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蘭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蹦敲?,讀一個名人故事,就猶如同一位生活強者對話。名人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他們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直面生活中的挫折與不幸。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收錄了《海倫·凱勒》《二泉映月》《鄭和遠航》《司馬遷發(fā)憤寫 <史記 >》四篇名人故事,每一篇都選擇了典型的事件來表現(xiàn)這些優(yōu)秀人物的頑強意志和奮斗精神。語文課堂上可以通過對教材中名人故事的學習,感染學生心靈,熏陶學生思想,為學生樹立榜樣,進而激勵學生做生活的強者。下面我以《海倫·凱勒》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利用名人故事,喚醒學生加深對生命的思考。
聊聊電影,引發(fā)思考
上課伊始,和學生聊聊看了《海倫·凱勒》的電影片段,哪些鏡頭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試著用一兩句話描述一個鏡頭,并加上一點自己的感悟。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從直觀生動的電影鏡頭談起,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還能讓學生快速走進海倫凱勒的生活,為學習課文作鋪墊。
電影中的很多鏡頭都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關(guān)注到了海倫伸出雙手,摸索著走在曠野里,摔倒了,又倔強地爬起,那是對命運的頑強抗爭;關(guān)注到了小海倫急切而困惑地摸著父母爭吵的嘴,再摸摸自己一張一合的嘴巴,她多么渴望開口說話;關(guān)注到了海倫固執(zhí)地給洋娃娃加上眼睛,那是她對光明的向往;也關(guān)注到了小海倫掀翻嬰兒床,扇老師巴掌,脾氣暴躁,其實是因為別人不懂她,她也不理解身邊人的意思……穿越時空的電影鏡頭,迅速拉近了學生與海倫的距離,海倫·凱勒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名人,而是一個和他們一樣鮮活的生命個體,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很多學生對海倫·凱勒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她是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里的名人,而電影這種特殊學習資源的加入,豐富了學生對名人的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為學生深入學習海倫·凱勒的故事提供了知識背景。
細讀文本,挖掘深度
在品味人物形象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找到文中表現(xiàn)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的相關(guān)語句,抓住關(guān)鍵詞品讀感悟。學生確實能從海倫摸讀盲文和練習說話的艱辛中,感受到她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但閱讀應該是一個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不僅要理解顯性層面的字面意思,更要讀懂隱性層面的編者意圖。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把握教材的基礎(chǔ)上進行必要的“二度開發(fā)”。《 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中,尋找海倫內(nèi)心的動力源泉才是潛伏在文字背后,隱藏在海倫內(nèi)心深處,需要讀者深入挖掘的。于是我又帶著學生潛入文字中,細讀文本,去尋找小海倫蘊藏在心底的動力源泉。
學生找到了來自沙利文老師的愛,她精心指導海倫學習盲文,循循善誘,也會心疼地為小海倫包扎手指;找到了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在海倫的想象中,落日是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海倫心中的世界是那么美麗,那么詩意;找到了海倫對家人、朋友的愛,她希望能讓身邊的人聽懂她的話;還找到了海倫自己對知識的渴求,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等等。這些都是支撐小海倫不屈不撓學習的動力源泉。有了這樣的深度思考,學生才真正實現(xiàn)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文中的主人公對話。
葉圣陶老先生說:“文字是一道橋梁。橋的這邊宛如站著讀者,橋的那邊宛如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苯處熢诮虒W時,不妨抓住文本中意蘊深長的關(guān)鍵詞語,深入地引導學生聽聽它們的心聲,觸摸它們的溫度,讓學生在咬文嚼字中聯(lián)通自己的情感,與作者心靈相通。
對話名人,點亮心靈
有人說“教學的藝術(shù)不只在于傳授本領(lǐng),更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迸c海倫·凱勒相比,我們都是幸運的,有明亮的眼睛,有敏銳的聽覺,能自如地開口說話。也正是這份幸運,讓許多人對身邊所擁有的一切習以為常,甚至熟視無睹。讀名人故事,就是要喚醒學生對生命、對健康、對世界前所未有的思考與感悟。在課堂上,我留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下海倫·凱勒帶給自己的思考與感悟,與海倫作一次心靈的對話。在學生的練筆中,有對海倫 ·凱勒不屈不撓奮斗精神的由衷贊嘆,有對自己生活經(jīng)歷的反思,也有對生命和健康的思考……在與海倫深入對話的過程中,學生的心靈被點亮了,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教學對學生的生活產(chǎn)生了正向影響,使學生真正獲得了思想上的啟迪。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有十分鐘的寫字時間。高年級可以安排形式多樣的體現(xiàn)語言運用的練筆。讓學生拿起筆,對話名人,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知識內(nèi)化與情感升華,是課堂學習效果的呈現(xiàn),更是點亮學生心靈的契機。
推薦閱讀,延伸寬度
課堂最后,教師推薦學生閱讀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沖破黑暗》。教師推薦優(yōu)秀的閱讀書目,是為了幫助學生延伸學習的寬度。學生每學完一篇課文,不應該是一個文本閱讀的終結(jié),而是一本書捧讀的開始。課堂上學完《海倫·凱勒》這篇課文,再去讀讀她的著作,讓海倫·凱勒陪伴學生成長,學生會更懂得自強不息,珍惜生命和感恩生活。
語文課堂上教師帶著學生學習課文,只是帶著學生來到了巨大文學寶庫的門口,不能只讓孩子們站在門口好奇地向里面張望,而應引導學生推開文學寶庫的大門,踏上閱讀整本書之旅。正如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所說:“如果孩子的閱讀只停留在對語文課本的閱讀之上,顯然是有很大缺陷的。孩子必須閱讀規(guī)模較大的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應當如此?!?/p>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