復治療與心理治療,能夠控制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使精神病患者屬于康復階段。但在這個階段,許多精神病患者也恢復了部分自知力,在一定程度上認知了精神類疾病,于此同時也就對心理需求有了要求。針對上述情況,若醫(yī)務人員未能予以重視,那么則會加劇患者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致使患者情緒波動,這不但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也會給患者家屬及社會帶來很大負擔。所以,對醫(yī)務工作者來說,需正確應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盡可能滿足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以真正控制住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本文著重探討正確應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的有效途徑。
一、需要安全感
精神病患者在發(fā)病階段言行舉止普遍怪異,更甚有些患者會動手傷人,毀壞物品,但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總體表現(xiàn)卻較為規(guī)范,也在一定程度上認知自身疾病,所以精神病患者和并未恢復的患者居住在同一空間下,則會嚴重缺失安全感,整天愴然若失,擔心其他患者發(fā)病傷害到自身的安危,但又擔心傷害到其他患者的自尊心,因而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內(nèi)心是極為矛盾的,若康復期精神病患者長久處于這種心理狀態(tài)之下,那么不但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控制,也會加大患者的精神壓力。針對上述,就應多加予以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安全感,他們需要什么安全感,就給他們什么安全感[1]。對此,一方面應多加與精神病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患者缺失安全感的根本原因,而后有效去抑制這一原因的出現(xiàn),盡可能讓精神病患者擺脫不安的心態(tài),以滿足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感方面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還應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科學規(guī)劃工作,合理安排各項工作內(nèi)容,以做到有所針對的予以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安全感。
二、需要被認可
上文說起過,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已經(jīng)有了一定認知,受心理因素影響,在此期間的精神病患者普遍需要被認可,這種認可非常利于控制患者的精神疾病。具體來說,在患精神病之前,許多患者都有著顯著的社會地位,以及較強的自尊心理,后來受生活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引發(fā)了精神病,他們的人生也就這樣發(fā)生了轉變,對于上述狀況,有些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就感到難以接受,對“認可”的需要越發(fā)迫切,通過認可患者,能夠安慰患者的內(nèi)心,讓患者感到自身與正常人之間并不差別,以盡可能保持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良好性。予以康復期精神病患者認可的方式,主要體現(xiàn)如下:在開展日常工作時,應尊重每一名精神病患者,不可認為患者有精神疾病,而在日常工作中敷衍了事,不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不予以患者尊重,這是絕對不可的。對于精神病患者稱呼,最好運用患者以前的稱呼,如若患者以前為單位主任,那么在入院后也可這么稱呼患者。對于表現(xiàn)較好的精神病患者,則應對其予以表揚與認可,以增強患者的信心,讓患者能夠更為主動的配合精神疾病的治療與控制。
在整個操作期間,若醫(yī)務人員出現(xiàn)失誤,那么也應在第一時間向患者道歉,并及時進行改正,善于站在患者的視角之上,去理解患者的需求,并滿足患者想要被認可的需求[2]。
三、需要歸屬感
一般來說,對精神病患者普遍運用封閉式管理的方式,患者日常的衣食住行,都在醫(yī)院中進行,但一些康復期精神病患者認為自身已經(jīng)恢復了健康,而處在這種封閉的環(huán)境中,不但限制了自身的自由,也影響了自身內(nèi)心的愉悅性,因而就會抵觸這種管理模式,也急迫需要歸屬感。再者,在這種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下,不少康復期精神病患者還強烈要求出院,但患者的實際病情卻并不允許他出院[3]。針對上述情況,醫(yī)務人員若未能予以合理處理,則會消極影響到護患之間的關系,致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度較低,同時也給該項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諸多困難。所以,對于醫(yī)務人員來說,在日常工作中,應善于采取有效方法,來提升精神病患者在院內(nèi)治療的歸屬感,讓患者能夠產(chǎn)生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進而就能夠使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安心、穩(wěn)定的接受相關治療,如此不但增強患者的治療效果,也利于滿足患者對“歸屬感”的心理需求,成功保障日常工作的開展質量。除此之外,這種歸屬感還需要家人的陪伴,應告知患者家屬多來探望患者,陪伴患者,讓患者即使在醫(yī)院,也能夠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家庭的溫暖,從而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的康復。
總結
總而言之,絕不可忽視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這是由于該期間精神病患者的內(nèi)心較為脆弱,也有著一定認知能力,因而患者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在此情況下,應正確應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盡最大可能滿足患者的認可、歸屬感、以及安全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讓其能夠更好的接受治療,以充分控制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讓患者能夠對醫(y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予以滿意,從而彰顯出工作價值,從而確保精神病患者身體和精神的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林淑賢.長期住院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心理沖突調(diào)查及護理管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7):186-188.
鄧社能,劉社琴.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6,30(05):75-76.
田華.如何正確應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