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滿薇
摘 要:《釜山行2》預計2020年上映,而《釜山行》曾在國內(nèi)受到巨大好評,里面的人性困境引起了巨大爭議,本文著重探討《釜山行》的人性困境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關鍵詞:電影;人性困境
據(jù)傳2020年《釜山行2》會上映,重溫一遍《釜山行》,簡單談談對這類因人類生化事故導致災難的電影的劇情的感受。
一部講述了:“不知名運油船”泄漏導致活死人生化事件蔓延全城,并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城里的人從不知情到驚慌失措逃亡的故事的電影為何能受到大家的熱捧?查看諸多影評,多數(shù)都提到了“揭露人性”。與其說揭露人性,我更愿意說它真實的反映了人在面臨危機的時候的本能——求生。
電影刻畫最好的人物形象是列車里穿西裝的中年人,這個大叔為了求生,推出去一個又一個人為他墊背,甚至把來救他的列車長推了出去以吸引活死人的注意,但最后還是不可避免的在鐵軌上因為崴腳被咬。而他的目的只是“回家”。
這位大叔可惡嗎?可惡,對老弱病殘熟視無睹,葬送救援者的生命,但這就是人的求生本能,在生存面前,人可以吃人,可以吃觀音土,可以賣掉兒女,可以為了生存作出一切令人無法想象的舉動,翻看歷史,每一次人類在危機下的生存史,都是人類拋棄一切道德展現(xiàn)生存本能的歷史。拉一個墊背的,害死一個人又算什么呢?
大部分生化災難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拋棄主角或者拋棄弱小的角色最后一定會被殺,相互扶持的人往往活到最后。這種電影往往能看到很多“人性可怕”之類的評價,人性是在一定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當社會制度崩毀是時候是無法去談人性的。電影將人類放進一個無社會環(huán)境,展現(xiàn)的只能是人的生存本能,而用本能替換人性概念是不明智的。
“強者拋棄弱小的行為是錯的”在生化危機,釜山行這樣災難中,強者或者說對于人類這個族群生存有益的人才是人類生存的希望,螞蟻會在山火來臨的時候抱團,以犧牲外層螞蟻的代價保護蟻后。正如自然“適者生存”“強者的后代更多”的規(guī)律,作為自然界的一種生物,人類也同樣適用于這個法則,犧牲一個強者救下來的人很可能只能幫他活幾個小時,甚至下一秒他就會被變異者殺死,尤其是救老弱病殘,這更是不科學的做法,不要高估自己災難時刻求生的本領,但也不要低估,而事實是我們多數(shù)人沒有活死人跑得快,也不會拿起槍就能“瞄準他們的頭射擊”這樣“簡單”的動作,甚至大多數(shù)人可能會因為不正確的使用方式傷到自己或旁人。
所以傳達危難時刻強者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做法才是可怕的,這不僅壓抑了強者的求生本能,還大大的縮減了人類生存的希望。
此外由于生化災難常常過度刻畫災難的恐怖性和無可阻擋的性質,以至于常常忽略了一些設定上的常識,比如不做任何防護去觸碰傷口但并不會感染等,我們可以將這些“常識錯誤”與“設定”區(qū)分開來,正如電影《異星覺醒》里的航天員竟然只隔著一層手套就去觸碰未知外星生物一樣,被活死人咬傷會傳播病毒是設定,病毒可以體液傳播因此不要進行直接接觸就是“常識”了。
此外我常常迷惑于生化災難電影的主題,或是說電影的用意,但如果是這樣那么往往戰(zhàn)爭電影或災難紀實要真實且感人的多,如果只是為了砍殺活死人,滿足人類原始殺戮的快感,那么“深刻的人性”和“套路的希望”顯得毫無必要,創(chuàng)建莫須有的災難,將人類刻意置于道德困境下考驗毫無必要,因為試圖考驗人性的結果都是悲劇的。而考驗者會以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狀態(tài)將所有可怕的困境都加注在角色身上。
回到釜山行這個電影里,這個電影也許足夠真實地表現(xiàn)了普通人們面臨危難時的求生掙扎的本能,利己主義,偉大的犧牲精神以及災難中的絕望與痛苦。但結尾卻將這個主題生生扭轉,變成了“希望”“拯救”,而整部電影里滿滿的都是人在瀕死時的絕望與脫力感。這無異于在展示了人類所有可能困境與人性的“丑惡”之后告訴我們“還是有希望的?!眴栴}是誰會相信呢?
事實上如果這個片尾的戰(zhàn)士在接到命令后直接將小女孩兒和孕婦擊斃,那么這部電影將得到主題上的升華,希望到最大的時候突然破滅才是最絕望的,有句話說得好,“比悲傷更悲傷的是空歡喜”,將展現(xiàn)在所有可能災難里人性的美好統(tǒng)統(tǒng)擊殺,告訴所有人,這樣的情況下不存在希望。
畢竟就算這兩個人看起來沒感染,但不保證她身上攜帶生化病毒,而最開始的病毒傳播方式是空氣。如果潛伏期之后出現(xiàn)癥狀,那么對已經(jīng)處于安全區(qū)的人來講又會是一次災難,杜絕這種可能性只有消滅所有感染體以及可能感染體何況他們的身上還帶著活死人的體液(血液),加重了病毒傳播的可能。
引人深省的永遠是純粹的悲劇,希望與絕望是一枚硬幣上的兩個面,經(jīng)歷絕望后又看到希望,人們就會選擇性的遺忘傷痛,向往美好,被黑暗之后的光明所吸引感動。而真正記住的應該是那些經(jīng)歷過殊死掙扎的,卻不得不絕望接受結局的人們。結尾短暫的希望令人將一切黑暗拋之腦后,而黑暗正在伺機而動。希望的出現(xiàn)讓之前的一切生死掙扎被拋下,因為人人都知道希望是美好的,可它不是什么時候都有,因為人人都知道絕望痛苦如同希望般一直伴隨。
(作者單位: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